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新晴山月 文同①
高松漏疏月,落影如画地。
徘徊爱其下,及久不能寐。
怯风池荷卷,病雨山果坠。
谁伴予苦吟,满林啼络纬②。
【注】①文同,北宋著名画家,擅长画竹,画中充满清气。②络纬:昆虫名,即纺织娘,善鸣。
【小题1】请简要赏析颔联“怯风池荷卷,病雨山果坠”。(4分)
【小题2】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新晴山月 文同①
高松漏疏月,落影如画地。
徘徊爱其下,及久不能寐。
怯风池荷卷,病雨山果坠。
谁伴予苦吟,满林啼络纬②。
【注】①文同,北宋著名画家,擅长画竹,画中充满清气。②络纬:昆虫名,即纺织娘,善鸣。
【小题1】请简要赏析颔联“怯风池荷卷,病雨山果坠”。(4分)
【小题2】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本题答案:
【小题1】池塘里的荷花似乎因为怕风吹,所以将叶子卷了起来;山果因为受到雨的侵蚀而害病,在微风中不时坠落。运用拟人手法,诗人用自己的情感来体会自然界的草木,化无情为有情,生动细致的表达了自己月夜漫步的独特感受。
(病雨山果坠,诗人漫步林中能听到山果坠落的响声,以动衬静,更加突出了夜的静谧与迷人。)(内容2分,手法及效果2分)
【小题2】诗歌首联和颈联用极细微的笔墨,描写了月夜山林中高松、月影、荷卷、果落等幽美、静谧的景色,颔联和尾联则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对林中夜景的留恋、喜爱之情,(2分)景与情自然融合,表达了诗人醉心山水的淡泊情怀(答“漫步月夜林下的恬静、愉悦之情”也可给分)。(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五、六句写徘徊林中月下所见,关合到诗题“新晴”。松林边有个荷花池,由于连日风雨,荷叶卷着;山果因为受到雨的腐蚀,果蒂朽烂,在微风中时时坠落。这两句是即目所见,但诗人徘徊已久,整个身心已经与自然界融成一片,所以用自己的情感来体会自然界的草木,池荷叶卷,便被认作是对风的怯怕,山果坠落,便被当作由于下雨而害病。无情的草木,与诗人在情感上作了纵深的交流,从而也带有了人性。山果的坠落,时时发出啪啪的响声,与历来诗人们专意所写的静夜中偶然的一声鸟鸣、滴答的露珠一样,都起了寓无声于有声的作用,更加突出了夜的静谧与迷人。处在这样的境界,诗接着更进一步,表现诗人自己的情趣,在末两句说自己在夜色中苦吟诗句,伴随着自己的是林中不断啼鸣着的纺织娘。这样结尾,把纺织娘不停地鸣叫与自己的低吟相映照,写得十分和谐,诗又因了吟诗声与虫鸣声的增入,平添了几分热闹,与上半四句的一味冷寂成为鲜明的对比。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 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这首诗以诗人兼画家的双重眼光,观察和体会月夜美景,描绘了高松、月影、虫唱、风荷、果落等景色,写出山中月夜初晴后的幽美、寂静、清爽,表达了作者漫步月夜林下的恬静、愉悦之情。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所属考点:【古代诗歌鉴赏】
本题难易程度:【一般】
As man sows, so he shall reap.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