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八)
2017-03-06 05:01:53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用一句话概括其要点,不超过15个字。 (4分)
战争是实力的较量,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更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当年,孙中山先生痛感中国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悲惨状况,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日本军国主义敢于发动侵华战争,就是因为当时中国处于分裂、战乱状态,政治腐败,经济落后。新中国60年建设发展的经验和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的教训从正反两个方面充分说明,强大的国力是一个国家免受外来侵略和压迫,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保证,发展则是实现国家强大、民族复兴的根本途径。
                                                                     


参考答案:答案示例:自强是一个国家自立的根本保证。


本题解析:压缩议论性语段的方法是抓住文段的关键句,一般而言是段首句,因为段首句是总扩句;还有就是段尾句,段尾句多是总结句或观点句。本题的关键句就在段尾。“自强”和“国家自立”各2分。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这些外国哲学和科学著作内容博大精深,要求翻译人员具有较高的思想水平、专业水平和广博的知识才能胜任。
B.我国计划在2011年向太空发射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的实验。这一消息引起世界各国极大的关注,被全球各大媒体争相报道。
C.当时一位熟人给调到北京工作,要将全家迁去,想把他养的小狗送给我,因为我家有一块草地,适合养狗的条件。
D.台湾籍导演李安凭借《断背山》一片,赢得第78届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华人导演。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语言运用题  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做题。
  国际数学大师、数学最高奖“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近日直言不讳地批评了国内疯狂的奥数热。他说,很多小孩子拼了命为念奥数,不是因为兴趣,而是因为家长的要求甚至是强迫,其他学科就不去学了,一心对付比赛,中国名校就抢着要这批拿了金牌的保送生。他举了个例子,他曾带一个年轻的博士后,此人少负天才美誉,12岁进大学,20岁博士毕业,后来成为他的博士后,第一年做得不错,第二年就进了精神病院。
  请分析上面材料反映的情况,针对教育教学方面的问题,用概括性的语言拟两条建设性的意见。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不应该采用逼迫的方法。
②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使之具有承受压力、不怕困难的心理。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
[? ]
A.宠命优渥  舸舰迷津  高朋满座  时矫首而暇观
B.一蹴而就  休戚相关  标新立异  毕其功于一役
C.义愤填赝  河辙之鲋  回长荡气  恨晨光之曦微?
D.?戴罪立功  藕断丝联  偃旗息鼓  饮壶觞以自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语言运用题  读下面一段文字,请提取反映“货币幻觉”概念的主要信息的三个重要词语。(3分)
“货币幻觉”一词是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于1928年提出来的,是货币政策的通货膨胀效应。它是指人们只是对货币的名义价值做出反应,而忽视其实际购买力变化的一种心理错觉。他告诉人们,理财的时候不应该只把眼睛盯在哪种商品价格降或是升了,花的钱多了还是少了,而应把大脑用在研究“钱”的购买力、“钱”的潜在价值还有哪些等方面,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精打细算,花多少钱办多少事。


参考答案:(3分)名义价值?实际购买力?心理错觉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正确使用词..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