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面的题。
看灵魂
林贤治
(1)人与自然比邻而居,遂得以常常看风景。
(2)风景是人类闲居或静处时,对自然的一种选择。所以,陶渊明有南山,梭罗有瓦尔顿湖,高更有塔希提岛。即如火山、海啸,也须在不相干的远处,才能观赏到蜿蜒流荡的美丽。列维坦站在崖头看海,放声恸哭,其实那已经是病,不是看风景了。
(3)人生多苦辛。看风景是人生短暂的中断,是不带惊恐的逃跑。一直逃到踪影全无时,便是古来的隐者。
(4)结庐在人境而无人世的烦忧,或许是令人神往的罢?然而可惜不能。威猛如魏武,当月明星稀之夜,尚有无枝可依的喟叹;豁达如东坡居士,月下访友,看庭中积水空明,树影绰约如藻荇交横,竟也无端兴起时不再来的寂寥。日落黄昏,雨打梨花,都会被风流倜傥的才子看出血泪来。所谓“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或“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或“一树梅花一放翁”,都是在看风景时看到了自己。临到最后,人总要面对自己。
(5)作为人类而崇尚自然是不可思议的。与其看风景,我想,不如就看灵魂。
(6)我不能想象,世界上有哪一片大陆会比惠特曼更辽阔。在他那里,群山耸立,河川奔流,大路箭一样射向远方。在他那里,所有动植物都因为人迹的出现而充满生气,既有急蹄,巨翮,强壮的枝柯,自然也有知更的啼唱,紫罗兰的芳馥,繁密的草叶在爱抚间变得碧绿和温柔起来。在哥尼斯堡,那个喜欢散步的智者不是仰望灿烂的星空,就是俯视自己的内心,俯仰之间,摸索着通往人类的哲学道路。康德是一个宁静的湖。因为浩瀚,致使有翻卷不已的波澜也全被人们忽略了。灵魂的博大使人敬畏。爱因斯坦飚风似地,在宇宙间往来驰骋,虽或不见形迹,而在日后的圣殿的废墟中,却不难发现他的存在。
(7)我热爱英雄的灵魂甚于太阳,因为他们庄严、热烈而慷慨的照临而常怀感激。在历史书里,我认识斯巴达克思。如果说第一个神是普罗米修斯,那么,斯巴达克思就是第一个人。自从他和他的兄弟握紧扭断的锁链而躺入血泊,被侮辱被损害的人们由是不再相信眼泪。马尔克斯曾经描画过一位“迷宫中的将军”,那是玻利瓦尔,他勇敢地放弃了从殖民者手中夺取的可以垄断的权力。由于目标过于远大,结果无人追随,在他所作的自我流放的无比孤寂的旅途中,我读懂了内心的坚强。我喜欢这个外形枯干而灵魂丰满的人。他是不屈的抵抗者,解放者,而不是征服者。我猜想,英雄的灵魂是由爱和意志所构成。有两个生活在囚狱中的汉子:康帕内拉和葛兰西,为了守卫梦中的太阳城,而先后战胜了无尽的苦刑,子弹和时间。当我知道他们同是意大利人的时候,是何等地惊服于人文思想的伟大呵!圣地佛罗伦萨,产生了又养育了多少伟美的灵魂!
(8)有这样一些英雄,人生在战场和牢狱之外,却一样作无休止的抗争。他们的力量,仅仅留在纸片上,画布上,留在不可触及的动荡的旋律之中……
(9)矮小的贝多芬,以他旋风击电般的音乐,扼住命运的咽喉。米勒毕生以农民的身份抵抗巴黎精致的画室艺术,决不肯在自己的土地上让出哪怕是木鞋大小的地方。对于上流社会,他有一种宁静的藐视。当人们向他啧啧描述王子命名仪式的壮观场面时,他感叹道:“可怜的小王子!”然而。他笔下出现的农民,一个个是圣徒般的完美。在铜黄色所铺设的同样的宁静安详底下,分明隐藏着别一种情愫,一种难言的心的悸动……
(10)深邃的灵魂比峡谷还深。多少人读陀思妥耶夫斯基,望不见他那黑暗的底部,然而却又同时感受到从谷底升腾起来的温暖的雾气。他真诚。真诚是艺术的灵魂。卡夫卡只是因为真诚而变得极度虚怯,所有纷纭怪诞的梦。其实是缘于一种单纯。他是一棵孤独的树。西方有许多这样孤独的树。自我眷注使他们彼此远离,唯荒原的风,吹来复吹去,逐个地抚慰他们,成为他们共同的艰难的呼吸。
(11)美丽的是灵魂,不是风景。(选自林贤治《旷代的忧伤》,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大自然虽然一直在那里,但必须由人在闲居或静处时对其做出主动选择才成其为风景。
B.作为人类,首先应该崇尚人类自身,而不是大自然,因为人类的灵魂无比丰富、美丽。?
C.斯巴达克思、玻利瓦尔、康帕内拉、葛兰西都是受人文思想影响的有伟美灵魂的英雄。
D.作者审视了大量文学家、哲学家、反抗者、艺术家的灵魂,意在阐发灵魂比风景美丽。
E.本文运用朴素、平实的语言赞美了灵魂的伟大与美丽,行文简洁,很好地突出了主题。
2.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语句的含义。
①临到最后,人总要面对自己。
?
②我喜欢这个外形枯干而灵魂丰满的人。
?
3.灵魂美在何处?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并分条作答。
??
4.文章结尾说:“美丽的是灵魂,不是风景。”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请结合自己的生活或阅读体验谈谈你的想法。(不少于200字)
?
参考答案:1.CE
2.①人在面对风景时,总脱离不开自己的人生遭遇、主观情感,看风景时总会有自己的情感、思考的投射。
? ②“灵魂丰满”指的是他的勇敢、坚强,以及对目标的执着。 ?
3.美在何处:心灵辽阔、博大;意志坚强、勇敢;情感真诚、单纯。或者:①人的心灵(或思想)。惠特曼的辽阔、康德的宁静与波澜,都是心灵或思想的辽阔。②人的意志(或精神)。斯巴达克思等英雄人物的反抗精神都是人的意志在驱动和支撑。③人的情感。“英雄的灵魂是由爱和意志所构成”,米勒对于农民的感情,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真诚,卡夫卡的单纯,都证明了灵魂中情感的不可或缺。(其他答案,言之有据者亦可。)
4.“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拉里·金谢幕
2010年11月16日10时,当CNN演播室最后一盏灯灭时,穿背带裤、戴黑框老式眼镜的77岁老派型男拉里·金含着泪水从他纵横25年的舞台退场。
在长达四分之一个世纪里,他所主持的9点档“拉里·金现场”雷打不动地成为CNN收视率最高的电视节目,创下了吉尼斯世界纪录。他作过40000次现场采访,采访对象囊括各界要人、名人和新闻热点人物。他被誉为“广播界的拳王阿里”,《时代》杂志称他为“麦克风大师”。
本名劳伦斯的拉里·金回忆说:“除了做一个广播人,我这辈子没想过做其他的事。”
当大多数男孩梦想成为一名球星时,他想成为一名播音员,他常常模仿当时纽约著名的播音员瑞德·巴伯。当伙伴们打球时,他习惯跑到球场座位的后排,卷起记分卡当麦克风,扮演起现场球赛的解说员。
高中毕业后,他推销过牛奶,投递过包裹。后来,一位CBS播音员建议他去迈阿密碰碰运气,南佛罗里达州的广播媒体正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一个新手可能会找到机会。
在迈阿密的酷热中,屡屡碰壁的劳伦斯最终敲开了其中的一扇门,他被WAHR电台录取为一名清洁工。一天,当一个播音员临时缺席时,劳伦斯终于等来了机会。开播前,电台老板一眼瞥到桌上摊开的报纸上的一则广告,他说:“你就叫拉里·金吧。”
于是,男孩在电波里告诉听众:他叫拉里·金,这是他的第一次广播,他感到很害怕,此刻,他的老板正在玻璃窗那头朝他咆哮……
从1957年3月1日这天起,拉里·金找到了自己的声音,之后他再也没有在麦克风前害怕过,他已经学到一点:脑袋里有什么想法,就全部说出来。
20世纪60年代,拉里·金和他这一代的美国媒体人经历了最不可思议的岁月,肯尼迪当选,1968年芝加哥、迈阿密党派大会,然后是肯尼迪遇刺……拉里·金抓住每一个路过迈阿密的名人,让他们开口。事实上,只要他们一坐在他的面前,就会被他的魅力俘虏。
当事业蒸蒸日上时,拉里·金的个人生活却失去了控制。他开始花钱如流水,四处借贷,很快债台高筑。当他还不上一笔5000美元的高利贷时,被人以“盗窃罪”告上法庭。拉里·金为之付出了沉重代价,被驱逐出注重个人声誉的广播电视界。
但是,拉里·金顽强地存活下来了。他别具一格的主持才华,引起了媒体大亨特德·特纳的注意。1985年,他被邀请到刚刚创办的有线电视新闻网。在CNN,“拉里·金现场”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从罗斯·佩罗宣布竞选总统到戈尔和佩罗1993年的电视辩论,再到辛普森杀妻案,拉里·金对热点新闻人物的采访吸引了大批美国观众,“拉里·金现场”成为全美收视率最高的谈话节目。
“他培养了美国人民每晚打开有线台的习惯。这不光对CNN来说很关键,也是有线新闻史上一个重要的时刻。”CNN总裁乔·克勒高度赞扬他的贡献。
和诸多咄咄逼人的美国电视记者不同,拉里·金的提问方式是温和的、非挑衅性的。他以问软性的、开放式的问题著称,偶尔会夹杂着一些小小的不敬和调侃。这使得那些想表明自己立场、同时避免被挑战的名人喜欢接受他的采访。
“他就像你在任意一处街角碰到的一个普通人,你可以和他一边吃面包圈,一边轻松自然地闲聊。”普利策新闻奖得主霍华德·罗森伯格认为,拉里·金能做到风靡25年不倒,一方面是因为他着力经营“普通人”的形象;另一方面是因为他把一些人们想见到的人物带进他的节目,并且谈论他们想听到的话题。
拉里·金的确有一种令人放松的能力,让受访嘉宾们敞开心扉——当然是他们愿意的那部分。拉里·金认为,自己46年的职业生涯、采访过40000人的唯一经验就是倾听,这也是他认为唯一的学习方式——“每天早上,我都告诉自己:我今天所说的一切都让我学不到什么,所以如果我想学习,我必须倾听。”
他把自己的角色比作一根导管,“我个人的观点并不重要,我不用‘我’这个词,唯一重要的是受访嘉宾”。早年,拉里·金曾问一名天主教神父有几个孩子,“他脸上的表情,到今天还时不时地出现在我的噩梦里”。拉里·金露出恶作剧的微笑。(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
A.“2010年11月16日10时”一句强调拉里·金谢幕的时间,暗示其“谢幕”的意义很大。
B.拉里·金年少时就立志做一名播音员,后投身于有线电视新闻,缔造了CNN有线电视的辉煌。
C.20世纪60年代,拉里·金对芝加哥、迈阿密党派大会及肯尼迪等进行了采访,受到了CNN总裁的高度赞扬。
D.拉里·金的采访素以开放性著称,虽然其间夹杂大不敬与调侃,但许多著名人士仍喜欢接受他的采访。
E.拉里·金认为自己的成功得力于经营“普通人”的形象,所以他对自己的角色有清晰的定位。
(2)文章从拉里·金从CNN演播室退场写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拉里·金被誉为“广播界的拳王阿里”“麦克风大师”,请概述其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全文,就拉里·金的成功给人的启示,谈谈你的认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AB
(2)一是点明传主身份,自然引出下文,为介绍拉里·金作铺垫;二是用倒叙的手法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言之有理即可)
(3)他主持CNN收视率最高的电视节目9点档“拉里·金现场”长达四分之一个世纪;作过40000次现场采访,采访对象囊括各界要人、名人和新闻热点人物;培养了美国人民每晚打开有线电视的习惯。(意对即可)
(4)目标专一,矢志不渝。如拉里·金说“除了做一个广播人,我这辈子没想过做其他的事”。相信自我,突出个性。如找到自己的声音,“脑袋里有什么想法,就全部说出来”。降低身段,态度真诚。如拉里·金的提问方式温和、没有挑衅性。做普通人,注重倾听,淡化个性。要约束自己,控制贪欲。如拉里·金曾因放纵自己而被赶出广播界。(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阅读题 边塞与边塞诗
①边塞诗的兴盛在唐代,那时候,边塞的概念是具体的基本上是陇右。陇右自古为羌戎之地、华夏边陲,是历史上民族大迁徙、大融合的舞台,历经汉唐王朝的大力开发和“丝绸之路”的畅通,这里便成了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乃至西方文明交流、融合最活跃的地区。广义的陇右,东起陕西甘肃的界山陇山,西达沙州(今甘肃敦煌);狭义的陇右则具体为甘肃黄河以东、青海青海湖以东至陇山。在古代,军事家们有一个共识:欲保关中,先固陇右;欲保陇右,先固河西;欲固河西,必斥西域。陇右,一直是历代中原王朝军事防御的核心区域,在唐初,突厥军队曾经逼近大唐帝国的首都长安城,甚至差点迫使大唐帝国迁都。此时的突厥汗国,已控制了东至辽河上游、西至里海沿岸、南至大漠以北、北至贝加尔湖的广大地区。中原内地自然早成了他们觊觎的对象。因而那时边塞逐步收缩于陇右的狭义概念上。边塞的战事,使众多的诗人们豪情满怀或者悲苦结肠,尤其是河西走廊,在石羊河流域、黑河流域、疏勒河流域,留下了不朽的边塞诗篇章。
②追溯历史,西汉与匈奴南北对峙,互相抗衡,汉朝为防御匈奴南犯,不惜倾尽国力,修筑了扼守边防的长城,当时称为边塞,简称塞,或称障塞。沿边塞修筑的障、城、亭、燧,是驻军防戍的军事建筑。一段时期,这样的地区成为典型的边塞。随着时间的推移,唐朝的国力逐渐殷实。突厥的骚扰逐渐平息,就在高昌设立了驻守西域的最高统治机构安西都护府,管辖天山直至碎叶河以南地区。在那个鼎盛的时期,边塞又指向了敦煌郡的阳关和玉门关以西的地方,不少的优秀诗作已经涉及到了新疆的广大地区。《汉书》《后汉书》《魏书》《北史》《隋书》直到《明史》都为边塞立传。唐代边战频繁的地区,主要在三边西北、朔方、东北。一部《全唐诗》中,边塞诗约2000首,而其中1500首与西北边塞有关。
③到唐代,由于中国历史舞台上活跃着唐、吐蕃、突厥以及后起的回鹘、南诏等几大政权,他们相互角逐、相互兼并,相互扩充各自的势力范围,这就促使唐朝政府大力在边地修筑城堡,以增强边地的防御能力。因为边防的战事,一座座城堡拔地而起,这是军事防卫的需要。另一方面。地方的行政核心区逐渐发展为城市,城市的经济文化辐射力又影响和促进了整个边防线上的生产发展和商贸往来。这些,在边塞诗的歌吟中,是不可回避的。然而,随着战争的发生,城堡遭遇了强大的破坏力,民不聊生,生灵涂炭。格调高挑的边塞诗也开始黯然神伤。
④边塞毕竟是边塞,其地理上的偏远,文化上的边缘,物质上的单调,环境上的严酷,也是锤炼边塞诗不可或缺的元素。如果没有边塞的艰苦和遥远,就没有边塞诗的磅礴气势和苦难锋刃。在边塞诗中旅行,边塞的风,边塞的沙尘,边塞的壮丽与辽阔,边塞的风俗与美味,会磨砺我们的风骨,会滋生我们的豪情。放达的人生,尽在边塞诗中。(节选自《中国国家地理》2009年第2期 )
1、第②段中出现的《汉书》《后汉书》的作者是________和__________。
2、唐代边塞诗涉及的内容有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边塞就是陇右。广义的陇右,东起陕西甘肃的界山陇山,西达沙州。
B、盛唐时期不少的优秀边塞诗作涉及到了新疆的广大地区,是由于这一时期唐朝国力逐渐殷实,边塞的范围指向阳关和玉门关以西。
C、唐朝政府大力在边地修筑城堡,增强边地的防御能力的原因是吐蕃、突厥、回鹘、南诏等几大政权加大了对唐朝的侵扰力度。
D、唐初,突厥汗国觊觎中原内地,那时的边塞一直是指甘肃黄河以东、青海青海湖以东至陇山一带地区。
4、以高中教材中的一首边塞诗为例,印证文末划线句的观点(要有相关的分析阐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班固 范晔
2、(1)对边塞突厥发动的战事表达自己的豪情满怀或者悲苦结肠。
(2) 为敦煌郡的阳关和玉门关以西的地方、新疆等广大边塞地区立传。
(3) 边地修筑城堡,边防线上的生产发展和商贸往来。
? 或(4) 战争带来的城堡破坏,民不聊生等情况。(答出三点,意对即可)
3、B
4、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描写边塞风光,辽阔,苍凉。滋养出豪情壮志“不破楼兰终不还”保家卫国,浴血奋战的顽强斗志。(答案不唯一)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元杂剧作者的特殊性,时常为论者所忽略。书会才人加工整理或者创作的杂剧,其作者究竟是哪些才人?数个作者合写的一本杂剧,何以有异同之辨?“正本”“次本”“旦本”“末本”的作者如何辨析?都有深入探讨的必要。
其实,元杂剧是“万人糕”,是多层宝塔,不管塔顶是谁耸立,都并非仅只今之所见署名的某一作者。杂剧的最初形态当是框架式的,敷演士庶民众喜闻乐见、早已流传的故事,靠艺人口耳相传加以承续,后经书会才人参与整理加工或者创作,才渐有剧本流传。北宋时期,教坊就罗致才人编写杂剧。南渡之后,教坊废置,杂剧唯靠艺人传唱。端平年间,临安等地书会纷纷涌现,这本为书生聚读之所,显系民间书塾。其中书生,亦参与市民文艺活动,渐成民间艺人为主体的行会组织,才人也为勾栏瓦舍演出的杂剧、讲史、唱赚、诸宫调等通俗文艺撰写脚本,故有杂剧剧本得以流传。于是,下层文人和书会艺人也就成为杂剧作者的主体。
至元代科举的长期停滞,迫使不少文人学士投身书会。《录鬼簿》所记前辈才人和方今才人,《录鬼簿续编》所记70多位曲家,大半为书会才人。他们的加盟,奠定了元杂剧成为中国戏曲史上第一座高峰的坚实基础。由此可知,元杂剧的作者有变化流动而并非固定为某一作者的特点。
再者,古代诗文,绝大多数出自作者一人之手,数人联句之诗仅是酬和之作中的特例。而元杂剧中,数人合作一剧者,并非罕见。鲍吉甫、汪勉之合写《曹娥泣江》、范冰壶、施君美、黄德润、沈珙之合编《鹔鹴裘》,都是有案可稽的。
如果说,这种数人合作一剧,主要反映出元代杂剧作者彼此协作的一面,那么,同一题材的杂剧,常有不同作家署名的多个剧本,则主要显示出元代作者又有相互竞争的一面。因而也就出现了所谓“次本”。赵公辅《东山高卧》、武汉臣《错勘贼》、尚仲贤《崔护谒浆》、《张生煮海》等,都有“次本”。有的杂剧,还标有“旦本”或“末本”。“次本”与“二本”到底含义如何,至今争论不休,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他们都有与“次”“二”相对应的其他本子存在。“末本”“旦本”也是如此,有“末本”就有“旦本”与之对应,有“旦本”同样有“末本”与之对应。这说明在杂剧创作中,相互合作、竞争、借鉴、模仿现象的并非罕见,决定了作者的特殊性,与诗文作者的单一性有所不同。
元杂剧不同于重在抒发作者个人感情的诗文,也有别于明清的“案头”之作,主要是作为“商品”用于演出的,不能不更多地关注观众的欣赏情趣、审美爱好,并据以不断在演出中加以修改,而要消解掉作者的独特个性。因此,剧本创作之时观众已经参与进去,成了“意图”作者。观众既是创作动机的最初激发者,也是创作是否成功的检校者。“票房价值”的制约作用,自杂剧产生之日起,就是“铁的规律”。
元杂剧剧本是书会人才与教坊或者露台子弟等艺人相结合的产物,元代文人进入勾栏瓦舍,并非像前代文人抱着“补充”或者“聊寄”的心态走向文坛,而是为生活所迫全身心地投入市井文化,以其文学修养提高了杂剧的文学水平,而艺人的舞台实践经济,使其剧本变为观众喜闻乐见的场上之作。
小题1:下列选项中关于“杂剧”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宋时期,杂剧由教坊罗致才人编写,南渡后,杂剧唯靠艺人传唱。
B.南宋时,杂剧都是由逐渐形成的行会组织中的主体民间艺人创作的。
C.元杂剧与诗文不同,其演出具有商业性质,更关注观众的欣赏情趣、审美爱好。
D.与两宋杂剧不同,元杂剧创作动机的最初激发者和创作是否成功的检校者是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