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对自己有很大帮助的人我们常称之为贵人。贵人往往以自身的言行使人顿悟,给人教益,让自卑的人充满自信,让颓废的人奋发上进;关键时刻出手相助,有时甚至改变了人的一生。在生活中,谁都希望自己能碰到贵人,其实,人人都可以成为别人的贵人……
请你写一篇文章,谈谈你与“生活中的贵人”有关的经历、见闻或你对“生活中的贵人”的认识与感受,题目自拟,文体自定,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袋鼠和乞丐
森林里来了一个乞丐,他形容枯槁,衣衫褴褛,浑身还散发着一股异味,大家都讨厌他,唯恐避之不及,实在躲避不及的,只好给他一点钱,打发他快走。
当乞丐走到袋鼠面前,袋鼠翻遍身上的口袋,抱歉地说:“朋友,对不起,我很想帮助你,可是我跟你一样穷呢。”没想到乞丐却紧紧握着袋鼠的手,连声称谢。
袋鼠不解地问上帝:“奇怪,我什么都没给他,他为什么还要谢我呢?”
“不,孩子,”上帝说,“你给了他最好的东西——友谊和尊严。”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无
本题解析:当我们拿不出金钱和财物帮助别人时,别忘了,我们还有施舍不完的友谊和尊严。如果你给人以财物而不给人以尊严,那实际上不叫帮助而叫伤害。《礼记?檀弓》记载这样一个故事:春秋时齐国发生饥荒,有人在路上施舍饮食,这人对一个饥饿的人说“嗟,来食!”饥饿的人说:“我就是饿死,也不吃这‘嗟来之食’”。这人终于不食而死。穷人乃至乞丐,他们除了有迫切的物质需求之外也有他们的迫切的精神需求,也需要别人的亲善友好和自己的人格尊严。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新东方英语培训学校的一位教师在课堂上讲过这样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将小小的汉堡做到世界各国的人都爱吃,就是麦当劳和肯德基;将一瓶汽水卖到世界各地去,就是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将英语培训班做到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就是新东方。
阅读这则材料,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自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辈子只挖一口井
我有一个朋友,高中毕业后学过电脑、当过厨师、跑过保险、经销过烟酒,换了不少工作,但每个工作都是半途而废,干不长久。10多年过去了,仍然没有挣到多少钱。
他的经历让我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幅漫画:有个人扛着铁锹挖井,这里挖几锹,那里挖几锹,有的快挖到井水了,但他又放弃了,虽然费了不少力气,却最终一无所获。这个挖井人之所以屡屡失败,乃是因为他用心不专,没有认定一个目标,没有一直“挖”下去。
很久以前,荀子便在《劝学》中告诫我们做事要专一:“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古今中外,大凡有所建树的人做事时都用心专一,用志不分。司马迁呕心沥血,用13年时间写成一部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树立起一座后人无法逾越的史学高峰。巴尔扎克一生笔耕不辍,给世人留下了包含91部小说的皇皇巨著——《人间喜剧》,让人叹为观止。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写出了一部“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红楼梦》。当代数学大师陈省身说:“别的都不会,只好做数学。”他的话道出了一个成功的秘诀——专一。袁隆平一生俯首稻田,一门心思搞杂交水稻的培育,才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然而如今有不少人,恨不得自己像孙猴子那样分身有术,可以同时挖好多“井”。其实,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有限,若想面面俱到、“脚踏数只船”,只会顾此失彼,最终一事无成。西汉刘安说“逐鹿者不顾兔”,元代黄晋曰“人之学力有限,术业贵乎专攻”,北宋王安石道“人之才成于专而毁于杂”,说的都是做事要专心、专注的道理。鲁迅先生也说过:“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写作上了。”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也有言:“终生努力,便成天才。”原来,天才并不见得比你我聪明多少,只是他们比我们多了一点专心和执著。
唯有专一,才会成功。与其朝三暮四、浅尝辄止,不如宁缺毋滥、少而专精,把自己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集中在自己最感兴趣、最擅长的那口“井”上。只要能心无旁骛、天长日久地“挖”下去,终有一天,你会“挖出”一口清泉汩汩不息的、让世人惊羡不已的、只属于你的“深井”来。
本题解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注意压缩材料的内容,主要是一个字“做”,由此可以立意:人生面对无数的选择与诱惑,与其在不断的选择中蹉跎人生,还不如一生只挖一口井,专注执著,瞄准目标不动摇,用一辈子的时间做好一件事,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就能成功。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理解
参考答案:无
本题解析:
生活是错综复杂的,由于种种原因,同学之间、师生之间……难免会出现思想感情上的隔阂,“理解”是消除隔阂,使彼此心灵得以沟通的途径。因此要选择人与人之间或志趣不同、看法差异,或因世俗偏见、意外误解而产生隔阂需要理解的事来写。作者题目虽然没有规定要写几件事,但以围绕一个中心事件展开叙述为好。人物也不必过多,要努力挖掘人物的世界。要强调的是,作文主题必须保持积极向上的格调。另处,此题也可以写成议论文。
思路之一:上中学了,老师要求我们写日记,并且规定每周收阅一次。老师啊老师,您一心想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我能理解;但是我们也想在日记中保留一些心中的秘密,您能理解吗?我终于鼓起勇气向老师请求理解……
?
思路之二:×××同学学习成绩特棒,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但他还是那么刻苦。有一次为希望工程捐款,他慷慨解囊,可他家并不富裕。后来他告诉我,他舅舅家在穷困的山区,他将来要到那里工作。我一下子理解了他……
思路之三:其中考试,有道数学题我不会做,向邻座求助,遭到拒绝。考试后,他来找我,我连理都不理他。晚上,他又到我家来,心平气和地跟我讲道理,并教我怎样解答那道数学题。我终于理解他对我的真正友谊。
[写法] 为什么需要理解?因为存在着不理解。从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是这篇作文所要叙述的内容。一般可用抖底法、设疑法、误会法来写。
抖底法:直接把需要理解(也就是对方的不理解)的问题抖出来,然后再写获得理解的过程。比如思路之一,开头是把我们渴求老师理解之处挑明,接着写“我”求得老师理解的过程,就是采用抖底法来写。这种写法平铺直叙,但便于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
设疑法:由于自己对对方不理解,也就对对方的所作所为留下疑团,直到理解了对方慷慨解囊留下的疑问,当了解到他的改变山区贫困面貌的志向时,才前疑尽释,就是采用设疑法来写。这种写法可以造成悬念。
误会法:因为不理解而造会误会,又因为理解而消除误会,围绕误会的生与灭来写理解。比如思路之三,考试时临座不肯“帮助”,引起我的误解;后来他跟“我”谈心,帮且解题,使“我”理解他的真诚的友情,于是误会消除。这样运用误会法,可以把情节写得跌宕有致。
需要指出的是事件的结果允许还是不理解,这不但合乎生活的真实,而且有时更耐人寻味。
常见的失误有:选材太一般化,以生活琐事来写理解,立意肤浅;从不理解到理解的契机简单化,可信度小。
[同类文题] 1.关心(可写一方对另一方的关心,也可以写双方互相关心,关心的范围可以是学习、思想、生活等方面,表现人与人之间美好的。)
2.体谅(所谓体谅,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并给予谅解。可写一件事,也可选二三个典型片断,以夹叙夹议为好。)
3.初识(此题写初次见面的情景,如新生入学彼此间就有初识的过程。)
4.邂逅(偶然遇见久别的同学朋友叫“邂逅”。一般可用倒叙法,先写邂逅的情景,再引起对往事的回忆。主题必须明确,如批评弃学经商的社会风气等。)
5.聚会(此题侧重描写场面,同学的聚会有许多动人的镜头供你拍摄。)
6.友谊(此题可以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写成抒情散文,还可以写成议论文。一般应写成记叙文,表现友谊给人带来力量和温暖。)
7.误会(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亲人朋友之间,都可能产生误会。误会一般因为不了解情况或不理解对方造成的,在作文中应有所交代。)
8.纠纷(“纠纷”指争执的事情,事端不一定要大,但发生的过程要的波折,表现的主题应是健康向上的。)
9.冲突(冲突比纠纷来得激烈,影响也比纠纷大,解决起来难度也在冲突的解决不能只靠理解,还要进行调解。)
10.隔阂(跟前两题相比隔阂的程度最轻,是人与人之间和风细雨式的不调和,选材较宽,写好较难。)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一株雏菊生长在一条小河边。河边有一间小木屋。每天,住在木屋里的小女孩都来给雏菊浇水。对雏菊来说,这种生活既甜蜜,又简单。
然而有一天,小女孩没有来给雏菊浇水。小女孩一家已经搬走了。雏菊开始担心起来。它将从哪里获得维持生命的水?它想啊,想啊。突然,一片花瓣从它身上掉落下来。风把花瓣吹落到了小河里。
“小河!”它兴奋地喊道。从出生到现在,它就看见小河一直在那里欢快地流淌着。它开始把身体往小河的方向生长,但这太艰难了。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它的身体根本无法长得那么长。而且风也在为难它,经常把它吹得东倒西歪。可怜的雏菊可以看到小河,但就是无法触摸到小河。它只好重新恢复原来的样子。
“总会有办法的。”雏菊鼓励自己说。它闭上眼睛,陷入了沉思。突然,它的脑子灵光一闪。然后它开始向下生长它的根。它的根向泥土下越扎越深。它终于从深深的泥土下品尝到了清凉而甘甜的水。
日子一天天过去,雏菊长得越来越粗壮。不久,它的身上又长出了新的花朵。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无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