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八)
2017-03-06 05:50:0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语言运用题  语言综合运用。(15分)
中秋节,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在这天晚上,一家人团聚一起赏月。
请你用动情的笔墨写你印象中最深刻的中秋夜。
要求:
(1)侧重在描写中抒情。(2)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3)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准确、生动。(4)不少于200字。


参考答案:乌鲁木齐的夜晚已经是相当的美丽了,一轮高悬在辽远夜空中的月亮更加富丽堂皇。城市的大街小巷、树木上、花草间都挂上了各色彩灯,几乎所有高大建筑物上的广告牌都是霓虹闪烁,清晰的轮廓,十分耀眼。宁静的天空,嘈杂的地上,形成强烈的反差。但今夜的主题是赏月,我也毫不例外地遵从着老祖宗留下的传统,释放着一种情怀。赏月其实是个很简单的事情,同时也是一个很复杂的事情。一抬头就能看见一轮高悬犹如玉盘的月亮,又大又圆,冷艳孤傲。可月宫中发生了什么事?嫦娥在苦苦爱恋着谁?吴刚在殷勤地期待着谁?玉兔又在追寻着什么?我们就不得而知。我们只有傻傻地望着明月,靠自己的智慧去想象、去猜测、去幻想、去联想自己,事情就变得复杂和多样了。


本题解析:解答此道语言综合运用题要明确三点:①按要求答题,也就是说改卷是按要求的要点给分,如果没有达到相应的要求,就会扣除相应的要点得分。②审清要求:“侧重在描写中抒情”,在书写中具体表现为全篇要以一半以上的篇幅用描写与抒情的表达方式;一定要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结构相对完整”意味着要有中心句,最好采用“总分总”或“总分”结构来写。“不少于200字”,字数一定要够,实际评改中其影响很大。
点评:这是一道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表达能力的很好的题,既要照顾的内容,同时还要注意形式方面的要求,所以对学生的语文水平要求较高。


本题难度:一般



2、语言运用题  请围绕“雨”这个话题,仿照划线句子,在横线处续写两句话。
? 雨丝最能扯动昔日的情思,雨声也最易叩响情感的门环。垂老的将帅有“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悲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多情的诗人有“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遐想。(答案不唯一)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几句话,给“飘色”下一个定义,不超过100个字。(5分)
①飘色是一种融魔术、杂技、音乐、舞蹈于一体的古老民间艺术。
②飘色在不同地区又有抬阁、彩擎、高抬、彩架、扎故事等各种名称。
③飘色的表演者站在被称为“色柜”的小舞台上,以巡游的形式表现民间传说或神话故事的片段。
④其神奇之处就在于,演员们通过精心伪装的钢枝凌空而立,利用巧妙的力学原理,营造出“飘”的效果。
答:?  


参考答案:飘色又叫抬阁、彩擎、高抬、彩架、扎故事,是一种运用巧妙的力学原理凌空表演民间传说或神话故事片段,以巡游的形式,融魔术、杂技、音乐、舞蹈于一体的古老民间艺术。


本题解析:本题其实是考查压缩语段。因为下定义首先要符合表达形式的要求,概念表达一般用“种差”+“邻近的属概念”=“被定义概念”的方式。因此我们先要从语段中找相关属概念,提取关键信息。同时也要注意种差多时,语序要恰当,不能出现语病,如“被定义概念”=“种差”+“邻近的属概念”,按这一思路总结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4、语言运用题  与草案相比,全国人大通过的《反分裂国家法》做了五处修改,以下是其中的两处。请你从中选一处,分析揣摩这样修改的深意。
①草案第三条第二款“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任何外国势力不得干涉”,其中的“任何外国势力不得干涉”一句修改为“不受任何外国势力的干涉”。
②草案第六条第一款第一项“鼓励和推动两岸居民往来,增进了解,增强互信”,其中的“鼓励和推动两岸居民往来”一句修改为“鼓励和推动两岸人员往来”。
答:① ?
② ?


参考答案:①陈述对象发生变化,改动后陈述对象一致,语气缓和更得体;②“人员”外延更为广泛,修改后更准确,更能体现祖国大陆的诚意。


本题解析:从准确、生动、简明揣摩文字修改背后的玄机,体味改动前后的细微但显著的差异。


本题难度:一般



5、语言运用题  依照下面的句子,另写两句。
  我喜欢婉约中透出英气的李清照,虽是“人比黄花瘦”也高歌“不肯过江东”的项羽;我喜欢有超世之才又临惊泰然的苏东坡,__________________;我喜欢疾恶如仇又心如柔肠的鲁迅,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虽渴望“雄姿英发”,但也有“浓妆淡抹”的和谐
虽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但也有“怜子如何不丈夫”的柔情(答案不唯一)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