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用》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二)
2017-03-06 04:55:0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语言运用题  某大型超市每天晚上九点停止营业,请你写一篇广播稿在晚上九点时对顾客作一下提示。要求:语言得体,亲切自然,80字左右。
?
?
?


参考答案:亲爱的顾客朋友们: 晚上好!感谢您光临我超市。今天我们的营业时间就要到了,但请您不要着急,请选好您所需要的物品,我们会耐心等待,超市员工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欢迎您明天继续光临。(要注意内容的连贯得体,语气亲切诚恳,要达到提示的目的。恰当的称呼、问候语、提示语、尊称等要素不可少)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2012·高考浙江卷)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称(nì)量(zhǐ)
(bō)因废食(yē)
B.议(chú)熟(rěn)
脸(lù)痒难忍(sào)
C.奇(pā)笑(yǎn)
真(dàng)物民丰(fù)
D.丽(qǐ)木(nè)

刻(qǐng)?入不出(fū)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项,“质”应读“zhì”;B项,“露”应读“lòu”;C项,“靥”应读“yè”。


本题难度:简单



3、语言运用题  江苏省有许多历史文化名城,身为江苏人,应该了解它们,并为它们感到自豪。从下面五个城市中选择两个,分别撰写10个字以上、20个字以内的标语(可以是一句,也可以是一联),向其他地方的人们介绍这些名城。(6分)
要求:⑴语言醒目鲜明,琅琅上口。⑵能表现这个城市的地理风貌或风土人情。⑶能表现这个城市的历史内涵,可以在标语中化用或镶嵌自己学过的诗词名句或历史典故,但不得照抄成句。
南京 扬州?苏州?无锡 镇江
1. 选择的城市: _______
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
2. 选择的城市: _____
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例:扬州——明月照不尽盛唐情思,春风拂遍了西湖瘦柳。?南京——六朝风流长江水,壮志尽聚雨花台


本题解析:
根据题目要求解答,揭示每个城市的文化内涵。


本题难度:一般



4、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不少人喜欢西方的一些节日,如圣诞节、愚人节、父亲节、母亲节、感恩节等。
材料二:据报道,春节期间,纽约帝国大厦亮起了代表喜庆和吉祥的彩灯向华人拜年,农历大年初一被定为该州的法定节日。在英国,近50万人从英国各地聚集到有“伦敦心脏”之称的特拉法加广场和唐人街,看龙腾狮舞,品中国小吃,享受鞭炮声和欢笑声中浓浓的中国年味。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3分)
答:?
(2)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概述。(150字左右)(7分)
答:?


参考答案:
(1)示例:节日文化相互交融。(意思对即可)
(2)观点一:我们要继承民族文化遗产。
观点二:过节,只要快乐就行。
观点三:正确引导,健康过节。
示例:正确引导,健康过节。所谓“节日”,就是一种纪念性的日子,过节就是精神的洗礼。不论是过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是过外来的“洋节日”,都可视为文化的折射与传播,我们应该“取其精华”,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精神家园更加温馨。每一个人对节日的看法与过法不一样,我们应该加以正确引导,让那些节日过得更加健康,更有意义。(其它观点言之成理亦可)


本题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段的提炼概括能力。
材料一展现我国人喜欢过西方节日,材料二展现西方人享受中国节日滋味,综合可以得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节日被不同民族接受。如果要答出“节日文化相互交融”,难度颇大,大多学生会被“节日”限定,忽略文化交融问题,值得注意。
(2)本题考查对具体现象的理解探究能力。
谈各国节日被相互接受这一现象,可以多角度思考,如快乐过节,发扬民族节日魅力等等,在选定主题后,语言表达非常关键,150字的要求,需要学生有良好的概括能力,条分缕析,避免重复,平日的训练在高考中显得格外突出。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对下列文学常识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A.全祖望,明代史学家、文学家,著有《鲒埼集》。
B.刘基,明代文学家,著有《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C.范仲淹,北宋文学家,有名词《渔家傲》、名文《岳阳楼记》,著有《范文正公集》。
D.王充,东汉思想家、文学家,著有《论衡》。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A(清代)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