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江 汉
杜 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小题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 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4分)
【小题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4分)
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江 汉
杜 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小题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4分)
【小题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4分)
本题答案:
【小题1】“片云”“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 (分两点,每点2分)
【小题2】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从“落日心犹壮”中可以看出作者虽然已届暮年,仍然壮心不已,因为“落日”比喻“暮年”。 (结论1分,诗句1分“落日”“心犹壮”的分析各1分)
也可以回答: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因为“不必取长途”句抒发了诗人怀才见弃的不平之气和报国思用的慷慨之情。(结论1分,诗句1分,各1分,不平之气和报国思用的慷慨之情 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所谓“情景交融”,一般是要分析写了什么景,抒发了什么情。关于写了什么景,题目已经给出了,我们要分析的是抒发了什么情,同时注意在分析情感时,不能只孤立地看意象,还要结合整个句子。四个意象,实际上是两组,答题时分两点,每点2分。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两个观点都是对的,因为一首诗中的思想感情并不是很单一的。答题时不管同意哪个均可。答题规范是先表明自己的观点,再结合诗句说明理由。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赏析参考】
这首诗是杜甫五十七岁时所作。大历三年(768)正月,杜甫离开夔州,辗转于湖北江陵、公安等地。此时的杜甫历经磨难,北归已经无望,且生活日益困窘。长期漂泊无定的状况让杜甫感慨万千,于是他写下此诗。
第一联用自嘲的方式写出诗人滞留江汉的困境。“思归客”是说诗人想回乡而不能回,只得四处漂泊,浪迹天涯。其中包含着诗人的无限辛酸。
第二联是对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写。字面上写的是诗人所看到的片云孤月,实际上是用它们暗喻诗人自己。诗人把内在的感情融入外在的景物当中,感慨自己虽然四处飘零,但对 91eXAm.org国家的忠心却依然像孤月般皎洁。
第三联运用借喻手法写出了诗人虽然身处逆境但依然壮心不已的精神状态。“落日”与“秋风”相对。前者是虚写,比喻“暮年”,后者是实写。身处江汉,面对瑟瑟秋风,诗人不仅没有了往日的感伤情怀,反倒产生了“病欲苏”的感觉。这种变化是诗人壮心不已的心态和积极用世的精神的反映。
尾联借用了老马识途的典故。诗人自比为“老马”,意在表明自己并非已经毫无用处。虽然年老多病,但他还有智慧可以用,仍能有所作为。
全诗使用委婉含蓄的手法,充分表现了诗人老而弥坚、壮心不已的心理状态。
本题所属考点:【古代诗歌鉴赏】
本题难易程度:【困难】
A good tree is a good shelter. 枝叶茂盛的大树是躲避风雨的好去处. / 大树底下好乘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