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7分)
龙 潭 夜 坐
(明) 王守仁
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
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
草露不辞芒屦湿,松风偏与葛衣轻。
临流欲写猗兰①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注]①猗兰:即《猗兰操》,琴曲名。传为孔子所作,说孔子自卫返鲁,见到隐谷之中,香兰独茂,与众草为伍,因而感伤自己生不逢时 。
【小题1】诗人怎样描写澄澈寂静的环境,请简要分析。(3分)
【小题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4分)
来源:91考试网 91Exam.org
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7分)
龙 潭 夜 坐
(明) 王守仁
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
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
草露不辞芒屦湿,松风偏与葛衣轻。
临流欲写猗兰①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注]①猗兰:即《猗兰操》,琴曲名。传为孔子所作,说孔子自卫返鲁,见到隐谷之中,香兰独茂,与众草为伍,因而感伤自己生不逢时。
【小题1】诗人怎样描写澄澈寂静的环境,请简要分析。(3分)
【小题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4分)
本题答案:
【小题1】手法1分(衬托、运用多种感官、白描、以动衬静皆可),分析2分。参考示例:
①衬托手法。首联以深夜在茅屋里听到溪声,反衬出山间的寂静。(或:颔联以人往的动态、鸟鸣之声衬空山之静。)?
②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描写再现山中的澄澈寂静。嗅觉:夜色中清幽淡雅的花香;听觉:潺潺的溪水声、鸟儿的鸣叫声。
【小题2】首联、颔联展现出因为才不为所用的孤独、寂寥、愤懑之感;颈联、尾联写“草露”“松风”的大自然美景,让诗人诗人心情豁然开朗,超然平静。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赏析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根据对诗歌整体意境的感悟,结合着具体诗句分析运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例如,首联,“石林茅屋隔溪声”为以动衬静的写法,来反衬山间的寂静;颔联“鸣”也属此类。“花香”是从视觉的角度来描写环境的寂静;“溪声”是从听觉的角度来描写山间寂静。答题时,综合起来组织答案即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由题干可知,诗人的情感是富于变化的,所以答题时,可根据诗歌注释及背景,结合着具体诗句逐一分析。由首联、颔联的“清”“溪声”“孤”可知,诗人因生不逢时,不为所用而夜里孤独寂寞;颈联、尾联中,“草露”“松风”均为诗人描写的自然美景,优美的景物自然烘托的是作者内心的豁然、平静的心情,由此可知,作者的思想感情得到了超然感悟,才得以开朗、平静。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所属考点:【古代诗歌鉴赏】
本题难易程度:【一般】
Don't halloo till you are out of the wood. 未出险境,莫先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