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采桑女
唐·唐彦谦
春风吹蚕细如蚁,桑芽才努青鸦嘴。
清晨采桑谁家女,手挽长条泪如雨。
去岁初眠当此时,今岁春寒叶放迟。
愁听门外催里胥,官家二月收新丝。
【注】初眠:蚕虫蜕皮期间不食不动称“眠”,七日一眠,经过四眠,才吐丝结茧。到唐末,朝廷财政入不敷出,统治者就加紧掠夺,官府把本应在夏季征收新丝的时间提前了。
(1)简析采桑女“手挽长条泪如雨”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运用了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刻画人物,请结合具体诗句分别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春寒料峭.蚕细如蚁,可能会因“春寒”而冻死。
?②有“桑芽”,无桑叶,蚕虫可能会饿死。
?③蚕虫才“初眠”,一月之后才吐丝结茧。
?④里胥上门催逼新丝。
(2)①动作描写:“手挽长条泪如雨”,写出了采桑女辛勤劳动而又悲切愁苦的形态。
?②心理描写:“去岁切眠当此时,今岁春寒叶放迟”,点出了采桑女因官府催逼新丝的焦虑之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词,回答问题。(6分)
[越调]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越调]天净沙?江上?(元)张可久
嗈嗈落雁平沙,依依孤鹜残霞,隔水疏林几家。小舟如画,渔歌唱入芦花。
[嗈嗈(yōng):雁鸣叫声]
(1)简要概括这两首词的内容。(3分)
马致远词:??。
张可久词:??。
(2)“枯藤老树昏鸦”与“依依孤鹜残霞”描绘的景象,其基调是否一致?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1)表现游子孤寂凄凉的心情。(1分)
表现渔翁宁静恬美的生活情景。或表述了作者对恬淡闲适生活的热爱之情。(2分)
(2)不一致。(1分)前者凄凉,后者恬静。(2分)
本题解析:
(1)从这支曲子的题目和末一句可知,写的是游子在某一个深秋季节的夕阳里的所思。内容可以概括为,表现深秋暮色中游子无比孤寂凄凉的心情;后一支曲子也可以从题目和末一句窥出端倪:江上小舟,渔歌声声,疏林残霞,这一切都像是一副恬淡的小品画,所以,这支曲子内容可以概括为,表现了渔人安闲的生活,抒发了作者对恬淡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2)当然不一致,前者色彩暗淡,后者画面灵动而有生机,前者凄凉,后者恬美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答题。
定风波
苏轼
莫叶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①简要概括这首词刻画的人物形象。(不超过8个字)
②和苏轼并称为“唐宋八大家”的作家还有:
?????????????。
参考答案:
①进退自如,宠辱不惊或笑对人生傲然独立(意思对即可)
②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欧阳修、苏洵、苏辙、曾巩。
本题解析:这首词采用对比手法,既将词人与同行人对比,又将下雨时与雨后词人的心情对比,从而表现词人达观、豪迈的一向词风和秉性。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早秋三首(其一)
[唐]许?浑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
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
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
小题1:诗人在前两联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图,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前人认为此诗颈联不仅“景真,尤在理足”,请结合诗歌情感的变化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描绘了一幅萧瑟凄清的早秋图。西风轻轻吹拂着藤萝;几只残存的萤火虫,栖息在沾满白露的野草上;清秋的拂晓,一行大雁掠过星光淡淡的银河。
小题2:前两联的景物描写流露出作者落寞感伤的愁绪。而在“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一句中,作者看到清晨高大树木的枝叶还是那么浓密、茂盛,洒满阳光的远山峰峦叠翠,生机盎然。作者内心由淡淡秋愁转回到平和淡定,感悟到青春固然美好,人生之秋更值得加倍珍惜。(或不要感伤失去的东西,要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未来。或表达诗人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和摆脱感伤以后洒脱的人生态度。)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形象的能力。要具体阐述诗句中所描绘的形象及特点,并归纳出这些形象组合构成了什么样的画面。
小题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要紧扣颈联在全诗内容、情感上的作用,答题时必须答出“理足”两字的原因在哪里。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对下面曲词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
[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A.描绘五幅图画,揭示深秋时节特征,渲染萧瑟悲凉的气氛,衬托莺莺的离人伤感之情。
B.是什么在一夜之间把这一片树林染红了呢?都是离别之人的伤心泪水!一个“染”字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创造了委婉深沉、令人感伤的意境。
C.运用对偶、排比、拟人、用典等多种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人物心理。
D.作者把苏轼词中的“黄叶”改成“黄花”,这就与后面的红叶不重复,满地黄花配上满树的红叶,更能表现秋色的凄凉。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