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题目。
溪居
柳宗元
久为簪祖①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②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①簪祖:古代官吏的服饰。②榜:摇船的用具。
清代沈德潜评价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时说:“不怨而怨。”你如何理解?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10分)
南?乡?子
送?述?古
苏轼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有人曾说“眉山公之词短于情”,所谓“短于情”就是说苏轼的词缺乏真挚感情。请结合这首词,谈谈你的看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答题。(8分)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小题1:请赏析颔联中“生”“满”两字的妙处。(4分)
小题2:有人认为尾联中诗人表现出来的心态是焦急的,有人认为是平和的。你认为是哪一种?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11分)
送魏十六还苏州
皇甫冉
秋夜沉沉此送君,阴虫切切不堪闻。
归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苏是白云。
【注】作者的朋友魏十六曾从苏州到毗陵(常州)方向来拜访他;魏十六返回苏州时,作者乘?船相送。
小题1:请简要概括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5分)
小题2: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6分)
5、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行即事
王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
荷雨洒衣湿,苹①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
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②。
注释:①苹(pín):一种水草。②酲(chéng):酒醒后的困惫状态。
诗的最后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