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7分)
润 州听暮角①
(唐)李 涉
江城②吹角水茫茫,曲引边声怨思长。
惊起暮天沙上雁,海门斜去两三行。
①文宗时,诗人曾被流放康州,此诗很可能是作于迁谪途中。
②江城:临江之城,即润州。
【小题1】诗人选取了哪些典型的意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3分)
【小题2】本诗是李涉很有名的即景抒情之作,请具体分析其以景传情的写法。(4分)
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7分)
润州听暮角①
(唐)李 涉
江城②吹角水茫茫,曲引边声怨思长。
惊起暮天沙上雁,海门斜去两三行。
①文宗时,诗人曾被流放康州,此诗很可能是作于迁谪途中。
②江城:临江之城,即润州。
【小题1】诗人选取了哪些典型的意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3分)
【小题2】本诗是李涉很有名的即景抒情之作,请具体分析其以景传情的写法。(4分)
本题答案:
【小题1】典型的意象:号角、江水、沙漠、鸿雁等。营造了一种荒凉与寂寞的意境。
【小题2】诗的前两句巧妙地借助幽怨的边声和茫茫的江水,将抽象的心中的思乡之情,作了形象具体的刻画。后两句借写鸿雁受惊吓腾空远飞,表达自己远离家乡思乡却不得归的惆怅,进一步寄托更强烈的思归之情(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诗句“江城吹角水茫茫,曲引边声怨思长。惊起暮天沙上雁,海门斜去两三行。”可以分析出相关意象,第二问的回答,需要结合诗句的写作背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此题需要结合诗句加以分析概括,诗人巧妙地借助于边声的幽怨之长和江流的悠长,从形、声两个方面着笔,将抽象的心中的思归之情,作了形象具体的刻画。“惊起暮天沙上雁,海门斜去两三行。”暮角声起。江边沙滩上的鸿雁惊起,而飞向了远方。乍看,像是实景的描写,但仔细品味,这正是诗人有家不得归,而且天涯海角、越走越远的真实写照。诗人家居洛阳,方向在润州的西北;而惊雁是向南,越飞越远。莫说归里,就是连借飞雁而通家 书的指望也没有。“惊起”二字,不言“己”而言雁,是所谓不犯正位的写法。写雁的受惊远飞,实际上也兼含了诗人当时“不虞”的遭际。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所属考点:【古代诗歌鉴赏】
本题难易程度:【困难】
Let every man praise the bridge he goes over. 过桥不忘造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