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八)
2017-03-06 05:04:3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峡口送友人
司空曙
峡口飞花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友人。
送蜀客
雍陶
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
(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它是通过哪个意象表达出来的?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一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一诗采用了反面烘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暮春/飞花/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思念故乡之情。
(2)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景写哀。
   不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诗人分享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言之成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春日郊外
[宋] 唐庚
城中未省有春光,城外榆槐已半黄。
山好更宜余积雪,水生看欲倒垂杨。
莺边日暖如人语,草际风来作药香。
疑此江头有佳句,为君寻取却茫茫。
(1)这首诗颔联和颈联是用哪些艺术手法描写郊外阳春风物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感触?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多角度描写:先从视觉写远山、近水、垂柳等,从听觉写莺语;从触觉写日暖、风来,从嗅觉写草香。
   ②由远及近的写法:先写无山,再写近水,再写到身边的细草,层次分明。
   ③比喻:莺语、草香都用了比喻,表达了诗人的喜爱之情。
   ④运用了倒装、映衬:通过倒装使文章更有情趣,如因“余积雪”更显“山好”,唯“倒垂杨”方显“水生”。“日暖”两句中山与雪、水与柳互相映衬,色彩鲜明,突显了早春的生气勃勃。(答出其中二条即可)
(2)此中似有佳句,正欲纵笔撷取时,难觅其踪了,空留下一片茫然,徒增惆怅(或眼前美景、心中感悟一时难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结尾使诗有了未尽之意,给读者留下无限之悬想,使诗有了更丰富的内涵。(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残
陆游
石镜山前送落晖,春残回首倍依依。
时平壮士无功老,乡远征人有梦归。
苜蓿苗侵官道合,芜菁花入麦畦稀。
倦游自笑摧颓甚,谁记飞鹰醉打围?
小题1:请结合全诗赏析“依依”一词的妙处。(3分)
小题2:“时平壮士无功老,乡远征人有梦归”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小题3:颈联写景很有特点,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依依,留恋不舍的样子。(1分)既有对即将逝去的大好春光的留恋,(1分)也有对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不舍。(1分)
小题1:表达对南宋当权者苟求偷安不思振作的不满,(1分)抒发自己报国无门之叹和思念家乡之情。(2分)
小题1:暮春时节,苜蓿长得茂盛,侵占了官道;芜菁的黄花开了,飞入麦田渐渐消失不见。(1分)紧扣“春残”二字选取暮春季节田间的典型景物,(1分)一方面透出恬静和平的意境,另一方面又暗含一种寂寥的情绪。(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首联用了叠词,写出其本义,再写出其引申义,并且写出其作用,如对年华的不舍,音节的和谐等。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作者的思想感情。无功、有梦、征人,从这些关键词上可看出诗人欲报无门的苦闷,乡远则代表思乡。整合则可。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特色。首先写出描绘景物的特点,从特点中找出与作者感情相依的情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所以暮春景色表达的是一种寂寥之情。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题诸葛秧田家壁
贺铸
晚度孔明碘,林间访老农。
行冲落叶径,坐听隔江钟。
后舍灯犹织,前溪水自舂。
无多游宦兴,卜隐幸相容。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析“冲”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表达了作者对宦游生活的厌倦,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之情。(意对即可)
2.诗人夜访农户,所访农户坐落在“林间”,走在落叶的山间小径上,诗人步履急促,用一“冲”字,既照应了首句“晚度”,更形象地表现出诗人发现宿处之前的焦灼和之后的兴奋之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亦以明死生之大,?。?
(2)大阉之乱,?,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
(3)?,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4)亦余心之所善兮,?
(5)?,哀民生之多艰。
(6)?,吾将上下而求索。
(7)群山万壑赴荆门,?
(8)?,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参考答案:(1)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2)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3)大阉亦逡巡畏义
(4)虽九死其犹未悔?(5)长太息以掩涕兮?(6)路曼曼其修远兮
(7)生长明妃尚有村?(8)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本题解析:“名篇”是指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名句”,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等。从历年高考题来看,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句。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本题还要注意几个重点字的写法。如:“社稷”“缙绅”“阉”“逡巡”“太息”“明”“威”等。


本题难度:简单



Tags:高考 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