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列对有关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沁园春?【名句名篇默写】
2017-05-26 01:39:4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阅读题 下列对有关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沁园春·长沙》语言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如“击”字形象地描绘了雄鹰自由自在、悠游自如的神态,“翔”字则生动地写出了游鱼在水中矫健有力的身姿。 B.荀子的《劝学》善于设喻论证,其中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等比喻,引出学习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学好的道理。 C.老舍的《想北平》用纯净、简洁而又华美的语言,描 绘了作者心中的属于他自己的北京,在华北危急的形势下,更能体现对家园沦陷的忧虑。 D.《赤壁赋》运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借用江水、明月、清风等意象,抒发了作者力求排遣苦闷、顺应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
阅读题 下列对有关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沁园春·长沙》语言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如“击”字形象地描绘了雄鹰自由自在、悠游自如的神态,“翔”字则生动地写出了游鱼在水中矫健有力的身姿。 B.荀子的《劝学》善 于设喻论证,其中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等比喻,引出学习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学好的道理。 C.老舍的《想北平》用纯净、简洁而又华美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心中的属于他自己的北京,在华北危急的形势下,更能体现对家园沦陷的忧虑。 D.《赤壁赋》运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借用江水、明月、清风等意象,抒发了作者力求排遣苦闷、顺应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
本题答案:D
本题解析:A.“鹰”和“鱼”的状态说明应互换,B.引出“善假于物”的道理,C.语言通俗朴素。此类题目往往涉及到对课文字、词、句掌握情况的考查;还涉及到了对作品中情节、人物形象的把握情况的考查;以及对作品中写作手法的分析。要求考生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对课文知识的积累要细致、全面,要深刻领悟其思想内容,熟悉其表达技巧。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所属考点:【名句名篇默写】
本题难易程度:【一般】
No pleasure without pain. 乐中必有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