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7分)塞 下 【古代诗歌鉴赏】
2017-03-13 14:05:5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7分)
塞 下 曲
[唐] 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① 道。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②客,皆共尘沙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注]:①萧关:古关塞名。②幽并:指幽州和并州。
【小题1】前四句写边塞景物,其中“空”、“寒”二字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2】这首诗中作者写了两种人,试简析作者对这两种人的态度。(4分)



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7分)
塞 下 曲
[唐] 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①道。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②客,皆共尘沙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注]:①萧关:古关塞名。②幽并:指幽州和并州。
【小题1】前四句写边塞景物,其中“空”、“寒”二字有什么作用?(3分)
【小题2】这首诗中作者写了两种人,试简析作者对这两种人的态度。(4分)
本题答案:
【小题1】一个“空”字,以蝉鸣反衬出桑林的静寂,呈现出了边关的孤寂;(1分)“寒”字展现了入秋以后的边塞天气的寒冷,展现了边关的肃杀、荒凉。(1分)二字的运用表现了边塞将士战斗生活的艰辛。(1分)
【小题2】作者对保卫边防,浴血奋战,献身沙场的“幽并客”这些勇士进行了热情的讴歌;(2分)对只尚空谈而游手好闲的“游侠儿”进行了严肃的批评。(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语言中的炼字,做 此类题目,规范的做法是,先解释所炼字的字面意思,再结合所炼字所在句定向翻译,然后写出这样表达的作用或效果。坚持这样做下去,你的答案有时会比参考答案还完美。“空”,空旷,以蝉鸣反衬出桑林的静寂,表现边关的孤寂;“寒”,寒冷,展现边塞天气的寒冷,边关的肃杀、荒凉。二字共同表现边塞将士战斗生活的艰辛。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本题考查形象中的人物形象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首诗中作者写了两种人,一种是“幽并客”,他们是保卫边防,浴血奋战,献身沙场的勇士,作者对他们进行了热情讴歌;一种是“游侠儿”,他们只尚空谈,游手好闲,作者对他们进行了严肃的批评。由“从来幽并客,皆共尘沙老。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可以明显看出。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所属考点:【古代诗歌鉴赏】
本题难易程度:【困难】



For a morning rain leave not your journey 不要因为早晨下了一场雨就不去旅行。
Tags:高考语文 题库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