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语言文字运用》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练习版)(四)
2017-03-06 06:49:2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凭添  魁梧  黯然销魂  出其不意
B.诘责  快捷  桀骜不驯  竭泽而渔
C.终生  由衷  终身幸福  一见忠情
D.鸿燕  姿势  劳雁分飞  言笑晏晏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项凭—平。C项忠—钟。D项燕—雁。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内心里拥有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积淀在我们血液里的和融化在我们脚步中的,都是这样一点一滴播撒和积累下的善。____________,从而形成一泓循环的水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看见贫穷而情不白禁地产生同情
②看见寒冷而愿意去雪中送炭
③才会看见弱小而自觉前去扶助
④我们在感动别人的同时,也被别人感动着
⑤滋润着我们哪怕苦涩而艰难的日子
⑥帮助我们度过相濡以沫的人生
A.④①③②⑥⑤?
B.③②①⑥⑤④?
C.③①②④⑤⑥?
D.④③②①⑤⑥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迢迢牵牛星》中“河汉清且浅,??,脉脉不得语”抒写出牛郎织女隔河相望而不能团聚的相思之情,秦观《鹊桥仙》中“纤云弄巧,??”表现出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时急迫而喜悦的心情。


参考答案: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4、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 ,按要求作答。(3分)
调查显示,对“读书改变命运”这一观点最不认可的竟是北京居民。这看似反常的结果,其实透着最真实的无奈。事实上,当前对教育不公感受最强烈的偏远山区、贫困地区,而是被视为“占便宜”的大城市。名校资源的富集,使得“潜规则”横行,甚至催生出以权择校、以钱择校的腐败温床。单单一个“小升初”,让多少家长和孩子使尽浑身解 ② 数,弄得身心俱疲,却依然名落孙山、杀羽而归。 
(1)在文段中①处填上一个关联词。答:            (1分)
(2)给文段中②处加点的字注音。 答:            (1分)
(3)文段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指出并加以改正。答:        改为        (1分)


参考答案:
(1)浑身解(xiè)数    
(2)不是   
(3)“杀”改为“铩”


本题解析:
浑身解(xiè)数:浑身,全身,指所有的;解数,那套数,指武艺。所有的本领,全部的权术手腕。
铩羽而归:铩羽,羽毛摧落,比喻失败或不得志。指失败或不得志而归。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和字形。能力层级为识记A。。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现在全社会关注通货膨胀,民众担心物价持续上涨,国家发改委多次表示,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游资炒作造成的。
B.体育已经不能仅仅满足于在赛场上通过争金夺银来振奋士气,更应在提升国民素质和公民意识方面为国人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C.发展国际汉语教育与推广事业,对于促进中外人文交流与合作,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D.目前血液供应相当紧张,中国人口众多,不缺血源,能否真正建立无偿献血的长效机制,是解决“血荒”问题的根本办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项:“原因是……造成的”句式杂糅。 B项“提升”和“意识”搭配不当。D项,不合逻辑,两面对一面。)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