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提分技巧《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练习版)(十)
2017-03-06 06:29:0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涌流和学习 [美]米哈伊?奇凯岑特米哈伊 文化的起源可以很容易地用必要性来解释。技术、科学,甚至艺术都是我们的祖先发明的防卫性措施,用以改善自己存活、或是增加舒适的机会。鲨鱼发展了更尖利的牙齿,羚羊发展了跑得更快的腿,我们则制造了武器和汽车。有些鸟用鲜艳的羽毛或精致的鸟巢来进行竞争,吸引异性;我们则通过时髦的衣服、昂贵的房子和优雅的举止来展示我们的愿望。在这一点上我们完全可以说,需要是发明之母。 文化的这种基本原因仍然起作用。我们要学习,要成为专家,要革新,要开辟新道路,主要原因是因为这样做能使我们获得物质上的优势。我们再也不像我们的祖先那样主要依据体力或简单的技巧来进行竞争。跑得快、会杀死狼、打死一头雄鹿的能力已经非常不重要。更重要的是能在文化的领域里表现出色,在这些领域中,相关的技巧是由复杂的专业规定的。在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文化活动中获得成功——获得诺贝尔奖或写出一本畅销书——会带来财富、尊敬、钦佩和权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创造性的文化的其他原因,至少对于某些人在某些时期来说,他们在许多方面都比古代基于竞争和获得物质财富优势的原因更为重要。在某个专业内的工作可以因其自身而使人具有成就感。为一首诗找到合适的词,找到一种细胞活动的秘密,用更少的钱造出更好的微型集成电路块的方法,这些活动本身就使人着迷,哪怕没人知道你的活动,哪怕没有因此而得到奖励。许多成功的创造发明者都滔滔不绝地讲到这种内在的奖励。如果他们感觉不到这种快乐,外部奖励决不足以鼓动他们把自己的努力扩展到前人未探索过的领域。 如果说,学科中的专家通常喜欢自己的工作,那么学生或年轻的操作者却一般不会具有这种情绪。尤其在科学领域,初学者只看到这种工作的艰苦之处。老师很少花时间去试图揭示搞数学或科学的乐趣和美;学生们只知道这些学科受到严格的决定论统治而不是专家们体验的自由和冒险。毫不奇怪,很难鼓动年轻人去掌握文化中那些看起来冷冰冰,令人敬而远之的部分。结果,这些领域的知识可能会受到消蚀,而创造性则越来越罕见。 因此,强化创造性的一种显而易见的方法就是,把尽可能多的涌流的体验带进各种专业。建造文化——做一个艺术家、科学家、思想家、工作者——是一种非常令人兴奋的事。然而,发现的喜悦却常常没法传到年轻人身上,于是他们就转向了消极的娱乐。但消费的文化根本不能与创造的文化相比。如果我们能把所有成功的创造发明者感受到兴奋体验传给下一 代,创造性无疑就会繁荣兴旺。?(节选自《创造性——发现和发明的心理学》) 1.根据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人类制造武器和汽车的原因与鲨鱼发展更尖利的牙齿的目的是一致的。 B.为一首诗找到合适的词这样的活动能使人着迷,却不能使人得到奖励。 C.在科学领域,初学者一般不能从自己的工作中感受到科学的乐趣和美。 D.我们把创造发明的喜悦兴奋体验传给下一代,创造性就会繁荣兴旺。 2.下面对“涌流的体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在文化领域的出色表现。? B.一种自发的内在的奖励。 C.因工作而获得的成就感。? D.消极娱乐带来的兴奋。 3.人类创造文化的原因包括哪三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C 3.第一,人类用以改善自己的存活或是增加舒适机会的需要。第二,带来财富、尊敬、钦佩和权力等物质上的优势。第三,在工作中因自身而具有成就感。(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25分) 泳池里的顽童——菲尔普斯① 杨澜:你应该有很好的心态,所以你睡觉时就一定会睡着。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也如此吗? 菲尔普斯:我在任何地方都能入睡,这对比赛选手来说是最大的优势。我热爱睡觉,我总能睡着,这一点不是问题。 杨澜:由于转播的原因,比赛定在上午,有许多运动员对此颇有怨言,你也有类似的抱怨吗? 菲尔普斯:我对此毫无怨言,毕竟这是奥运会,能有机会参加奥运,为你的国家而游泳,为你的祖国而参赛,安排在什么时候,对我来说都无所谓。我什么时候都可以游泳,如果要我早上十点起来参加奥运会金牌的角逐,我也没有问题。我会准时起床,很自豪地穿上衣服,尽全力比赛,为祖国争光。 杨澜:听说你学习游泳的初衷是为了治疗多动症,你妈妈想通过这个来释放你过剩的精力? 菲尔普斯:的确是这样。在体育场的游泳池里,我会觉得非常放松,无拘无束,通过释放自己的力量去获得快乐。最终我摆脱了多动症,我现在没事了。 杨澜:是什么让您意识到,你就是为游泳而生的呢?或者为自己设立了作为职业游泳选手的目标?这是什么时候的事? 菲尔普斯:可能是在2001年,在我创造了第一个世界纪录时。 在那一刻我觉得,可能会发生一些很特别的事情。之前我已经参加过奥运会了。但是在那以后,我才觉得有些不同了。 杨澜:你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是在2000年的悉尼,你那时才15岁,不过还是拿到了第五名的成绩。你第一次的奥运经历感觉如何? 菲尔普斯:那是我第一次出国,第一次随国家队出战,也是我所经历的第一个国际比赛,我才15岁而已。游泳馆里有很多人,澳大利亚在尖叫,整个泳池都好象在震动,在轰隆作响,因为他们的尖叫声太大了。我其实没有真正准备好参赛。但那也是一种经历,从中我对自己有了更多的了解。当我只拿到第五名时,我非常失望。但是六个月后,我便创造了我的第一个世界纪录,因为我有那个实力,我准备好了。 杨澜:有比拿金牌更重要的吗?在雅典奥运会,如果你不坚持要跟索普在自由泳上一决高下,你可能还会多获一块金牌。 菲尔普斯:我喜欢的事情之一,是跟世界上最优秀的人一起比赛。在200米自由泳上,几乎最好的选手、游的最快的选手都参加了。我想跟他们竞赛,我从来没有放弃,尤其是在游泳上面。 杨澜:这就是超越金牌的东西吗? 菲尔普斯:我只是想和最好的选手进行比赛。 杨澜:我想这就是奥林匹克精神所在吧! 你最大的对手是谁? 菲尔普斯:不能说是某个特定的人。全世界有这么多人跟我从事同样的游泳比赛,我在和这么多人竞争。我在和全世界最优秀的选手竞争,这是我最喜欢的,它让我更为强壮。 杨澜:你的床头或你的储物柜里还有他们的照片吗?你不需要看到他们来鼓舞你的斗志吗? 菲尔普斯:我的确需要有人给我指引奋斗的方向,我会特别标注出来,放在一个我能天天看见的地方。几年前索普觉得不可能在一次比赛中拿到七枚金牌,菲尔普斯做不到②。这些话都被我特别标注出来,然后贴在我的储物柜里,无论什么时候打开我的储物柜,我都可以看见它们。 杨澜:你刻苦训练是大家知道的,甚至在圣诞节也是如此。 菲尔普斯:成长要付出代价的。我放弃了(很多娱乐)。? 杨澜:大家都在分析你的身体条件,说你的胳膊、腿、脚、手、你的水感等等,你自己觉得是什么能让你这么优秀呢? 菲尔普斯:我猜是因为我有游泳的天赋吧。上天给了我这种天赋,给了我意志力。我觉得从我父母那里遗传了许多特性,还有我的个性,我是个很勤奋的人,我很执着,我讨厌失败,为了达到目标我会尽全力。所有这些加在一起,有了我的这些成功。 杨澜:你酒后驾车事件是怎么回事? 菲尔普斯:那是我犯下的一个错误。它对我人生有很大改变。这也是一次人生教训吧。我现在有了很大改变,从那以后,当我跟朋友们在一起时,我就会阻止他们中的一些人犯同样的错误。如果我能帮他们一把,我就会觉得这算是成功,因为我能帮助他们。 杨澜:这也是一种成长经历吧。 菲尔普斯:从18、19岁的少年,到22岁的大人,我已经独立生活了,有了自己的房子,自己做饭,生活完全不一样了。生活里的点点滴滴,对我不无裨益。 杨澜:每个人都期待你打破施皮茨在1972年创造的世界纪录!③ 菲尔普斯:但是我有很多目标,而且这些目标都很高。我只想做菲尔普斯第一,而不是施皮茨第二。我想做前人没有做的,对这项运动来说是全新的东西,这才是我的目标。 杨澜:听说你12岁参加一次比赛时把泳镜扔了? 菲尔普斯:是的,我扔了。 杨澜:是因为输了吗? 菲尔普斯:我不记得为什么了。那时候我的脾气很大,经常发脾气,不过我现在已经不这样了。我从小时候犯下的错里,吸取教训。 杨澜:事后教练说什么? 菲尔普斯:他说你不能这样做,这么做是错误的。所以我改变了很多,从错误中学会了改变。 ? (选自《杨澜访谈录》,有删节) 【注释】①美国游泳运动员菲尔普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一人夺得八枚金牌,创造了游泳史上的奇迹。这是他在获得第八枚金牌后接受的访谈。②雅典奥运会前,澳大利亚运动员索普曾多次表示菲尔普斯不可能在雅典奥运会夺得7枚金牌。③施皮茨是美国著名的游泳运动员,在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上创造了奇迹,一人独得7块金牌,并创7项世界纪录。但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他的记录被菲尔普斯打破了。 小题1:下面各项中,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菲尔普斯小的时候患有多动症,让他学习游泳,是他母亲为治疗他的病症而想出的对策,用以释放他过剩的精力,这使他后来变得很强壮。 B.菲尔普斯在15岁时就代表国家参加了2000年在悉尼举办的奥运会。雅典奥运会时,虽然他只有19岁,但却已经是第二次代表国家参加国际比赛了。 C.在雅典奥运会上,菲尔普斯执意要求参加200米自由泳的比赛,为的是要跟索普在这个项目上一决高下,结果却败给了索普。不然的话,他还会多获得一块金牌。 D.渴望金牌、渴望与世界最优秀的选手进行最出色和最完美的比赛,为此,菲尔普斯把索普否定自己的话写下来贴在储物柜里,来激励自己,鼓舞自己。
| E. 和大多数人一样,菲尔普斯的成长也不是完全一帆风顺的,他也经历过失败的痛苦,也经历过人生的教训。可贵的是,他能够在犯下的错里吸取教训,不再犯错。 小题2:菲尔普斯由一个水池里的懵懂顽童,到在北京奥运会上独揽八枚金牌,成为一个传奇。他的成长过程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请概括说明。(6分) 答:? 小题3:菲尔普斯取得了如此骄人的成绩,除了他具有体形、肌肉等身体条件的先天优势外,纵观全文,你认为还有哪些因素促使他成功。(6分) 答:? 小题4:菲尔普斯在访谈时说:“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对我不无裨益。”请结合菲尔普斯的成长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8分)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AD 小题1:①小时候为治疗多动症,释放过剩的精力而学习游泳。②15岁参加悉尼奥运会,第一次代表国家参加国际比赛,对自己有了更多的了解。③2001年创造第一个世界纪录,并开始感到自己是为游泳而生的。(或者:为自己设立了作为职业游泳选手的目标)④从雅典奥运会开始走上了通向巅峰之路。 小题1:①在比赛时具有良好的心态②有为国争光的使命感或荣誉感③目标高远,要做前人没有做到的④刻苦训练,意志顽强⑤能从错误中学会改变⑥热爱游泳,在游泳池里能获得快乐⑦渴望与世界最优秀的运动员竞争⑧个性执着,有强烈的求胜意识,为达到目标竭尽全力。 小题1:要点:在失败中吸取教训调整心态,从错误中学会改变。
本题解析: 小题1:略 小题1: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小题1:每点1分,答出六点即可。 小题1:结合文章分析4分,观点阐述4分。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 阳台上的遗憾 韩少功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建筑是人心的外化和物化。南方在古代为蛮,化外之地,建筑上也就多有蛮风的留影。尤其到海口一看,尽管这里地势平坦并无重庆式的山峦起伏,但前人留下的老街几乎很少有直的,正的,这些随意和即兴的作品,呈礼崩乐坏纲纪不存之象,种种偏门和曲道。很合适隐藏神话、巫术和反叛,要展示天子威仪和官府阵仗,却不那么方便。留存在这些破壁残阶上的,是一种天高皇帝远的自由和活泼,是一种帝国文化道统的稀薄和涣散。但是,建筑外观上的南北之异,并不妨碍南方的宅院,与北方的四合院一样,也是很见等级的,很讲究家族封闭与合和的。有东西两厢,甚至有前后几进,在那正厅大堂里正襟入座,上下分明,主次分明,三纲五常的感觉便油然而生。倘若在院中春日观花,夏日听蝉,箫吹秋月,酒饮冬霜,也就免不了一种陶潜式的冲淡和曹雪芹式的伤感,汉文化一直也在这样的南国宅院里咳血和低吟。 这一类宅院,在现代化的潮流面前一一倾颓,当然是无可避免的结局。金钱成了比血缘更为强有力的社会纽带,个人成了比家族更为重要的社会单元,大家族开始向小家庭解体,小家庭又正在被独身风气蚕食,加上都市生育一胎化,已使旧式宅院的三进两厢之类十分多余。要是多家合住一院,又不大方便保护现代人的隐私,谁愿意起居出入喜怒哀乐都在邻居的众目睽睽之下? 更为重要的是,都市化使地价狂升,尤其中国突然冒出十二亿人,很难容忍旧式宅院那样奢侈的建筑容积率。稍微明了国情的人,就不难理解高楼大厦是我们唯一现实的选择。看到某些洋人对四合院之类津津乐道,不必去过分地凑热闹。 这种高楼大厦正在显现着新的社会结构,展拓着新的心理空间,但一般来说缺少个性,以其水泥和玻璃,正在统一着每一个城市的面容和表情,正在不分南北地制定出彼此相似的生活图景。人们走入同样的电梯,推开同样的窗户,坐上同样的马桶,在同一时刻关闭电视并在同一时刻打出哈欠。长此下去,环境也可以反过来侵染人心,会不会使它的居民们产生同样的流行话题,同样的购物计划,同样的恋爱经历以及同样的怀旧情结?以前有一些人说,儒家造成文化的大一统,其实,现代工业对文化趋同的推动作用,来得更加猛烈和广泛,行将把世界上任何一个天涯海角,都制作成建筑的仿纽约,服装的假巴黎,家用电器的赝品东京——所有的城市,越来越成为一个城市。 这种高楼大厦的新神话拔地升天,也正把我们的天空挤压和分割得狭窄零碎,正在使四季在隔热玻璃外变得暧昧不清,正在使田野和鸟语变得十分稀罕和遥远。清代张潮在《幽梦三影》中说:“因雪想高士,因花想美人,因酒想侠客,因月想好友,因山水想得意诗文。”如此清心和雅趣,似乎连同产生它的旧式宅院,已经永远被高楼大厦埋葬在地基下面了。全球的高楼居民和大厦房客们,相当多已习惯于一边吃快餐食品,一边因雪想堵车,因花想开业,因酒想公关,因月想星球大战,因山水想开发区批文。当然,在某一天,我们也可以步入阳台,在铁笼般的防盗网里,或者在汽车急驰而过的沙沙声里,一如既往地观花或听蝉,月下吹箫或霜中饮酒,但那毕竟有点像勉勉强强的代用品,有点像用二胡拉贝多芬,或者是在泳池里远航,少了一些真趣。这不能不使人遗憾。遗憾是历史进步身后寂寞的影子。 1.如何理解“汉文化一直也在这样的南国宅院里咳血和低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一段写到了南北建筑与文化,这样写对全文结构安排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所有的城市,越来越成为一个城市”,这说明现代城市有什么样的发展趋势?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章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五段是否可以不引用张潮的话?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全文,分析作者对旧式宅院和高楼大厦的态度,并就文末“遗憾是历史进步身后寂寞的影子”所蕴含的作者观点作出简要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即使在这样的宅院里,也有三纲五常的专制和文人雅士的伤感。(意对即可) 2.(1)铺垫作用 (2)对照作用 3.(1)趋同化 (2)①生活空间的一致。②生活方式的相似。③思想感情的相近。(意对即可) 4.(1)不可以。 (2)①不引用会使文章失去语言的雅趣。 ②不引用会使文章失去铺垫和仿拟对象,减弱了古今对照的效果。 ③不引用会减少“遗憾”的丰富内涵。(意对即可) 5.(1)无论是传统旧式宅院,还是现代的高楼大厦都有它们的长处和短处。 (2)历史是发展进步的,但在进步的同时也会留下不少遗憾。 ①辨证的态度 ②时代的眼光 ③深刻的反思。(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落叶是疲倦的蝴蝶 朱成玉 夕阳老去,西风渐紧。 叶落了,秋就乘着落叶来了。秋来了,人就随着秋瘦了,随着秋愁了。 但金黄的落叶没有哀愁,它懂得如何在秋风中安慰自己,它知道,自己沉睡是为了新的醒来。 落叶有落叶的好处,可以不再陷入爱情的纠葛了;落叶有落叶的美,它是疲倦了的蝴蝶。我甚至能感觉到落下来的叶子们轻轻的叫喊。 那一刻,我的心微微一颤,仿佛众多纷纷下落的叶子们的一枚。 我看到了故乡,看到了老家门前那棵生生不息的老树,看到了炊烟因为游子的归来而晃动。对于他乡的脚,对于飞上天空的翅膀,炊烟是永不能扯断的绳子。就像路口的大树,它的枝干指着许多路,而起点只有一个,每个离开村庄的人,都带走一片绿叶,却留下了一条根。 我看到了故乡的山崖,看到石头在山崖上,和花朵一起争着绽放;看到了羊在山崖上,和云一起争着飘荡。 我看到了我的屋檐,冬天时结满冰凌,夏天时蓄满鸟鸣,一串红辣椒常常被看作是穷日子里的火种。守着屋檐上下翻飞的麻雀,总是那么和谐的与庄户人家好好地过着日子。时时刻刻缠绕着那颗在路上的心的,就是那个屋檐。我看到了母亲,为了不让我们在冬天里挨冻,她拾起一节节的枯枝,犹如把那些破碎的日子一一点缀,然后,把温暖交到我们的手上。柴垛越码越高,母亲却越来越矮。我看到了母亲那对干瘪的乳房,像两只残缺不整的讨饭的碗,却为我们讨来了一生的盛宴。母亲在灶炕里点燃的红色的昏暗的火焰,成了那些夜里我们唯一可以依靠的肩膀,唯一可以握住的暖暖的手。 叶落归根,是我老了吗?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去争取财富,却很少有时间享受;我们有越来越大的房子,但却越来越少地住在家里;到月球然后回来,却发现邻居家都很困难;征服了外面的世界,对自己内心世界却一无所知。 远行的人,是什么声音使你隐姓埋名?是什么风将你吹往他乡?秋天就是这样,把叶子纷纷抖落,把人的思念纷纷挂上枝头。是该回去了,去看看那棵生下我、让我因成长而绿又让我因成熟而黄的大树,还有落叶里沉睡着的母亲。母亲,我匆匆的脚步就是你密密缝合的针脚。母亲,背着破烂行李的我要归来,找到了天堂的我也要归来。 一层层落叶铺在回家的路上,我要踩着温暖的地毯去看望母亲。母亲也像着落叶,从灿烂的枝头缓缓落下来,只是,她没有再醒来。 这个世界,能留住人的不是房屋,能带走人的不是道路。岁月无法伸出一只手,替你抓住过往的云。如果一切还能重新拾捡回来,母亲,我要去拾取你的笑容、脚步和风,用你的爱做灯油,用你的善良做捻儿,我要点燃它,放到心里,一辈子不忘回家的路。 天冷了,树的叶子落下来,树离我很近。我似乎听见了它们在缓缓凝固。 天冷了,它们一排排的站着,心中坚守着的秘密一阵阵地疼痛起来。但叶子落下来掩盖了一切。 母亲去了,心灵没有了依靠,一下子就有了那种到处漏风的感觉。可是大风一直在刮,把故乡周围的尘土刮了个干净。我小小的故乡正在被秋天所包裹。 母亲的坟上有一棵树,那是我写给母亲的诗。每到秋天,叶子纷纷落下,把母亲的坟头遮盖得严严实实。那些在风中微微呻吟着的落叶,远远望去,像一群疲倦了的蝴蝶,静静地收拢着它们一生的美丽瞬间:一朵红晕,一个誓言,或者是简单的一声叹息。 小题1:请指出“我看到了母亲那对干瘪的乳房,像两只残缺不整的讨饭的碗,却为我们讨来了一生的盛宴。”这句话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8分)? ? 小题2:为什么说“能留住人的不是房屋,能带走人的不是道路”?(6分)? ? 小题3:文中说“如果一切还能重新拾捡回来……一辈子不忘回家的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分) ? 小题4:联系全文,指出“落叶”的含义和它在结构上的作用。(8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这里用了比喻(2分),这个比喻把母亲耗尽生命为孩子创造幸福的内涵形象生动化了;凸现母亲一生的辛劳,强调她为了孩子费尽心血,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感激。(4分) 小题2:因为只有故乡,只有母亲的爱,才是永恒的归宿。 小题3:抒写了对母亲深情的怀念,表达了作者对已经没有机会报答母爱的遗憾。(意思对即可) 小题4:落叶一是指在外漂泊、思念故乡及亲人的“我”(2分);二是指辛劳一生、衰老死去的母亲(2分)。“落叶”是本文的线索,起到组织材料、贯穿全文的作用。(4分)
本题解析: 小题1:“干瘪的乳房,像两只残缺不整的讨饭的碗”很显然这里运用比喻的手法。比喻的表达效果是生动形象,“为我们讨来了一生的盛宴” 强调母亲为了孩子费尽心血,从而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感激。 点评:在分析文本表现手法时,要注意联系已有知识,比如各种抒情方式、各种修辞手法、语言特点等,不仅要掌握这些手法,还要熟悉它们的效果。这些都需要平时善于积累,善于归纳。如比喻的修辞效果是生动形象;拟人的修辞效果是描绘形象,表意丰富;夸张的修辞效果是增强感染力,创设意境等。 小题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应结合句子所在的段落乃至全文,“能留住人的不是房屋,能带走人的不是道路”这两个否定句将房子、道路之于人的关系与母亲故乡之于人的关系做了对比,强调游子对故乡的怀念对母亲的眷恋。 点评: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首先要注意从本句入手,了解本句所在是位置,确定解决问题的区间。然后要注意对本句的语法分析,了解本句的主干和枝叶部分,尤其是枝叶部分。还要注意本句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同时要想到是否运用了某种修辞或表现手法。 小题3:这一段采用议论抒情的方式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怀念,“能留住人的不是房屋,能带走人的不是道路。岁月无法伸出一只手,替你抓住过往的云。”这两个句子,用形象的对比表达了对故乡对母亲的依恋,失去母爱的伤痛,“如果一切还能重新拾捡回来……一辈子不忘回家的路”这一句用假设复句表达了自己美好的愿望,这种愿望的不可实现,就越显示出我对母爱的怀念,对无法报答母爱恩情的愧疚。 点评:文章是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作者总会在字里行间表露出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有时甚至直接用抒情、议论的方法来宣泄自己的感情。因而,抓住了文章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就能体会出作者的感情来。 小题4:落叶是全文的一个主导意象,它具有多重含义。它是游子形象的写照,是指四处漂泊、思念家乡亲人的“我”,同时也是辛劳一生衰老死去的母亲的形象,全文以之为线索,将记忆中故乡的印象、母亲日渐衰老的印象、游子对母亲的感恩以及无法报答遗憾、愧疚等种种感悟绾接到一起。 点评:要想把握住文章的总体思路,就应该从分析文章的结构入手,从归纳各段段意入手。给文章划分层次,理清段与段之间以及一段之内各个句群或句子之间的层次关系,是把握文章思路脉络的手段,也是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观点态度的手段。如本题首要任务是要搞明白落叶是全文的线索。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 活着的祖先 马国福 ①祖先的坟静静地卧在山坡上、河滩旁。白云从头顶掠过,向大地微笑致意,他们看不见;飞鸟从旁边飞过,翅膀划过气流的声音,他们听不见;风在草尖上奔跑,脚步轻柔,仪态万方,他们感受不到;野花藏在草丛问悄悄私语,释放出一缕淡淡的芬芳,他们闻不见。祖先是寂寞的。 ②祖先们活着的时候,彼此牵连在血缘的纽带下,像一棵藤蔓上的瓜,沿着家族的根系,分享不同屋檐下有着相同温度的阳光,。也承担着屋檐外不同方向吹来的风风雨雨。他们曾经荣耀,也曾经坎坷,曾经争斗,也曾经和睦。他们老了,累了,病了,一个个最后或安顺或无奈地辞别人世,谁也没能走出生命无常、枯荣自守、顺道而去的宿命。 ③祖先们走了,(1)从此,家族的家谱上多了一个亡者的姓名以及他在村庄里的功过口碑;从此,家族的饭桌上少了一副碗筷和一串串断断续续的咳嗽:从此。村庄的土地上,少了一个俯向大地劳作的身影。他们把所有的恩怨情仇风光荣辱全部带到了土里,带进时间深处,最终成为泥土的一部分;生前的种种如意、不是、斗争和计较,统统化为尘埃,化为子孙后代奠念他们时的一把把香火、一场场祭祀。 ④在传统的节日里,尤其是家族里举办红白喜事的时候,当后代们把一炷炷香裱在坟?前点燃,当一缕缕青烟从坟茔升起,一滴滴酒水、奠茶瞬间渗入泥土,一张张燃尽的纸灰?随风飘远,当感恩的叩拜、祈求风调雨顺人丁兴旺的祷词自心间涌起,祖先们复活了。祖先们不再寂寞。 ⑤一系列奠祭仪式结束后,子孙们从坟头经过田头,最后回到自家的檐头。或许,祖先们思谋着,以何种方式沿着子孙白天留下的脚印回家。白天,祖先们幻化为一只鸟,回到曾经的家门前,站在高高的大树上,俯视曾经居住了一辈子的房子,哪里少了一片瓦,哪里多了一块砖;晚上,祖先们幻化成一阵风,乘着夜色,潜入依旧留有自己气息的院落里,抚摸曾经烙有自己掌纹的农具,哪里多了一片锈,哪里多了一个豁口,心微微作痛。乘着后代们熟睡的时候,祖先们悄悄从窗缝里潜入粮仓,巡视粮仓是否盈实。清晨,当晨曦穿过林梢,撒在庭院里,他们已经把每个角角落落看了个遍。当看到一处处变化以实物的形式呈现生活逐渐美好的样子,他们方才安心离去。 ⑥这些年来,每逢重大传统节日的夜晚,我常常独坐一隅,反思我们的祖先。尽管祖先不可能幻化成风抚摸后代所使用的工具,也不可能幻化成鸟飞到阳台看我们的粮仓,但我一直觉得祖先并没有远离我们。他们如同脚下一粒粒泥沙,翻滚着,流淌着,翻滚到他们曾经走过的田间小路,流淌进他们曾经含辛茹苦劳动过的麦田。以他们灵魂的磷、腐朽肉体的肥,滋养生于斯安于斯的土地、河流、山川及其子孙。 ⑦前不久,我到祖先的坟上烧纸。简短的仪式结束后,我坐在坟前的一道田埂上,静静地看着香火缭绕四散。坟头上一棵棵枸杞树蓬勃如华盖,挂满了红红的果实。这串串枸杞像一盏盏小小的红灯笼。莫不是它们在每个夜晚悄然亮起,给潜入村庄的祖先们照明?架在枸杞树上的鸟巢偶有鸟雀飞来飞去,是不是为了慰藉地下的祖先,在这远山远野间,还有家的气息?那叶齿锋利俗名叫冰草的青草,长得茂盛无比,像是守护要地的卫士,个个英姿飒爽,士气十足。(2)难道它们也在冥冥之中听从祖先的召唤.护佑祖先在大地上永久的家园?我们的祖先以生命的另一种方式存活着,成为大地的一部分。 ⑧小小的坟头是一个个路标,祖先在那头,我们在这头。祖先是我们生命的源头,我们是一条条游走远方的支流。祖先已经不在世了,但那一抔抔黄土垒就的坟头,如同静放在大地上的一部久远发黄的教科书,支撑着我们生命的走向。? (选自《沙地》2009年第l期,有删改) 小题1:开头一节。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6分) 小题2: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 小题3:文题是“活着的祖先”.请联系全文探究作者认为祖先还“活着”的含意。(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精选坟地典型景物细加描绘,以欢乐之景衬托伤惋之情,烘托祖先们的寂寞(4分),为下文写祖先们的复活、不再寂寞埋下伏笔(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2:① 对祖先去世的伤感之情;对平凡而辛劳的祖先的怀念之情。(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二点个3分)②对祖先“以生命的另一种方式存活着”护佑后代家园和子孙的感念之情。(2分) 小题3:(1)祖先虽已逝去,但他们的精气神仍激励着后代,为后代指引人生的方向;(2分) (2)祖先虽已逝去,子孙们仍一直觉得他们并没有远离,他们仍然如活着一样关注、呵护、滋养着后代。(2分) (3)祖先虽已逝去,但祖先是子孙生命的源头,子孙是祖先生命的延续(承续),祖先以另一种方式活在子孙中。(2分)(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命题问对“文章内容的表达”的“作用”,首先要以理清全文的抒情思路,整体把握文本的大意为基础,然后据此分析本段与文章主题的关系,从行文思路和感情基调入手加以分析概括。 小题2: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重在体悟内容的思想性,能力层级为C级。答题时要在整体把握文本主旨的基础上,结合该句的上下文意,以句中的关键词的解释为突破口,来整合作答。 小题3: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以及内涵的人文精神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级。解答本题要抓住文中的关键句,如“当看到一处处变化以实物的形式呈现生活逐渐美好的样子,他们方才安心离去。……以他们灵魂的磷、腐朽肉体的肥,滋养生于斯安于斯的土地、河流、山川及其子孙。……我们的祖先以生命的另一种方式存活着,成为大地的一部分。……小小的坟头是一个个路标,……支撑着我们生命的走向”等等,然后在全文主旨的观照下加以整合。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