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八)
2017-03-06 05:52:0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道德是一切制度运行的社会土壤,道德与法律在一个国家的文明框架中,唇齿相依,缺一不可。
B.虽然计算机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但拥有了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会轻而易举,一挥而就
C.传统节日是一宗重大而特殊的民族文化遗产,其文化内涵和相关习俗不应该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
D.本来行路难,如件件在意,就更束缚了自己的脚步。要想走好,对有些事情不以为意倒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一挥而就:指提笔就一口气写好,形容写字、画画、作文等很快就完成。此处属于使用对象错误。唇齿相依:象嘴唇和牙齿那样互相依靠。比喻关系密切,相互依靠。格格不入:格格,阻碍,隔阂。形容彼此不协调,不相容。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或事抱轻视态度。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
A.大度是一种做派,一种浅薄者绝难企及的人生境界。蔡元培鄙弃罢黜百家的文化专制,提倡学术自由,含而不露,相信自己稳操胜券,故从容不迫。
B.今年以来,一方面是大量待业人员寻工无着,另一方面是沿海地区许多企业招聘不到足够的人员,“就业难”与“用工荒”折射出我国产业转型时期的“就业之觞”。
C.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国内多数拍卖公司对拍卖的规模和拍品的质量都作了相应的调整,以轨避急剧萎缩的成交量带来的风险。
D.“两会”其间,如何让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享受与本地学生一样的学习机会、资助补贴,成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正能量”本是一个网络词语,现在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了现实生活中,成为一个社会热词,致于“正能量”应该如何理解,则知之者甚少了。
B.朝鲜半岛事端多发,其矛盾根源不仅仅源自于上世纪的那场战争,更多的是从两种意识形态中,一些人想将自己的意识形态强加在别人身上。
C.禽流感患者突然出现,安徽省亳州市的卫生部门危言危行,小心谨慎,在省卫生厅专家的指导下,26岁的患者在第一时间里住进了专门医院。
D.日本国内的右翼分子错误地认为中国还会像清朝政府那样犯而不校,他们在钓鱼岛问题上制造“闹剧”的言行,已引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项致于:引起,使达到。应该用“至于”。B项“根源”与“源自于”重复,“源自于”的“于”也是多余的。C项危言危行: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D项犯而不较:受到别人的触犯或侮辱也不计较。


本题难度:一般



4、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题目。(选做题)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庄子·庖丁解牛》)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读这两段文字,等于观赏了两场艺术表演。你觉得庖丁解牛与文与可画竹有什么共通性?却更欣赏那一场?请谈谈你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共通性:解牛与绘画的过程①都排除一切干扰,用心完成,干脆利落;②都达到一种艺术境界,技法娴熟,给人以美的享受。
  更欣赏:
  角度一更欣赏庖丁解牛,目无全牛,熟能生巧,是一种顺应自然的艺术境界,并给人以追求生命(精神)自由的人生启示。
  角度二更欣赏文与可画竹,仔细观察,整体构思,胸有成竹,重视灵感,一气呵成,这是一切艺术创作乃至我们的写作所要讲求的原则。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意全对的一句是(3分)(?)
A.虽然该药会引起胃痉(jīng)挛等不良反应,但专家还是认为好处要远远超过该药带来的副作用。
B.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特产,因此各地制定经济发展规划,要因地治宜,扬长避(bì)短。
C.事故发生后,他迅速赶赴现场坐阵指挥,直到被困井下的矿工安然无恙(yàng)后才离开。
D.为解决眼前木材短缺问题而乱砍滥伐,破坏森林,这无疑是饮鸩(zhèn)止渴,后果不堪设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名句名篇默写..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