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题。种梅①刘翰凄凉池馆欲【古代诗歌鉴赏】
2017-03-15 03:17:2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题。
种梅①
刘翰
凄凉池馆欲栖鸦,彩笔无心赋落霞。
惆怅后庭风味②薄,自锄明月种梅花。
注释:①此诗是作者于宋亡之后,避居武夷山中十年之久,重返故里时所作。
②后庭风味:陈后主不理朝政,奢淫无度,常集众狎客作乐,并自制新曲《玉树后庭花》。
【小题1】诗人为何“无心赋落霞”?
【小题2】请就三四句的表现手法做简要赏析。



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题。
种梅①
刘翰
凄凉池馆欲栖鸦,彩笔无心赋落霞。
惆怅后庭风味②薄,自锄明月种梅花。
注释:①此诗是作者于宋亡之后,避居武夷山中十年之久,重返故里时所作。
②后庭风味:陈后主不理朝政,奢淫无度,常集众狎客作乐,并自制新曲《玉树后庭花》。
【小题1】诗人为何“无心赋落霞”?
【小题2】请就三四句的表现手法做简要赏析。
本题答案:
【小题1】①时光流逝,避居武夷山中十年之久,忧世伤时,不禁有凄凉之感。②因这凄凉之情,再加上诗人的清高嫉俗,故无心在词藻上争一日之长,无心在文坛上追逐名誉。(答对一点得2分,两点得3分)
【小题2】①用典。(1分)诗人用陈后主的“后庭风味”,揭露宋末统治者的醉生梦死的奢靡之风,(1分)表达诗人对此的鄙视之情。(1分)
②对比手法。(1分)诗人用陈后主的奢靡消沉与梅花的高洁不俗形成鲜明对比,(1分)表达了诗人清高嫉俗之情。(1分)(答对其中一点即可,3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可在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大意的基础上,结合着诗歌注释,抓住关键诗句分析,由注释1可知,此诗写于北宋灭亡之后,诗人避居武夷山中十年之久,重返故里时,自然会忧世伤时,不免有凄凉之感。“惆怅后庭”运用历史典故,写出了诗人对宋末统治者的醉生梦死的奢靡之风的愤慨与鄙视之情。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此题考查赏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表现手法知识的积累,结合着具体诗句分析,此类题要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其表达作用。“惆怅后庭”,根据注释可知,第三句运用了历史典故的手法,借用历史典故来达到讽刺宋末统治者昏庸腐朽的目的,以此来表达作者的情感。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 鉴赏评价D。


本题所属考点:【古代诗歌鉴赏】
本题难易程度:【一般】



He best can pity who has felt the woe. 曾历忧伤者方知怜悯他人.
Tags:高考语文 题库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8分..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