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语言文字运用》在线测试(2017年最新版)(六)
2017-03-06 04:52:0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客(shuō) 拱(xuàn) 不(chì) (chéng)虚而入
B.(tī)透(qìng)家(fà)琅一(bào)十寒
C.颓(pǐ) (qū)黑渊(sǒu) 直言(gǔ)祸
D.(pí)邻分泌(mì)(diàn)量封妻(yìn)子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此类题目多考查生僻字、多音字和形似字。多音字有时会因为作动词和作名词的不同,读音也不同。形似字要按照意义的不同,读音也不一样。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声调、韵母是否正确。没有把握的可以用排除法,省时省力。B“暴”读pù;C“黝”读yǒu;D 掂diān。故正确选项A。


本题难度:简单



2、语言运用题  仔细观察下边这幅漫画,按要求作答。

(1)请用一句话简要说明你对漫画寓意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漫画拟定一个标题。注意:不能以“无题”为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寓意:这幅漫画讽刺了时下一些骗子打着“中医养生”的旗号,以伪科学知识蒙骗群众、聚敛钱财的丑陋嘴脸。(意对即可)
(2)标题:伪中医 真敛财(不设统一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4分)
A.暴露(bào)   曝露(pù)  咀嚼(jǔ)
B.踟蹰(zhí)   癖好(pǐ)来源:91exam .org  怙恃(hù)
C.麻痹(bì)  猥亵(wěi)  猝然(cù)
D.引擎(qíng)掮客(qián)殚心(dān)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析:
(“踟蹰”中“踟”应读chí)


本题难度:简单



4、语言运用题   以“包装”为话题,扩展为一组排比句。


参考答案::
示例一:包装是我们的祖先用树叶遮挡住身体,以细节阐释文明的进步;
包装是大学毕业后又涌向高楼的硕士,以执着追求知识的巅峰;
包装是祖国在震灾后伸出的援助之手,以大爱显示民族的责任。
示例二:包装是精美课本上的外表美,但我们看重的是知识;
包装是人们身上绚丽的服饰,但我们在意的是内心;
包装是颁奖典礼授予的奖杯,但我们关注的是过程。
示例三:身为二十一世纪青年应学会包装:
用谦虚包装自己,增长自己的学识和才干;
用自尊包装自己,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赞美;
用善良包装自己,可容纳更多的善良和爱;
智者用朴素包装自己,彰显的是其内在之雄浑;
愚者用华丽包装自己,外溢的是其内在的平庸。


本题解析::“包装”这个话题概念性强,含义抽象。可将抽象的定义转化为形象的诠释,即用形象的表述让枯燥呆板的语言灵动起来,这种方法叫做“运用形象诠释法”。
考点:此题目考查扩展语句、修辞应用及仿写构句能力。
点评:此话题与“伪装”有本质的区别:“包装”有使更美,更完善,更优之意;而“伪装”有有意掩盖遮拦夸大、诱人迷人害人之意。


本题难度:一般



5、语言运用题  认真观察下列漫画,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反映的社会现象:                                     (4分)
解决的办法:                                         (2分)


参考答案:反映的社会现象:①教育资源向名校倾斜,造成名校独大;②普通学校越来越弱。(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解决办法:加速改革进程,推动教育均衡发展。(2分。言之成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不难,要能发现并准确分析图中的两组对比。一、名校与普通学校的对比,名校强大得到的资源多,普通学校小得到的资源少。二、学校与教育资源的对比,学校多而教育资源却很很少。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