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名句名篇默写》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三)
2017-03-06 05:07:0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小题1:足蒸暑土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小题2:五步一楼,十步一阁;____________,檐牙高啄;___________________,勾心斗角。(杜牧《阿房宫赋》)
小题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苏轼《赤壁赋》)



2、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2)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侧身西望长咨嗟!(李白《蜀道难》)
(3)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3、其他题  补写下列名句。
(1)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杜甫《蜀相》)
(2)心非木石岂无感?______________。(鲍照《拟行路难》)
(3)袅袅兮秋风,______________。(屈原《湘夫人》)
(4)天长地久有时尽,______________。(白居易《长恨歌》)
(5)______________,六宫粉黛无颜色。(自居易《长恨歌》)
(6)出师一表真名世,______________!(陆游《书愤》)



4、其他题  

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三径就荒,___________。携幼入室,_____________。(《归去来兮辞》)
(2)鹤汀凫渚,_________________;桂殿兰宫,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3)__________,__________;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陈情表》)
(4)____________,彩彻区明。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
(5)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陈情表》)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茕茕孑立,形影相吊。(《陈情表》)(7)既自以心为形役,______________?实迷途其未远,______________。(《归去来兮辞》)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陈情表》)
(9)________________,响穷彭蠡之滨 ;雁阵惊寒,_______________。(《滕王阁序》)
(10)悟以往之不谏,_______________。云无心以出岫,_________________。(《归去来兮辞》)




5、语言运用题  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
(1)次日,(张飞)帐下两员末将范睑、张达,入帐告曰:“白旗白甲,一时无措,须宽限方可。”《三国演义》
  张飞为何事要求置办“白旗白甲”?对于范疆、张达的要求,张飞如何对待,最后导致了什么结果?请简述。
(2)《红楼梦》中有“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之曲,系谁的判词?又有“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狼舅奸兄”之语,所指何事?请简述相关情节。
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ags:高考 语文 名句名篇默写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