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道德是一切制度运行的社会土壤,道德与法律在一个国家的文明框架中,唇齿相依,缺一不可。
B.虽然计算机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但拥有了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会轻而易举,一挥而就。
C.传统节日是一宗重大而特殊的民族文化遗产,其文化内涵和相关习俗不应该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
D.本来行路难,如件件在意,就更束缚了自己的脚步。要想走好,对有些事情不以为意倒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一挥而就:指提笔就一口气写好,形容写字、画画、作文等很快就完成。此处属于使用对象错误。唇齿相依:象嘴唇和牙齿那样互相依靠。比喻关系密切,相互依靠。格格不入:格格,阻碍,隔阂。形容彼此不协调,不相容。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或事抱轻视态度。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
A.大度是一种做派,一种浅薄者绝难企及的人生境界。蔡元培鄙弃罢黜百家的文化专制,提倡学术自由,含而不露,相信自己稳操胜券,故从容不迫。
B.今年以来,一方面是大量待业人员寻工无着,另一方面是沿海地区许多企业招聘不到足够的人员,“就业难”与“用工荒”折射出我国产业转型时期的“就业之觞”。
C.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国内多数拍卖公司对拍卖的规模和拍品的质量都作了相应的调整,以轨避急剧萎缩的成交量带来的风险。
D.“两会”其间,如何让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享受与本地学生一样的学习机会、资助补贴,成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正能量”本是一个网络词语,现在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了现实生活中,成为一个社会热词,致于“正能量”应该如何理解,则知之者甚少了。
B.朝鲜半岛事端多发,其矛盾根源不仅仅源自于上世纪的那场战争,更多的是从两种意识形态中,一些人想将自己的意识形态强加在别人身上。
C.禽流感患者突然出现,安徽省亳州市的卫生部门危言危行,小心谨慎,在省卫生厅专家的指导下,26岁的患者在第一时间里住进了专门医院。
D.日本国内的右翼分子错误地认为中国还会像清朝政府那样犯而不校,他们在钓鱼岛问题上制造“闹剧”的言行,已引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项致于:引起,使达到。应该用“至于”。B项“根源”与“源自于”重复,“源自于”的“于”也是多余的。C项危言危行: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D项犯而不较:受到别人的触犯或侮辱也不计较。
本题难度:一般
4、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题目。(选做题)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庄子·庖丁解牛》)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读这两段文字,等于观赏了两场艺术表演。你觉得庖丁解牛与文与可画竹有什么共通性?却更欣赏那一场?请谈谈你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共通性:解牛与绘画的过程①都排除一切干扰,用心完成,干脆利落;②都达到一种艺术境界,技法娴熟,给人以美的享受。
更欣赏:
角度一更欣赏庖丁解牛,目无全牛,熟能生巧,是一种顺应自然的艺术境界,并给人以追求生命(精神)自由的人生启示。
角度二更欣赏文与可画竹,仔细观察,整体构思,胸有成竹,重视灵感,一气呵成,这是一切艺术创作乃至我们的写作所要讲求的原则。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意全对的一句是(3分)(?)
A.虽然该药会引起胃痉(jīng)挛等不良反应,但专家还是认为好处要远远超过该药带来的副作用。
B.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特产,因此各地制定经济发展规划,要因地治宜,扬长避(bì)短。
C.事故发生后,他迅速赶赴现场坐阵指挥,直到被困井下的矿工安然无恙(yàng)后才离开。
D.为解决眼前木材短缺问题而乱砍滥伐,破坏森林,这无疑是饮鸩(zhèn)止渴,后果不堪设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