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在线测试(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3-06 05:14:4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鼓手的遭遇?
(波兰)姆罗热克
  我爱我的鼓。我用一根宽带子系着鼓,挂在我的脖子上。我的手指已把鼓槌磨得铮亮。我常常背着这面鼓走,不停地发出急促的咚咚声。因为我的手已不属于我自己,而是属于这面鼓的了。一旦这面鼓沉默下来,我就会觉得浑身难受。
  一天傍晚,正当我精神抖擞地敲打着这面鼓的时候,一位将军走到我面前。他衣着不整,上身穿件短上衣,没有扣扣子,袒胸露怀,下身穿的是一条衬裤。他跟我打了个招呼,干咳了一声,接着便赞扬起政府和国家来,最后他似乎是漫不经心地说:
  “您总是这样不停地敲鼓吗?”
  “是的!”我高声回答,同时敲得更有劲了。“为国争光!”  
  “说得对,很对。”他点点头表示赞同,但显得有些忧心忡忡。  
  “您还要这样长时间地敲下去吗?”  
  “是的,将军同志,只要我还有力气!”我兴奋地回答。  
  ①“噢,好小伙子!”将军夸奖我说,同时伸手挠了挠头。  
  “你能这样敲多久呢?”  
  “一直敲到死!”我自豪地大声说。  
  “嗯,嗯……”将军感到惊诧,他沉默了片刻,思索着什么,随后又转了话题。  
  “已经很晚了。”他说。  
  “晚只是对敌人而言,决不是对我们。”我大声叫嚷说,“明天属于我们!”
  “说得很好,很好。”将军表示同意,但有点恼火,“我指的是时间已经很晚了。”
  “战斗的时刻已经来到!我们的战鼓将不停地发出雷鸣般的响声,将军,您可以信赖您的鼓手!”我怀着一名真正的鼓手的高尚的激情,振臂高呼起来。
  “我们的军队可以因为您而感到骄傲。”将军有点儿酸溜溜地说。他的身子微微颤抖了一下,因为夜幕已经降临到宿营地上。  
  “是的,我们的军队会感到骄傲。我们不会停滞不前,因为我们要进军,夜以继日地进军。但我们每前进一步……”  
  “我们每前进一步,都伴随着不停的胜利鼓声!”我脱口而出,一边击着鼓。
  “喔,这,这,”将军嗫嚅地说,“是的,确实是这样。”说完,他朝自己的帐篷走去。我独自一人留了下来。但是,孤独更增强了我作为一名鼓手的自我牺牲精神和责任感。“将军,你走了。”我心想,“但是你知道,你忠诚的鼓手还在警戒着。你的额上已经出现了一道道犁沟似的皱纹,你还在全神贯注地考虑战略部署。你和我,我们两人将一起迎接曙光。我将以你和我个人的名义,用鼓声宣告它的来临。”这种对将军的爱戴之情,这种为事业而献身的精神充溢了我的心灵,我竭尽全力把鼓点敲得更急,更响。②夜已深沉,我用青春的全部热情,怀着一个伟大的理想,献身于我的光荣劳动,只是在鼓锤击鼓间歇的时刻,我才听见从将军的防水帆布帐篷里传来的弹簧垫的哧溜声。有人仿佛在辗转反侧,不能成眠。后来,在将近午夜的时候,在帐篷前面,隐约出现了一个白色身影,这就是身穿睡衣的将军。他的声音有点嘶哑。  
  “所以,您是说,这个……您的鼓还要继续击下去,是吗?”他说。在这夜静更深的时候,他还到我这儿来,真是使我感动,他真正是战士的慈父啊!  
  “是的,将军!只要我一息尚存,我就要击鼓,我的天职和我们为之奋斗的事业要求我这样做,我保证战鼓长鸣!”  
  将军咬了咬牙。我以为,这是因为他感到冷的缘故。后来,他瓮声瓮气地说:“好,很好。”说完就走了。  
  很快,我就被捕了。执行这项命令的巡逻队一声不吭地包围了我,从我的脖子上摘去了战鼓,从我精疲力竭,冰冷的手中夺走了鼓槌。谷地里一片寂静。他们之中有一个人告诉我,逮捕我是执行将军的命令,罪名是暴露目标,暴露目标!  
  此刻,天色已开始发亮。迎接黎明的只是一阵阵响亮的鼾声,当我们走过将军的帐篷时,我清楚地听见了这鼾声。(选文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 )
A.文章的题目是“鼓手的遭遇”,由此可以看出?,小说的主人公是鼓手,“遭遇”一词的使用流露出作者对鼓手命运的同情和对将军的不满。
B.文中划线①句用语言和动作描写写出了将军既怕伤害了鼓手的爱国情,又对鼓手没完没了敲鼓影响到他的正常休息感到十分无奈而言不由衷。
C.文中划线②句通过心理描写,表现了鼓手的满腔热情,也将阵阵鼓声和“将军的防水帆布帐篷里传来的弹簧垫的哧溜声”形成鲜明的对比,暗示了鼓手最终被抓的命运。
D.小说结尾“迎接黎明的只是一阵阵响亮的鼾声”,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将军为了得到一个安静的休息环境用“暴露目标”的借口抓走了鼓手,足见其爱面子和虚伪。
E.小说结尾一段写到鼓手走过将军的帐篷时,清楚地听见了响亮的这鼾声,看到天已发亮,反映出鼓手此时为自己的做法感到懊悔和不安。
(2)小说开篇对鼓的描写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鼓手的遭遇带给你哪些思考?结合文本就一方面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E
(2)交代了“我”鼓手的身份;写出了我对鼓的狂热,我已经成了鼓的一部分;为下文鼓手的遭遇作铺垫。
(3)小说中的鼓手直率真诚,对自己的事业充满热情,热爱国家,有责任感,但他不会用心观察,不懂理性思考,盲目的热情会妨害他人。
(4)示例一:一个人做事,光有热情光有激情远远不够,没有用心观察感受,没有理性分析思考,有可能妨害他人。鼓手用他全部的热情,怀着一个伟大的理想,献身于光荣的劳。但是他忽略了将军出现在他面前时的穿着,忽略了将军“已经很晚了”的反复提醒,更没有理性地分析休息不好会影响整个部队的作战。示例二:人与人之间相处真诚坦率特别重要,不能因为面子问题而说一些违心的话。小说中的将军只是想希望鼓手能停下击鼓让他休息,但是碍于他是将军的身份,每次总是对鼓手频频表扬,言不由衷。极具讽刺意义的是最后抓捕鼓手还冠以一个“暴露目标”的冠冕堂皇的理由,足见其死要面子和虚伪。(言之有理即可,先陈述观点,再结合作品分析)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2003年4月1日,我在开车从北京回上海的途中。在那之前,我并不是你的歌迷,我只知道你唱过《倩女幽魂》,我甚至觉得,你好久没做宣传,没出作品,已经过气了。
对你的了解从京沪高速的山东段开始。那里的山上都是顽石,少见绿色。以往开车路过河北,山东和江苏,打开电台,要不是卖春药的,就是治性病的,还不停的有托打电话和主持人互动,说疗效好,去哪才能再买到。我常想,这么明显的忽悠,怎么可能有人相信。这个世界上真的充斥着荒诞。但那一次开车的旅程,我能调到所有的频率里都只有你的生平介绍,当然还有你唱过的歌。我甚至发现,有时候,我偶然会哼唱两句的不知名旋律,原来都是你的。路过临沂,电台主持人甚至自己开唱《奔向未来日子》。
对你来说,已经没有未来的日子了。你奔向了永远不会来的日子。那些岁月里,我是一个轻狂气傲的无知少年,对所谓港台巨星嗤之以鼻,这也让我错过了你。那几年我在北京,迷茫的就像在能见度只有一米起了大雾的国道上开车,好在我一直没开进逆行车道。等我懂你,再没机会来看你的演唱会。回想起来,你若在,无论我有钱没钱,一定会买一张离你最近的票。
没有什么夸你的。我甚至想,如果你还活着,机缘巧合,兴许能和你吃上一顿饭,说上几句话。那次从北京回上海是一次奇妙的旅程,开过长江大桥,我就找了一个休息站停靠了下来,吃了一碗泡面,清楚记得江水声就在耳边。我买了两张你的盗版唱片。这不能怪我,在高速公路服务区里没有正版的。我启程上路,把唱片塞进了碟机。
不幸的是,我没能听见你的声音,因为我买了VCD。家乡离我越来越近。1200公里路程,我并未为你落泪。毕竟我们刚认识,你得理解。到了上海,身边的朋友常常谈起你,有黯然神伤的,有伤心哭泣的,更多的是,哦,是嘛,他这么有钱,干嘛要自杀,可惜了。还有恶意揣测的——至今我的身边依然有人相信你是得了绝症或做了什么事情,不得已才跳楼,我每次都要和他们争辩。但两个星期以后,也便这样了,大家开始很少谈起你。一个月后,劳动节,大家依然不爱劳动,两个月后,儿童节,小孩依然欢声笑语,三个月后,四个月后,周年祭,到现在,九年了,这世界没有什么变化。这九年里,你陪伴我度过很多困难的时光,可惜那些激励我的歌并没能激励你自己。
我想我懂你了,Leslie。这眼前的世界并不是你我想象的那样。你改变不了。我改变不了。我今年三十岁,没有你那么多的作品,你死去了,你的歌也许能被别人再唱五十年,一百年,我若死去了,我的文字也许只能被别人记得五年,十年。又也许更短。我也许比你长寿很多,又也许不能。说不定我会成为一个老顽童,说不定我忍受不了自己衰老。谁知道呢。
Leslie,多年以后,我们终会相见。我获得的成就比你少很多,但争议倒也不少,算能作为谈资。和你一样,很多争议要到死后才能平息,或许不能,甚至更多。他日我们相见,你若不嫌弃,让我为你写一段歌词。不会差的,只是辛苦你要用普通话唱。你说你一生没做坏事,为何这样。我想我可以试着告诉你为何。因为,你一生没做坏事,所以,就是这样。
(选自韩寒《写给张国荣》)
小题1:下列对原文要点概括评说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前两段从山东高速的一段旅程开始,介绍了因为张国荣的死讯而知道张国荣。
B.第三段强调自己曾经对港台巨星的不屑一顾,等有了一些经历懂了张荣国的时候,张已经离去,表示错愕惋惜痛心疾首,追悔莫及。
C.第四段,用高速公路买盗版盘的小故事;这是本文的一颗重磅炸弹,要的效果就是炸出张歌迷的眼泪,勾起每一个哥哥迷第一次遇见哥哥时的甜蜜回忆。
D.第五段,用买的是VCD自己车上是CD没能听成歌曲来继续控制故事情节的发展。

E.第六段说“我若死去了”“我也许比你长寿很多,又也许不能”,这是向张国荣的粉丝诉苦,向自己的粉丝诉苦,对公众发出死亡威胁。
小题2:下列符合原文主旨的有?(3分)
A.用张国荣的悲剧提醒公众,不要让这的悲剧在我“韩寒”身上重演。
B.再次启用有强大号召力韩寒品牌,来化解现实的巨大压力。
C.为了得到公众的同情,得到张荣国粉丝的支持。
D.借纪念张国荣先生,抒发自己难言的苦衷,表达对无端猜忌的不满。
小题3:第二段为什么写以往开车在电台听到总是买药广告的事?(4分)
小题4:最后“你说你一生没做坏事,为何这样”和“因为,你一生没有做坏事,所以,就是这样”两句,其中“没做坏事”与“这样”代指什么?后一句有什么言外之意?(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E
小题1:D
小题1:为写“这一次”的不同,几乎所有的电台都是张国荣的生平介绍或歌曲;说明张国荣真情歌唱之所以产生深广影响的原因,就是因为现实太多忽悠与荒诞(每个要点记2分,共计4分)
小题1:“没做坏事”,即指没有欺骗别人,唱真情,说真话;“这样”指不被理解,反而被歪曲甚至诋毁。后一句的言外之意:这是一个充满忽悠与荒诞的现实,真性情的人必然被歪曲甚至诋毁。


本题解析:
小题1:C项说第四段写买碟的小故事,为了要刺激读者流泪;这个评说武断了。E项说“对公众发出死亡威胁”,即作者暗示说,自己也将像张国荣那样自杀;这是也是臆断。
小题1:A等于说作者在“对公众发出死亡威胁”,这是强加的。B没有根据。C项说的作者想获得同情与支持,不无道理,但这可能是阐述的客观效果,不是“主旨”——作者写作的主要目的。
小题1:“写以往开车在电台听到总是买药广告的事”是为了表明“现实太多忽悠与荒诞”的观点。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意”考点,能力层次为B,侧重“理解”能力的考查。“没做坏事” 指没有欺骗别人,唱真情,说真话,这样”指不被理解,反而被歪曲甚至诋毁。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6分)
有人认为,摄取充足的维生素和改善机体免疫力以防止辐射对机体的损害是可以达到长寿的目的的。这种看法并没有错,但专业人员认为过于乐观。
当我们的细胞把氧气和食物转化成化学能量时,我们身体每时每刻都在产生自由基。自由基能损害DNA和细胞膜,这种伤害可导致衰老。当然,很多生物都有天然的抗氧化剂和酶,它们可以阻止自由基的产生。补充抗氧化剂维生素或模拟抗氧化酶的药物可能会延缓衰老。其实,这只是一种理论,而在这种理论的鼓噪下,乐开了怀的是一些厂家和商人。君不见眼下消费者的钞票正在大把大把地流入生产维生素和抗衰老补充剂厂商的腰包。
事情的真相是,无论我们多么努力都绝不可能消除体内所有的自由基。而且,如果能消除所有的自由基,事情又向另外一种不利于人体健康的方向发展。因为,我们的机体需要一定数量的自由基来维持自身的免疫系统。此外,在千百万年的自然进化中我们身体内在的防御自由基的免疫系统也许进化得天衣无缝,所以基本上难以接受改进。例如,催化清除剂EUK—8和EUK—134可能帮助短命的线虫增强脆弱的免疫力,但是对于人来说却毫无用处。这些催化清除剂对果蝇的免疫系统也不起作用。
也有事实表明,促进免疫系统清除自由基对提高寿命并非是至关重要的。对生物体的免疫起重要促进作用的有两种酶,它们是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实验证明,经遗传工程改造的果蝇能产生较多的这两种酶,因此它们的寿命比一般果蝇要延长约10%。但是,也不完全是这样,有些遗传工程改造的果蝇尽管能产生较多的这两种酶,但它们的寿命甚至比普通果蝇还要短,其中的原理尚不清楚。
不过,如果对人进行同样的基因工程改造,使超氧化物歧化酶产生增多,那么对于人来说并非幸福,而只是一种灾难。这种过多的酶不仅不能促使人长寿,而且会导致一种严重的神经疾病——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
所以,改善免疫力和摄取维生素也并非是科学对我们延年益寿的有效承诺。
小题1:下面有关“自由基”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自由基是细胞把氧气和食物转化成化学能量的结果。
B.人体衰老都是自由基损害DNA和细胞膜导致的。
C.因为人类不可能消除所有的自由基,所以我们的机体有一定数量的自由基来维持自身的免疫系统。
D.人类要延长寿命,用促进免疫系统清除自由基的方法并非是最有效的。
小题2:“补充抗氧化剂维生素或模拟抗氧化酶的药物可能会延缓衰老。其实,这只是一种理论”对此句中的“理论”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文字上看有其合理的因素和成立的理由,但实际上不一定行得通。
B.只是一种研究领域的假设和推理,实际的结果不一定如此。
C.言之有理、自成体系、能指导实践的正确道理。
D.依据某种道理衍生的某种设想,其正确性是未经实践证明的。
小题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摄取维生素和改善免疫力,可以阻止自由基的产生,使人们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B.经遗传工程改造的果蝇能产生使寿命延长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这给人类寿命的延长以有益的启示,使人们看到了增寿的希望。
C.科学仍然不能弄清限制食物摄入从而减少自由基的产生让我们究竟能增寿还是减寿。
D.人之所以长寿,是因为体内有长寿基因存在,所以,摄取维生素和改善免疫力没有多大的必要。


参考答案:
小题1:D?小题2:C?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A项原文表述是“当我们的细胞把氧气和食物转化成化学能量时,我们身体每时每刻都在产生自由基”而非“自由基是细胞把氧气和食物转化成化学能量的结果”。B项原文表述“自由基能损害DNA和细胞膜,这种伤害可导致衰老”并非“都是”。C项前后并非因果关系,属乱加因果。解答此类题时要逐项与原文比较,比较时一定要细致。
小题2:“其实”一词,带有转折意味,此句有“未经实践证实”之意。解答此类题时要回到原文,找到上下文的语境,仔细比较、分析。
小题3:A项“使人们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的表述是错的,第二段第四句提到这只是一种可能。B项见第四段末句“但它们的寿命甚至比普通果蝇还要短,其中的原理尚不清楚”,这一已知消息否定了“使人们看到了增寿的希望”的推断。D项把人长寿的原因仅仅归于“长寿基因的存在”是错误的,后一句结论性的语言也欠妥。C项限制食物摄人的确能减少自由基的产生,但自由基的减少并不意味着就能增寿,因此C项推断是正确的。解答此类题时要回到原文,找到词语出现的句子,然后结合上下文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感 觉
冯骥才
  黄昏时听音乐是一种特殊享受。那当儿,暮色浓深,屋里的一切都迷蒙模糊,没有什么具体清晰的形象映入眼帘,搅乱心脑,心灵才能让听觉牵着梦游一般地飘入音乐的境界中去。哎,你是不是也有此同感?
  我这感觉既强烈又奇妙,以至我怀疑自己有点神经质。记得那次绝对是个黄昏,大概听舒曼的《梦幻曲》吧!家里只我自己,静静的空间灌满了那深沉而醉心的琴音。屋子的四角都黑了,窗前的东西变成一堆分不清的影子,只有窗玻璃上还依稀映着一点淡淡的橘色的夕照。
  我的心像被这音乐洗过一样圣洁。不知是心沉浸在琴音里,还是琴音充满我的心里,一股潜流似的婉转回旋。于是我被感动起来,随之而来,便是动心的感觉渐渐加强,心里的潜流形成一个疾转的漩涡,到了感动的潮头卷起,我忽然不能自已。好像有根无形的搅棒,把沉淀心底的乱七八糟的东西全都翻腾起来。说不出是什么难忘的事或感受过的情绪,也说不出是什么滋味?甜蜜?忧伤?思念?委屈?已经落空的企盼?留不住的甜美……一下子,大滴大滴的泪珠子竟然自个儿夺眶而出,衣襟很快就湿了一片。我完全不能自制,也不想自制,因为这绝不是一种痛苦,而是一种异常的、令人颤栗的幸福的感觉。平日里,偶然给什么意外的事物触发,也会生出这样一种感觉,却总是一掠而过,从来没有凝聚起来,这样有力地撞击我的心扉。
  然而我不明白,这感觉是怎样来的,是那琴音引来的?到底是哪个旋律?奇怪的是,以后,多少次,黄昏时,我设法支开家里的人,依旧在这光线晦暗、阴影重重的安寂的小屋里,独自倚门倾听这支曲子,但再也不曾出现那种忍俊不禁、苦乐交加的感觉了。琴音像一阵微弱的风,难得再在我心中吹起浪头。怎么回事?
  感觉是找不到的,只有它来找你。
  两年后,我早已忘掉寻觅这感觉的念头,却意外碰到了它。
  那是个深秋时节,刚刚下过一场蒙蒙小雨,天色将暮,人在户外,脸颊和双手都感到微微凉意。我才办完一件事回家,走在一条沿河的小道上。小河在左边,蜿蜒又清亮,缓斜的泥坡三三五五坐着一些垂柳;右边是一面石砌的高墙,不知当年是哪家豪门显贵的宅院。这石墙很长,向前延长很远。院内一些老杨树把它巨大的伞状的树冠伸出来。树上的叶子正在脱落,地上积了厚厚一层,枝上的不多。虽然无风,不时有一片巴掌大的褐色叶子,自个儿脱开枝头,从半空中打着各式各样的旋儿忽悠悠落下来,落在地上的叶子中间,立时混在一起,分不开来。大树也就立刻显得轻松一些似的。我踏着这落叶走,忽然发现一片叶子,异常显眼,它比一般叶子稍小,崭新油亮,分明是一片新叶,可惜它生不逢时,没有长足,没有胀满它每一个生命的细胞,散尽汁液与幽香,就早早随同老叶一同飘落。可是,大自然已经不可逆转地到了落叶时节,谁又管它这一片无足轻重的叶子呢!我看见这涂了一层蜡似的翠绿的叶面上注着几滴晶亮的水珠,兴许是刚才的雨滴,却正像它无以言传的伤心的泪。它多么热爱这树上的生活——风里的喧哗,雨里的喧闹,阳光里闪动的光华,它多么渴望在这树上多多留连一刻。生活,尽管给生命许许多多折磨、苦涩、烦恼、欺骗和不幸,谁愿意丢弃它?甚至依旧甘心把一切奉献给它。生活,你拿什么偿还一切生命对你的奉献?永远是希望吗?
 我怜惜地拾起这片绿叶,抬眼一望,蓦然发现高高的、被雨淋湿发暗的墙头上,趴着一只雪白的猫,呆呆瞧着我;杨树深处,有两扇玻璃窗反映着雨后如洗的蓝天,好像躲在暗处的一双美丽的眼睛……突然,就是这突然的一下,我被莫名地感动起来。那次听音乐时所产生的异样的感觉,又一次涌入我的心中,在我心里翻江倒海地搅动起来,视觉又一次被止不住的大股热泪遮挡住了。我站在满地褐黄斑驳的落叶中间,贪婪地享受这又甜又苦的情感,并让这情感尽情宣泄和延长,多留它一些时候。谁知它只是这一小阵子,转眼竟然雾一般渐渐消散。好似一下子都拥聚与凝结起来的事物,又一下子分散开来,抓都抓不着。咦,这是怎么回事?
  我手里拈着这片闪光而早落的叶子,痴呆呆地站着。(选自《读者》) ?
1.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黄昏时听音乐的感觉既强烈又奇妙,以至怀疑自己有点神经质。这里,作者越是怀疑自己的神经质,就越说明那舒曼的《梦幻曲》给人带来的深沉、醉心与幸福。 ?
B.听完了音乐,“我”的心像被这音乐洗过一样圣洁。这句话更多的是要表达音乐的功能:它能使人除去烦恼,丢掉忧愁,让人深思,使人向善。 ?
C.“我怜惜地拾起这片绿叶”,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透过这句话的表象可以看到:作者具有善良的心,同情社会生活中的弱势群体,对他们的遭遇感到不平。 ?
D.第一次美妙感觉的产生是家里只有“我”自己,第二次美妙感觉的产生是在野外,没有繁华的忙碌和人声的喧闹,这说明,一个人如果想获得一种震颤心灵的感觉,和其他人一起听音乐或是一起感受自然是很困难的。 ?
E.文章记叙了两次获得奇妙感觉的经过,并对此进行了议论,有些议论非常深刻:生活,你拿什么偿还一切生命对你的奉献?永远是希望吗?但此文的主旨就是:感觉是找不到的,只有它来找你。
2.黄昏听音乐是一种特殊的享受:心灵能让听觉牵着梦游一般地飘入音乐的境界中去。这“音乐的境界”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活,尽管给生命许许多多折磨、苦涩、烦恼、欺骗和不幸,但谁都不愿丢弃它。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从作者获得的两次感觉来看,产生一种感觉需要的条件至少有两点。请结合文本加以探究。?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D ?
2.“音乐的境界”指:听音乐所产生的一种情绪,可以是忧伤、苦难,也可以是思念、幸福。 ?
3.生活中的折磨、枯涩、烦恼、欺骗和不幸是一种自然现象,一个人因生活中的某一不幸就厌弃生活,那这个人是不懂得生活的真正意义。厌弃生活就是轻视生命。(意思对即可) ?
4.①需要一个外部的环境,这个环境必须有利于感觉的产生,比如音乐、高山、蓝天白云、花鸟虫鱼等;
  ②这个人要善于想象和联想,自己应该经历过一些感受很深的事。(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倒立的马云,一切皆有可能
苗向东
? 在地球人眼里,马云是来自火星的异类,而马云也很配合这个角色。马云有一个绝活:单手倒立。他能够一只手撑,倒立数分钟而面不改色。他不仅自己练倒立,还要求全体干部员工练倒立。他说:“当你倒立时,世界会变得不一样。”马云有句口头禅:倒立看世界,一切皆有可能。
? 马云儿时的偶像是小鹿纯子。而纯子最吸引他的就是遇到困难时就倒立,于是马云认为这个倒立一定是一个化险为夷、转危为安的“法宝”。所以马云把倒立练得炉火纯青,甚至学会单手倒立的绝技。
? 后来他创立了公司,在面临“非典”的困难时期,公司如何走出困境呢?一次,马云看到一幅画,上面画了许多鱼,但除了一条之外都往一个方向游,只有这条鱼是往相反的方向走,这幅画的题目叫《换?个方向,你就是第一》。于是马云悟到:淘宝网换一个方向,也许我就是最先到达终点线的人。于是他想到了通过练倒立,来让大家学会倒立着看世界。为此马云自?2003?年以来做了一个特殊规定:每个进入淘宝网工作的人员,无论胖瘦、高矮,都必须在3?个月内学会靠墙倒立。男性需保持倒立姿势30?秒才算过关,?对女性的要求稍低些,10?秒即可,否则只能卷铺盖走人。为什么要练习“倒立”呢?一是可以锻炼身体,不用任何器械,训练很方便;二是通过练习倒立,促使大家对任何一个问题都能够用另一种眼光来看待,养成“换位思考”、“逆向思维”、“多位思考”的习惯,培养创新精神。自此,“倒立”成为阿里巴巴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元素。
? 此后马云无时无刻在鼓励这种“倒立”视角。2008?年8?月的一天,马云突然找到秘书,神秘兮兮地说:“走,跟我去淘宝!我今天要临时抽查,要所有高管都给我倒立,看看他们会不会。”在淘宝专门的倒立室里,每一个高管轮流在马云面前演示倒立。果然,有几个高管没能完成。马云甩下一句话:“限期整改,过段时间复查。”几位没有过关的高管人员,通过训练很快就掌握了倒立的技巧。
? 倒立思维的结果,就是马云始终走的是特立独行之道,不断打破常规,在与竞争对手过招时,从不按规则出牌。马云有很多奇特的“倒立观”,他信奉这样的理念:?永远不做大多数。“如果一个方案有90%的人都说好的话,我一定要把他扔到垃圾桶里去。因为这么多人说好的方案必然有很多人在做了,机会肯定不属于我们。”于是马云没有投身热门的门户网站的红海,而是看中了国外市场上运行失败的B2B?模式;没有擒贼先擒王,而是专攻中小企业;没有虚张声势打造影响力,而是出其不意得玩起了“西湖论剑”,来的宾客里居然有美国总统克林顿;没有在互联网急速膨胀烧钱的年代跟风,而是把高盛公司1999?年的5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用到了2005?年。逆向思维可以构成核心竞争力,这是马云倒立后得到的逻辑,所以他总能把自己置于冷静旁观者的角色,游刃有余。伴随?.阿里巴巴网站的成功,马云也一直以“反其道而行”的商业思维成为具有反常规精神的企业家代表。
? 仅靠倒立显然远远不够,马去还将倒立不断延伸、扩展。学会站在客户的角度来看问题,而不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有时候,客户是你的上司,有时候,客户也是你的员工。对于经理人而言,大部分人的思路是先站在个人立场上考虑问题,如果换一个思路,学会站在公司立场上考虑问题,反倒更容易让自己脱颖而出。他用不同的视角看问题,逆反思维、反教条、出人意料,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这种思维的商业逻辑体现了出更大的商业价值。马云的倒立,用熊彼特的话说就是“创新”,用汤姆?彼得斯的话说就是“颠覆”,用安德里?格鲁夫的话说就是“惟有偏执狂才能生存”,用柳传志的话说就是“重新写一份菜谱”。结果倒立着的马云和倒立着的阿里巴巴人,用一个完全不同的视野,神奇地走向了成功。(摘自《格言》2010?年4?月下)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马云“倒立看世界”的独特思维是受到他儿时偶像小鹿纯子的启示而产生的。
B.“永远不做大多数”的理念是马云奇特“倒立观”的反映,体现了他的特立独行之道。
C.马云倡导“用不同的视角看问题”是指不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还应站在客户的立场、公司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D.马云做事不钻热门,不跟风,不造声势,这说明他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竞争力不行而做出如此抉择。
E.马云是具有反常规精神的企业家代表,其淘宝网和阿里巴巴网站的成功就很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2.“在地球人眼里,马云是来自火星的异类”,概括其作为“异类”的具体做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你倒立时,世界会变得不一样。”阐明马云的这句口头禅所蕴含的逻辑思维及商业优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着重阅读最后一段,用自己的话对“马云的倒立”加以评价。并结合文本内容,阐述做此评价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D
2.①单手倒立方面:练就单手倒立的绝技,并以此作为化险为夷、转危为安的“法宝”;不仅自己练,还以此对员工进行特殊规定:3?个月内学会靠墙倒立,否则卷铺盖走人;临时抽查淘宝网高管的倒立技术,对不合格者进行限期整改。②商业抉择方面:否定有90%的人都认可的方案;投资时不钻热门,不跟风,不虚张声势等;多立场、多视角看问题、考虑问题。
3.①即换一个思路,用另一种眼光看世界,养成“换位思考”、“逆向思维”、“多位思考”的习惯,培养创新精神。 ②走特立独行之道,不断打破常规,在与竞争对手过招时,从不按规则出牌;“反其道而行”的商业思维让其在商海中游刃有余,不断获得成功。
4.示例:笑傲网络行这是一个思考致富的时代,智慧是我们成功的唯一保证。马云的创业经历告诉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想不到的事,没有做不到的事。成功属于那些永不墨守成规的人,属于那些敢于追求梦想的人,属于那些想到就会付诸行动的人,属于那些坚持到底永不放弃的人。“阿里巴巴”是马云创造出来的中国神话,它不仅是马云的骄傲,也是所有中国人的骄傲。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文学类文本阅读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