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六)
2017-03-06 05:04:3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如?梦?令
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1)这首词用了一个著名的典故,说说出自谁的什么作品?由此可知这首词描写的是什么事物?(3分)
(2)请就这首宋词所表达的感情和运用的写法谈谈你的看法。(4分)


参考答案:(1)这首词“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描写的是桃花。
(2)这首宋词表达了词人心地高洁、凌越世俗的感情。这首词以物喻人(或托物言志),“白白与红红”,一树花分红白两色,高标逸韵,独特别致。作者正是以这“别是东风情味”的红白桃花自喻。这首词还运用了映衬对比的手法,以梨花之白、杏花之红既映衬又对比,赞美了红白桃花独具一格,超拔于春天群芳之上。


本题解析:小题1: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人在武陵微醉”,武陵二字,暗示出此花之名。陶渊明《桃花源记》云:武陵渔人曾“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华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终于来到世外桃源。原来,此花属桃源之花,花名就是桃花。
小题2:南宋周密《齐东野语》卷二十曾记严蕊其人及此词:“天台营妓严蕊,字幼芳,善琴弈歌舞,丝竹书画,色艺冠一时。间作诗词,有新语,颇通古今,善逢迎。四方闻其名,有不远千里而登门者。唐与正守台日,酒边尝命赋红白桃花,即成《如梦令》。与正赏之双缣。”依据这段记载来体味此词,不难体会到这位女词人作这首咏物词的一番蕴意。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别是东风情味的红白桃花,不正是这位色艺冠绝一时的女性自己的写照吗?(以物喻人);而含蓄地点明此花乃属桃源之花,不正是她身陷风尘而心自高洁的象征吗?这首咏物词,巧妙地借助于典故的文化意义,表现词人自己的高洁怀抱。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骆宾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绝》,回答问题。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请用简练的语言欣赏本诗构思上的特点。


参考答案:
题目为送,但无半言送别之情;三四句对比,用错觉表达出对荆轲的赞美和自己的激愤


本题解析:“构思”即结构,行文思路。“昔时”与“今日”是明显的对比手法。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1)“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 (意思答对即可)
(2)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意思答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三闾庙
戴叔伦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三、四句是写景的句子,它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三、 四两句以景结情,通过日暮秋风吹落无边枫叶的萧瑟之景,进一步烘托了屈子的哀怨和作者对屈原的同情,显得含蓄隽永,令人回味不尽。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下列有关《长恨歌》中诗句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这里“一”和“百”形成映衬,又和“六宫”形成对比。只“一笑”,就能生“百媚”,见出杨妃的绝顶美艳与万种风情,为后文写她受到独宠作了铺垫。“粉黛”比喻六宫中的女性。
B.“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夜晚的宫殿中流萤乱飞,玄宗愁闷无语,悄然相思。一盏孤灯相伴,灯草挑尽,仍然辗转难眠。萤火虫的微弱光亮与无边的暮色形成强烈的对比。
C.“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西宫、南内到处都是枯黄的秋草;台阶上落满了红叶,无人清扫。这两句用凄凉的气氛,烘托出李隆基居处的荒凉冷落和后期生活的痛苦孤独、百无聊赖、缠绵悱恻。
D.“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杨贵妃身居仙山,生涯寂寞;听到玄宗派遣使节到来,她如玉的容颜流满了晶莹的清泪,就好像一枝梨花带着点点春雨。写出了她的凄美,哀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应为借代。这是对课本中诗歌的理解的考核题目,注意诗歌的意象、意境、手法、效果、主旨、情感等方面的把握。


本题难度:简单



Tags:高考 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