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滋润/蕴涵? ?赡养/瞻仰? 调试/调和
B.对峙/嗜好? 竣工/英俊? ?强迫/倔强
C.造诣/逃逸? 堤岸/提拔?抹黑/抹布
D.湖畔/装扮? 怄气/枢纽? 阻塞/边塞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语言运用题 下文对《清明上河图》所绘是“清明时节”提出了异议,请概括提出异议的三个角度,不超过20字。(6分)
清明时节黄河中下游地区平均气温一般在10度左右,但画中却有很多带着扇子的人物,还有光着身子的小孩在街上玩耍。再进一步细察,还可以看到在画卷的右首有驮木炭的驴子,如果清明前后进暖炉炭,则违背宋人生活的一般规律。画面上还有多处酒肆,酒旗上写着“新酒”二字,宋代秋季新谷下来要酿酒喜庆丰收,此酒谓之“新酒”。
答: ; ; 。
参考答案:人物穿着特征;生活习俗;新酒酿成季节
本题解析:此题属于提取关键词。 如何提取关键词,可采用如下一些方法:
方法一、提取要素。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记叙类材料,记叙性文段包括消息在内。对这种 文体形式的压缩,要把握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包括对象、身 份等)、事件。概括起来就是: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什么人干了什么事情, 有什么结果。然后再对这些信息进行调整提取关键词。
方法二、摘取中心。这种方法要注意准确地把握一段语言材料的中心,打叶削枝,摘取中 心句或关键句,根据要求把多余的枝叶去掉。一般说来,新闻材料往往要 抓住第一句或第一段,即新闻的导语。议论类或说明类的材料要能抓住中 心论点或者要说明的中心意思,然后再在中心句中提取关键词。 方法三:分层提炼 针对语意较复杂的材料,我们可采取各个击破的方法,先给原有的语 段划分层次,提炼各层次的要点,然后再提取关键词。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请简述“晴雯之死”这一情节。
参考答案:受王善保家的挑唆,晴雯被逐出大观园,回到家中,卧床不起。(2分)宝玉前去探望,她向宝玉诉说自己早知今日,也不如此痴心傻意。她夺过剪刀将指甲齐根铰下,将贴身穿着的旧绫袄脱下,与指甲一起交与宝玉,并要宝玉把袄儿脱下给她穿。当夜晴雯死去。(3分)
本题解析: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回想小说的主要情节,然后在整体理解文意的用简洁的语言加以表述,表述时注意理清内在的逻辑性。平时一定要熟读名著,对于大纲要求的篇目,有时间时就要反复读,只有熟到一定的程度,类似题目才能应对自如。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⑴可以调素琴,阅金经。?,?《陋室铭》
⑵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桃花源记》
⑶?,?;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⑷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如是而已。《师说》
参考答案:
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⑵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⑶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⑷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0分)
(1)女之耽兮,?。(《诗经·氓》)
(2)?,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3)??,最难将息。(李清照《声声慢》)
(4)?,一夫当关,?。(李白《蜀道难》)
(5)岂无山歌与村笛,?。(白居易《琵琶行》)
(6)??,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7)万里悲秋常作客,?。(杜甫《登高》)
(8)小楼昨夜又东风,?。(李煜《虞美人》)
(9)元嘉草草,?,赢得仓皇北顾。(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参考答案:
(1)不可说也?(2)此情可待成追忆?(3)乍暖还寒时候
⑷剑阁峥嵘而崔嵬?万夫莫开?⑸呕哑嘲哳难为听?⑹羽扇纶巾?
(7)百年多病独登台?(8)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9)封狼居胥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