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先成后面的题目。(8分)
春日
杨万里
远目随天去,斜阳着树明。
犬知何处吠?人在半山行。
【小题1】本诗语言“常中见巧、平中见奇”。试简要赏析“随”“着”两字的妙处。( 4分)
【小题2】本诗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试从全诗的角度简要赏析。(4分)
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先成后面的题 目。(8分)
春日
杨万里
远目随天去,斜阳着树明。
犬知何处吠?人在半山行。
【小题1】本诗语言“常中见巧、平中见奇”。试简要赏析“随”“着”两字的妙处。(4分)
【小题2】本诗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试从全诗的角度简要赏析。(4分)
本题答案:
【小题1】“随”字写诗人远望春天的天空、原野,将满目春意尽情写出;同时表现了诗人愉悦、自得之情。“着”字写斜阳照山树,既表现了树之英姿,又写出残阳之烈,使日与树互相映衬。
【小题2】天空高远,山树郁郁葱葱,夕阳光辉灿烂,是为静景;犬吠声洪亮,人行半山中,是为动景;既表现了春意盎然,又表现了人行之精神倍增。
本题解析:
【小题1】此类是属于考查炼字的题,分析时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①理解“随”“着”在句中的意思;②看“随”“着”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③看“随”“着”的运用起了什么作用。然后在结合着诗歌的具体语境进行理解。——采用了——的表现手法(或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此题考查赏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可结合着诗句中的关键词句,从动静结合的角度分析,先指出动静两方面在诗中的具体表现,然后再指出其表达效果。例如,对山、夕阳的描写为静态描写,“犬吠”“人行”自然是从动态的角度来描写。表达效果可从描写的景物的特点和表现人物的精神角度组织答案。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所属考点:【古代诗歌鉴赏】
本题难易程度:【困难】
If you want your dreams to come true, don't sleep. 要想梦成真,少睡多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