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古代诗歌鉴赏》在线测试(2017年最新版)(一)
2017-03-06 05:35:2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安公子
袁去华  
弱柳丝千缕。嫩黄匀遍鸦啼处。寒入罗衣春尚浅,过一番风雨。问燕子来时,绿水桥边路。曾画楼,见个人人否?料静掩云窗,尘满哀弦危柱。
庾信愁如许。为谁都著眉端聚。独立东风弹泪眼,寄烟波东去。念永昼春闲,人倦如何度。闲傍枕、百啭黄鹂语。唤觉来厌厌,残照依然花坞。
小题1:简要解说“嫩黄匀遍鸦啼处”一句中“匀”的表达效果。(4分)
小题2:“独立东风弹泪眼,寄烟波东去”两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4分)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旅宿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1)颈联是怎样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全诗的情感,简析尾联的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阅读古诗,完成问题。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杜甫为什么会深情咏叹王昭君其人其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群山万壑赴荆门”一句描绘出了一幅雄伟的图景,明代评论家胡震亨认为,这么气象雄伟的起句,只有用在英雄生长的地方才适当,用于写昭君村是不适合、不协调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小令,完成下面问题。
[黄钟] 人月圆 张可久
山中书事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1.“黄钟“是这首小令的曲调,“人月圆”是___________。
2.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
A.作品语言委婉,结构严谨,虚实结合,意境阔大,余韵耐人寻味。
B.首句以历史盛衰来表达作者对历代王朝的繁华只是瞬间一梦的感慨。
C.“孔林”、“吴宫”、“楚庙”三句意在赞颂儒家圣贤与英雄豪杰。
D.末尾紧扣“山中何事”的疑问作答,描摹了酿酒饮茶的舒适生活。
3.“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单选题  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我 遥 望?
曾 卓?
当我年轻的时候/在生活的海洋中,偶尔抬头/?
遥望六十岁,像遥望/一个远在异国的港口/?
经历了狂风暴雨,惊涛骇浪/而今我到达了,有时回头/?
遥望我年轻的时候,像遥望/迷失在烟雾中的故乡/?
A.这是一首抒写人生感慨的诗作,真实地写出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的心态。?
B.第二节换韵,但“回头”与第一节联韵,这样,两节的韵等于勾连起来。如此押韵,与诗的内容相适应。?
C.“迷失在烟雾中的故乡”中的“故乡”写实,具体写诗人的家乡。?
D.诗的两节,分别写年轻、年老时的“遥望”,更确切地讲,是前瞻与回望,二者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结构。?



Tags:高考 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