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6分)
夜 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小题1】诗的第一、二、四句分别从哪些角度来写夜雪?使用了什么手法?(4分)
【小题2】该诗是诗人谪居江州时写的,“折竹声”三字不仅显示了冬夜________的特点,更写出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2分)
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6分)
夜 0;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小题1】诗的第一、二、四句分别从哪些角度来写夜雪?使用了什么手法?(4分)
【小题2】该诗是诗人谪居江州时写的,“折竹声”三字不仅显示了冬夜________的特点,更写出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2分)
本题答案:
【小题1】第一句从触觉角度感知衾枕冷,可见雪之大;第二句从视觉角度见窗户明,说明雪大与深;第四句从听觉角度,可知雪重。(3分) 全用侧面描写,句句写人,却处处点出夜雪。(写视听结合也可)(1分)
【小题2】寂静 谪居时的孤寂(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已讶衾枕冷”,先从人的感觉写起,通过“冷”不仅点出有雪,而且暗示雪大,因为生活经验证明:初落雪时,空中的寒气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气温不会马上下降,待到雪大,才会加重空气中的严寒。这里已感衾冷,可见落雪已多时。不仅“冷”是写雪,“讶”也是在写雪,人之所以起初浑然不觉,待寒冷袭来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无声,这就于“寒”之外写出雪的又一特点。此句扣题很紧,感到“衾枕冷”正说明夜来人已拥衾而卧,从而点出是“夜雪”。“复见窗户明”,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夜深却见窗明,正说明雪下得大、积得深,是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以上全用侧写,句句写人,却处处点出夜雪。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这里仍用侧面描写,却变换角度从听觉写出。传来的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可知雪势有增无已。诗人有意选取“折竹”这一细节,托出“重”字,别有情致。“折竹声”于“夜深”而“时闻”,显示了冬夜的寂静,更主要的是写出了诗人的彻夜无眠;这不只为了“衾枕冷”而已,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谪居江州时心情的孤寂。由于诗人是怀着真情实感抒写自己独特的感受,才使得这首《夜雪》别具一格,诗意含蓄,韵味悠长。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所属考点:【古代诗歌鉴赏】
本题难易程度:【简单】
It is hard to please all. 要使人人满意是件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