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与梦得①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白居易
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 看七十欠三年。
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注】① 公元837年,作者和刘禹锡(字梦得)同在洛阳,刘任太子宾客分司,白任太子少傅,都是闲职。
【小题1】首联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4分)
【小题2】如何理解颈联中的“闲”、“醉”?请简要说明。(4分)
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与梦得①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白居易
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注】① 公元837年,作者和刘禹锡(字梦得)同在洛阳,刘任太子宾客分司,白任太子少傅,都是闲职。
【小题1】首联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4分)
【小题2】如何理解颈联中的“闲”、“ 醉”?请简要说明。(4分)
本题答案:
【小题1】首联运用对比(对偶)、反问,(2分)表达了作者(暂时)与朋友闲饮的豪放之情与对友情的珍惜。(2分)
【小题2】“闲饮”似乎也是闲散无事,借经史知识的酒令游戏来行酒令,怡性情图一醉。(2分)与题目“闲饮”呼应,表达作者与朋友闲任闲职借酒浇愁时内心的哀伤。(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修辞手法及表达作用的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修辞手法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结合着关键诗句分析,“少时”的“不忧”与“老后”的“谁还能惜”构成对比,“老后谁能惜酒钱?”很明显是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然后结合着对比、反问的一般性作用,从作者的思想感情角度组织答案。“不忧”“谁还能惜”将作者的豪放与对友情的珍惜表达出来。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此题考查作者思想感情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可结合着诗歌的整体意境及诗歌注释分析,由注释可知,此时的诗人与友人都是闲职无事。故“闲饮”“醉”将诗人与友人的闲职期间无聊感伤,借酒浇愁的情感表现出来。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所属考点:【古代诗歌鉴赏】
本题难易程度:【一般】
What is done by night appears by day.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