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必看版)(七)
2017-03-06 04:58:1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9分,每小题3分)。
柳子厚墓志铭?(节选)?韩愈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耶?”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辞者,悉有法度可观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呜呼士穷乃见节义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其俗以男女钱         质:抵押,典当
B.令书其,足相当,则使归其质  佣:佣工酬劳
C.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中     遣:派遣
D.而梦得在堂          亲:母亲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自肆于山水间
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B.足相当,使归其质 
于其身也,耻师焉,惑矣
C.其土俗,为设教禁
相如持璧却立
D.请于朝,将拜疏,愿柳易播
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小题3:对文中浪线处未标点文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柳宗元在知道刘禹锡不会远遣播州时,才故作姿态以求声名,引起作者不满,于此暗加讥评,体现了作者对人物评价的客观公正。
B.摹写人世势利凶险情状,可谓穷形尽相,意在表达对官场世态炎凉的深沉感慨和尖锐抨击。
C.这段文字应用了对比手法,借摹写官场中势利凶险、落井下石情状,高度评价柳宗元的高尚节操。
D.这段文字成功应用了对比、排比、比喻等多种修辞,使这段抒情议论生动活泼,极见文采。
小题4: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辞者,悉有法度可观。(4分)
(2)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3分)
(3)虽重得罪,死不恨。(3分)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22分)
虞荔,字山披,会稽馀姚人也。祖权,梁廷尉卿、永嘉太守。父检,平北始兴王谘议参军。荔幼聪敏,有志操。年九岁,随从伯阐候太常陆倕,倕问《五经》凡有十事,荔随问辄应,无有遗失,倕甚异之。又尝诣徵士何胤,时太守衡阳王亦造焉,胤言之于王,王欲见荔,荔辞曰:“未有板剌①,无容拜谒。”王以荔有高尚之志,雅相钦重,还郡,即辟为主簿,荔又辞以年小不就。及长,美风仪,博览坟籍,善属文。释褐,署法曹外兵参军,兼丹阳诏狱正。梁武帝于城西置士林馆,荔乃制碑,奏上,帝命勒之于馆,仍用荔为士林学士,寻为司文郎,迁通直散骑侍郎,兼中书舍人。时左右之任,多参权轴,内外机务,互有带掌,唯荔与顾协淡然靖退,居于西省,但以文史见知,当时号为清白。寻领大著作。
初,荔母随荔入台,卒于台内,寻而城陷,情礼不申,由是终身蔬食布衣,不听音乐,虽任遇隆重,而居止俭素,淡然无营。文帝深器之,常引在左右,朝夕顾访。荔性沉密,少言论,凡所献替,莫有见其际者,故不列于后焉。
时荔第二弟寄寓于闽中,依陈宝应,荔每言之辄流涕。文帝哀而谓曰:“我亦有弟在远,此情甚切,他人岂知。”乃敕宝应求寄,宝应终不遣。荔因以感疾,帝数往临视。令荔将家口入省,荔以禁中非私居之所,乞停城外。文帝不许,乃令住于兰台,乘舆再三临问,手敕中使,相望于道。又以荔蔬食积久非羸疾所堪乃敕曰能敦布素乃当为高卿年事已多气力稍减今给卿鱼肉不得固从所执也荔终不从天嘉二年卒时年五十九。
文帝甚伤惜之,赠侍中,谥曰德子。及丧枢还乡里,上亲出临送,当时荣之。
(选自唐?姚思廉《陈书?列传第五十九虞荔传》有删改)
注:①板刺,即名片。书写名字于竹木片上,作访问通名之用。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相钦重     雅:向来
B.当时之  荣:认为……是荣耀
C.淡然无    营:谋求
D.命帝之于馆勒:收藏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时太守衡阳王亦造②于其身也,则耻师
B.①王荔有高尚之志②然秦区区之地
C.①荔制碑②今其智反不能及
D.①居止俭素②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小题3:下列各句,都能表现虞荔淡泊有节操的一组是(?)(3分)
①荔辞曰:“未有板刺,无容拜谒。”?②唯荔与顾协淡然靖退,居于西省
③荔乃制碑,奏上?④凡所献替,莫有见其际者,故不列于后焉
⑤荔以禁中非私居之所,乞停城外?⑥荔每言之辄流涕
A.①④⑥? B①②⑤? C.②③⑤? D.③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虞荔为人至孝,母亲死后终身吃素食穿布衣,连音乐也不听了。
B.虞荔长大后,博览典籍,写得一手好文章,入仕后深得梁武帝和文帝的器重。
C.何胤非常钦佩虞荔,向衡阳王推荐他当主簿,但虞荔以年纪小辞谢而不就任。
D.文帝被虞荔的爱弟之情所感动,下诏向陈宝应索要虞寄,但虞寄最终还是不能回来和虞荔团聚。
小题5: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又以荔蔬食积久非羸疾所堪乃敕曰能敦布素乃当为高卿年事已多气力稍减今给卿鱼肉不得固从所执也荔终不从天嘉二年卒时年五十九。
小题6: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荔随问辄应,无有遗失,倕甚异之
②我亦有弟在远,此情甚切,他人岂知。



3、单选题  下列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不如善遇之/人之力而敝之
B.公我献之/且君尝晋君赐矣
C.丹不忍己之私/其无礼于晋
D.拔剑撞破之/偏袒扼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市隐斋记
元好问
  吾友李生为予言:“予游长安,舍于娄公所。娄,隐者也,居长安市三十余年矣。家有小斋,号曰‘市隐’,往来大夫多为之赋诗,渠欲得君作记,君其以我故,为之。”?
  予曰:“若知隐乎?夫隐,自闭之义也。古之人隐于农、于工、于商、于医卜、于屠钓,至于博徒、卖浆、抱关吏、酒家保,无乎不在,非特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为隐。前人所以有大小隐之辨者,谓初机之士,信道未笃,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故以山林为小隐;能定能应,不为物诱, 91EXAM.org出处一致,喧寂两忘,故以朝市为大隐耳。以予观之,小隐于山林则容或有之,而在朝市者,未必皆大隐也,自山人索高价之后①,欺松桂而诱云壑者多矣②,况朝市乎?今夫乾没氏③之属,胁肩④以入市,叠足以登垅断,利嘴长距,争捷求售,以与佣儿贩夫血战于锥刀之下,悬羊头,卖狗脯,盗跖行而伯夷语,曰:‘我隐者也’而可乎?敢问娄之所以隐,奈何?”
  曰:“鬻书以为食,取足而已,不害其为廉;以诗酒游诸公间,取和而已,不害其为高。夫廉与高,固古人之所以隐也,子何疑焉?”
  予曰:“予得之矣,予为子记之。虽然,予于此犹有未满焉者,请以韩伯休之事终其说。伯休卖药都市,药不二价,一女子买药,伯休执价不移,女子怒曰:‘子韩伯休邪,何乃不二价?’乃叹曰:‘我本逃名,乃今为儿女子所知。’弃药径去,终身不返。夫娄公固隐者也,而自闭之义,无乃与伯休异乎?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奚以此为哉?予意大夫士之爱公者,强为之名耳,非公意也。君归,试以言问之。”?
  贞佑丙子年十二月日,河东元某记。(选自《中国历代散文精品》,有删改)
【注】①山人索高价:山人,指隐士。这里用唐李渤隐居少室山,两度不赴召,后韩愈召之而应召做官的故事,说明有的人隐居是为了博得名誉后再出仕为官。②“欺松桂”句:南齐人周顒隐居钟山(今江苏江宁北),后应诏为海盐令,时人孔稚圭作《北山移文》,借山灵之口,指斥他假充隐士,称他“诱我松桂,欺我云壑”。诱,引诱;欺,欺骗。?③乾没氏:指与世沉浮,追逐私利的人。④胁肩:耸起肩膀,故作恭敬,形容逢迎的丑态。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深山之中?特:特别 ?
B.信道未?笃:诚挚 ?
C.不其为廉?害:妨碍 ?
D.是求也?显:显扬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知隐乎?翼垂天之云 ?
B.今夫乾没氏属?非蛇鳝穴无可寄托者 ?
C.子何疑焉?犹且从师而问 ?
D.请以韩伯休之事终说?而余亦悔随之
3.下列四句话,最能代表作者对娄公评价的一句是
A.娄公是“初机之士,信道未笃”的山林小隐。
B.娄公是“悬羊头,卖狗脯,盗跖行而伯夷语”的假隐士。
C.娄公是“鬻书以为食”“以诗酒游诸公”的古之隐士。
D.娄公是“自闭之义,无乃与伯休异乎?”的隐士。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生是作者的朋友,他认为娄公既清廉又高洁,是一个居于闹市的真隐士,所以希望作者为娄公的“市隐斋”写一篇记。
B.作者认为,所谓“隐”,就是与世隔绝,什么地方什么行业都可以作为隐居之所,不一定非要躲到深山老林住在蓬蒿茅草之下才算隐居。
C.古人认为“隐”有小大之别,“小隐”因为道行不深,为避免见到引起欲望的东西扰乱内心,所以要躲到山林中;“大隐”因为道行高深,可以不被外物所诱,所以可以隐在朝市中。
D.作者最后借韩伯休的故事,表达了自己对隐士的看法,同时对娄公之类沽名钓誉的行为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帆山子传
[清]袁枚
  真州有逸人曰帆山子,姓员,名墩,字周南。帆山子,其别号也。性逋宕不羁。读经书悉通晓,卒不为先儒所囿。尝曰:“汉儒泥器而忘道,宋儒舍情以言性,皆误也。或下一令曰:途遇被妹,平视者笞,受笞者必多;又下一令曰:归家能殴兄妹者赏,受赏者必少。何也?一情中所有,一情中所无也。善为学者,务究大义而顺人情以设教。”其持论快彻,大率类是。余每至邗江,必招与俱。帆山知余之好之也,扼腕而谈,汩汩如倾河。尤长于说往事,叙先贤遗迹。几可喜可愕,可嗢噱①绝倒者,腾其口抑扬而高下之,尽态极妍。
  身短而髯,圆面。终身布衣,家无担石,气象充充然,不类贫者。逡巡有耻,遇人无机心。假馆某某家,偶有不可于意,色斯举矣。居常不系袜,或戴道士冠,挂尘尾。几上罗列图书、珮环。椭狡零星,手自摹拭。见美男子则惵然意下,目往而足欲随,或尤之,笑曰:“吾何与哉?《易》称‘见金夫②,不有躬’,圣人诏我矣。”其风趣如此。
  论曰:庄子有“人貌而天”之说,帆山子真气盎然,盖纯乎天者也。年七十四而终。闻临终预知死期,奉其祖父木主埋先人垅中,而以所玩器物尽贻朋好,拱手而逝。自称无方之民。其信然矣。其挚友江吟香素敦风义,有友五人,哀其无后,每逢寒食,辄具鸡黍纸钱。设位,祀之于江上之延生佛舍。帆山,其一也。盖即宋玉“招魂”、圣人“于我殡”之义。呜呼,仁哉!(选自《袁枚全集》,有删改)
  [注]①咀噱(wàjué):笑谈,笑话。②金夫:有钱有势的男子。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持论快——彻:透彻
B.叙先贤遗迹——遗迹:留下踪迹
C.圣人我矣——诏:教导
D.自称无方之民——无方:不行礼义



Tags:高考 语文 文言文阅读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