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六)
2017-03-06 05:59:1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记述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B.庄子,战国中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代表作《庄子》,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C.贾平凹,中国当代最具叛逆性、富有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著名作家之一,代表作有《秦腔》《浮躁》《废都》等。
D.契诃夫与欧·亨利、莫泊桑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他们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分别是《套中人》《麦琪的礼物》《俊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这是对文学及名著知识点的考查。名著填写和选择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既有文学文化常识,也有作品主题、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写作特色类,还有对作品的品读、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这样就能轻松的将正确项与错误项区分开来;若有些知识出现遗忘或疏漏,那就要运用排除法,以确定最终选项。D中《俊友》应是长篇小说。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英国文学史纲》绪言部分将英国文学分为四个时期:草创期、意大利文化影响期、法兰西文化影响期和近代新时期。全书这么依次写来:每章都以某一时期的社会背景开始,然后介绍主要作家的生平和作品。
B.一个有秩序的社会对群众的民意渲泄总是会保持应有的警惕,因为它具有极大的不可预测性,也是极不稳定的。它既是偏执的,又是高尚的;既是专横的,又是理想的。
C.《浮生六记》是一部流传了200多年的国文珍品,是一部影响深远的清代文学扛鼎之作,也是林语堂、俞平伯、曹聚仁等大师名家推崇倍至的文学精品。
D.大草原上狮子总是少数,而角马、斑马、鹿却是成群的。原来成群结对、人数众多的总是弱者,三五出击的才是真正的猎手,这是自然界的规律。在这种自然规律面前,试图做什么改变真的是徒劳。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B项,“渲泄”应为“宣泄”。C项,“推崇倍至”应为“推崇备至”。D项,“成群结对”应为“成群结队”。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譬如一个近三十的女人,对于十八、九岁女孩子的相貌,还肯说好,对于二十三、四岁的少女们,就批判得不留情面了。
B.我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站立起来,真正实现其信条的真谛:“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 。
C.四年以后(1787年),美国各州的代表才重新坐到一起,讨论起草一部宪法。
D.小孩子该不该读寓言,全看我们成年人在造成什么一个世界、什么一个社会,给小孩子长大了来过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标点符号包括两大类:点号和标号,共有16种,使用方法的条条框框多,层次繁复,死记硬背,费时费力,且未必见效。因此,复习时应将一些容易错用、混用的标点作一番比较分析,熟悉标点符号使用中的常见失误,明辨其标点使用上的差异即可。点号分为句末点号(句号、叹号和问号和句中点号(逗号、顿号、冒号和分号)两类;标号主要有: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和书名号。考生应熟练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和作用。本题正确用法为:A项“十八、九岁”、“二十三、四岁”约数,去掉顿号;B项“真谛:”去掉冒号;D项句末问号改成句号。
考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4、语言运用题  仿照下面的示例,在横线上写出两个恰当的句子(6分)。
父母的能与不能
父母能给予你生命,但不能替你生活。
父母能教你许多东西,但不能强迫你学习。
??
??


参考答案:父母能指导你如何做人,但不能为你所有行为负责。
父母能告诉你怎样分辨是非,但不能替你做出选择。
父母能教你如何尊重他人,但不能保证你受人尊重。?
父母能告诉你真挚的友谊是什么,但不能替你选择朋友。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考点,能力层次为E,侧重“表达应用”能力的考查。解答仿写题,先明确仿写要求,后分析例句特点。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那是一张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B.北京大学“五四剧社”为百年校庆排练的话剧《蔡元培》是否会以全新的风格出现在舞台上,大家都拭目以待
C.齐白石画展在开幕后,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竟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D.期中考试,刘军同学数学获得满分,真可谓是登堂入室了。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中的“莘莘学子”,形容众多的学生,此处只指一位,使用有误。C句“趋之若鹜”多用贬义,在此处使用不当。D句“登堂入室”:“堂”指古代宫室的前屋,“室”指古代宫室的后屋。意思是登上厅堂,进入内室。“入室”比喻达到最高境界,“登堂”仅次于“入室”,整个成语比喻造诣逐渐达到高深的程度。
点评:方法技巧:成语的正确使用要靠扎实的平时积累,要多记成语,并准确把握成语的出处、本义、比喻义及感情色彩等,只有在积累的基础之上,掌握有关命题方面基本规律和解题技巧,才能进一步提高自己使用成语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