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8分)
别舍弟宗一①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注释①:本诗作于柳宗元再贬柳州时,宗一是柳宗元的从弟。
小题1:赏析颈联中两处比喻的妙处。(4分)
?
小题2:结合全诗,说说作者心情“黯然”的原因。(4分)
?
2、阅读题 古诗鉴赏(8分 )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注】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小题1:诗的结尾写蝉声嘈杂,诗人心情烦乱。诗人为什么心“乱”?请结合诗句,具体说明(5分)
小题2:从全诗看,诗人是运用哪些表达技巧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请略加分析。(3分)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对诗的内容、表达技法、语言作简要的分析。
喜见外弟①又言别
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②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③道,秋山又几重。
【注】①外弟:表弟。②沧海:比喻世事的巨大变化。③巴陵:现湖南省岳阳市,即诗中外弟将去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选出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这首诗属于近体诗,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B.语言朴实、准确、形象、生动,并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
C.全诗通过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和关心天下寒士的善良愿望。
D.全诗将叙述、描写、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用忧国忧民这根感情线索把它们交织在一起,意境深远。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江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
[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小题1: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2分)?
小题2: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