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下列对诗词内容和写法等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名句名篇默写】
2017-05-26 02:02:1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单选题&nbs来源:91考试网 91ExaM.orgp; 下列对诗词内容和写法等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春夜别友人》这首律诗一开头便写别筵将尽,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从室内写到室外,从相对无言、离情缠绵写到悠悠离情、难舍难分。根据时间来安排空间和景色的转换。
B.《春江花月夜》从月生写到月落,把客观的实境与诗人的梦境结合在一起,写得迷离朦胧。从美学风格上来说,诗歌虽然抒发了游子思妇的离愁,但是这种悲伤却让人觉得轻快,它是一种轻烟般的莫名惆怅和哀愁。因此,这首诗凄婉却不颓废。
C.《山居秋暝》是一曲隐居者的恋歌。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一句虚实相生地描绘出了竹林间的热闹画面,浣女们嬉笑的场面和渔夫捕鱼的情形如在眼前。
D.《燕歌行》全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一个战役的全过程:第一段八句写出师,第二段八句写战败,第三段八句写被围,第四段四句写死斗的结局。各段之间,脉理绵密。全诗气势畅达,笔力矫健,经过惨淡经营而至于浑化无迹,气氛悲壮淋漓,主题深刻含蓄。



单选题  下列对诗词内容和写法等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春夜别友人》这首律诗一开头便写别筵将尽,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从室内写到室外,从相对无言、离情缠绵写到悠悠离情、难舍难分。根据时间来安排空间和景色的转换。
B.《春江花月夜》从月生写到月落,把客观的实境与诗人的梦境结合在一起,写得迷离朦胧。从美学风格上来说,诗歌虽然抒发了游子思妇的离愁,但是这种悲伤却让人觉得轻快,它是一种轻烟般的莫名惆怅和哀愁。因此,这首诗凄婉却不颓废。
C.《山居秋暝》是一曲隐居者的恋歌。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一句虚实相生地描绘出了竹林间的热闹画面,浣女们嬉笑的场面和渔夫捕鱼的情形如在眼前。
D.《燕歌行》全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一个战役的全过程:第一段八句写出师,第二段八句写战败,第三段八句写被围,第四段四句写死斗的结局。各段之间,脉理绵密。全诗气势畅达,笔力矫健,经过来源:91考试 网惨淡经营而至于浑化无迹,气氛悲壮淋漓,主题深刻含蓄。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解答此题,要仔细研读各选项文字,以之同课文所学知识和自己的理解对照。其中,C项错误在于,《山居秋暝》不能说是“恋歌”。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所属考点:【名句名篇默写】
本题难易程度:【一般】



Learn young, learn fair. 学习趁年少,而且要学好.
Tags:高考语文 题库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正确的一..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