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名句名篇默写》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六)
2017-03-06 06:36:1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其他题  名篇名句默写(6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小题1:曾记否,??
小题2:?,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小题3:于嗟鸠兮,?,于嗟女兮,?
小题4:狗吠深巷中,?


参考答案:
小题1: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小题1:风萧萧兮易水寒
小题1:无食桑甚,无与士耽
小题1:鸡鸣桑树颠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语言运用题  ? 小说《巴黎圣母院》中的三位主要人物(爱斯梅拉达、卡西莫多、弗罗洛)的结局是什么?请简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爱斯梅拉达被官兵抓去后,最终被吊上绞架。而站在圣母院顶楼的弗罗洛看到这一切,发出了得意的狂笑;卡西莫多终于认清了弗罗洛的狰狞面目,猛扑过去,将他从钟楼顶上推下来摔死,自己则来到刑场上,抱着爱斯梅拉达的尸体遁入了墓地;几年后,人们发现了他们在一起的遗骸。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其他题  补写出下面各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小题1:__________________,但愿长醉不复醒。(李白《将进酒》)
__________________,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苟子《劝学》,
小题2:战战兢兢,______________,如履薄冰《诗经·小雅》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__________________,奉之弥紧,侵之愈急。(苏洵《六国论》)
小题3:______________,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谨庠序之教,中之以孝悌之义,______________。( 孟于《齐桓晋文之事》)
小题4:_________________,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参考答案:
小题1:钟鼓馔玉不足贵?吾尝终日而思矣?
小题2:如临深渊?暴秦之欲无厌
小题3:舞榭歌台?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小题4:山回路转不见君?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本题解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馔玉”“ 无厌”“ 舞榭”“ 颁白”“负戴”“五尺之僮”。


本题难度:一般



4、语言运用题  名著阅读,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曹操曾赞叹:“事主不忘其本,乃天下之义士也。”曹操所说的“义士”是谁?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二个最能体现“义士”的性格特点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义士”指关羽。故事有“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刮骨疗毒”“温酒斩华雄”等。(故事要体现关羽“忠义”“勇武”的特点)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其他题  补写下列篇章中的空缺部分。
(1)大车无輗,小车无軏,____________?(《论语》)
(2)君子去仁,____________?(《论语》)
(3)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4)……申之以孝悌之义,____________。(《孟子》)
(5)寡助之至,____________;多助之至。(《孟子》)
(6)其在道也,____________,物或恶之。(《有无相生》)
(7)____________,故终无难矣。(《有无相生》)
(8)民之从事,____________。(《有无相生》)


参考答案:(1)其何以行之哉
(2)恶乎成名
(3)学而不思则罔
(4)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5)亲戚畔之
(6)曰:余食赘形
(7)是以圣人犹难之
(8)常于几成而败之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Tags:高考 语文 名句名篇默写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