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考点预测(2017年押题版)(六)
2017-03-06 06:03:3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语言运用题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句式与示例相同。
冬日里,阳光总显得那么可爱。它温情柔媚,不热烈不浮躁,轻轻地抚慰着每颗寒冷的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示例:旅途中,友情总显得那么珍贵。它淳朴真挚,不张扬不虚伪,默默地陪伴着每段前进的路。危机时,理智总显得那么重要。它清醒冷静,不盲目不冲动,稳稳地保护着每个遇险的人。(答案不唯一)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语言运用题  仿照下面示例,按要求写一段文字。(5分 )
示例: 如果是在古代,我可能是一个游子,我可能在仰看那枯藤老树上的昏鸦,也可能正投宿在小桥流水边的人家。当然,我也可能正牵瘦马行走在西风古道上。我有充足的时间,为每一段路程 填一首诗。
如果是在古代,你可能是一个正在做什么的人呢?是赶考的书生,还是被贬滴流放的官员?是寄情山林的隐士,还是执手相看的离人?
请你从示例中选择一种角色,恰当化用古诗文(可回忆教材中学过的诗词文章),写一段文字;不必完全照例句的句式。
如果在古代,我可能是一个?


参考答案:示例一:(如果在古代,我可能是一个)离人,寒蝉凄切,长亭正晚,我可能正与柳耆卿执手话别于江畔,想明晨醒来,我应该身处另一段晓风之中残月之下的杨柳岸边。
示例二:(如果在古代,我可能是一个)赶考的书生,我可能会遇到一个轻衣罗衫的女子,她家就在驿馆的旁边,曾倚门,回首嗅一枝青梅,我会把诗题上墙壁,或者写在宣纸上。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语言运用题  参考示例,从下面给出的四句中任选一句,写出你读后的感悟。(120字以内)
示例:
原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感悟:孔子对流水的感叹,融进了他对于时光飞逝;人生苦短的感慨。用逝水象征时光的流逝,一种促人及时行动的紧迫感,一种生命价值只有在奋斗中才会实现的历史责任感,都在这一声叹息中流露出来,带给人无尽的思考。
(1)子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4)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如果一味的升级南海问题并付诸于武力,两会提出的关注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一系列大政方针就无法落实。
B.蓝印花布是我国民间传统工艺品之一,它格调朴素高雅,蕴含着国人独特的生活情调和审美趣味,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C.郑州市规划局副局长逯军近日一语惊人,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质问记者:“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此语甫出,引起了网民的争议如潮。
D.刚刚发布的《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从1977年到2006年的30年间,中国的省市县高考状元中,没有发现一个在做学问、经商、从政等方面拔尖的人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正确辨析病句的能力。A.“付诸”即“付之于”,与“于”重复啰嗦。C.句式杂糅,应为“引起了网民的如潮争议”或“网民争议如潮”。? D.成分残缺。“《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后缺“显示”之类的谓语。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字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译(yì)文欢怿(duó)演绎(yì)
B.驿(yì)站伶俜(líng pīng)驰骋(Chěng)
C.聘(pìn)书箱奁(lián)耷(dā)拉
D.夯(hāng)筑机杼(zhù) 暧暧(ài)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析:
欢怿(yì)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