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语言文字运用》考点预测(2017年押题版)(二)
2017-07-17 20:25:33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


A.上海世博园安徽馆,选取明清徽派建筑的精典元素作为外墙装饰,粉墙上山水意境之美令众多游客驻足流连。
B.黄山毛峰、六安瓜片等绿茶,冲泡时叶条在杯中松展,游移沉浮;品茗者观其动态,尽享茶趣,啜饮一口,齿浃留香。
C.六载奉献沤心沥血,两任村官造福一方,沈浩把生命的根深深地扎在这片他挚爱的热土上,从此再也没有离开。
D.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统一部署,各部门全力以赴,千方百计展开救援工作。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选出下列句子或词语中加点词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
A.旧时栏楯(shǔn) 偃(yàn.)仰啸歌尘泥渗(sèn)漉以手阖(hé)门
B.长号(hào)不自禁 死而湮(yān)没抶(chī)而仆之凭几(jī)
C.旌(jīng)其所为五人之皦皦(jiǎo)赠谥(shì)矫(jiǎo)诏
D.扼(è)腕墓道投缳(huán)道路 钩党之捕(pǔ) 呱呱(guā)而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语言运用题  找出下面文字中的四处语病,先写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4分)
昨晚,音乐剧《春满江淮》①在滨江百万市的期盼中进行了公演。②该剧是我市文艺工作者历时三年精心营造的富有江淮特色的作品。③公演时,不但采用了维亚、雾森等先进的科技手段,并邀请了省内知名的艺术家和演员登台献艺。④在演出以后,得到了省市领导、业内人士的高度肯定
据悉,⑤该剧下周赴江苏、河南等地公演,⑥公演期间将连续演出了十余场
(1)(   )                                                             
(2)(   )                                                             
(3)(   )                                                             
(4)(   )                                                             


参考答案:(1)(②)“营造”与“作品”不搭配。可将“营造”改为“编排”、“打造”等。
(2)(③)“艺术家”与“演员”概念交叉。应删去“演员”。
(3)(④)主语残缺。删除“在”“以后”。
(4)(⑥)不合逻辑。“将”与“了”矛盾,应删去“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文身诡谲疾风劲草励精图治 拆东墙补西壁
B.寒喧寥廓 原物璧还 烜赫一时挂羊头买狗肉
C.简练诀别再接再励毛骨悚然冤有头债有主
D.吞噬歆享所向披靡暗剑难防 闭塞眼睛捉麻雀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A此题考查识记现代汉字字形的能力。? B项中的“寒喧”的“喧”应为“暄”,C项中的“再接再励”中的“励”应为“厉”,D项中的“暗剑难防”中的“剑”应为“箭”。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面语段中划线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平型关大捷”,一个中学历史考试经常喜欢考核的名词,用家喻户晓来形容恐怕并不为过。但有些东西听的次数多了,不免有些许逆反心理。纪录片《我的抗战》“伏击”这一集所有亲历者的记忆,都是从一场石破天惊的大雨开始的,没有人知道到底要去哪儿,唯一清楚的就是天亮后要去打仗,打鬼子。60多年后,关于平型关大捷,课本上伟大意义一二三四说得泾渭分明。但在课堂上苦心孤诣等着下课的学生们,你们真的了解这场战斗吗?你们可否知道,为了这场被誉为“抗战第一胜”的伏击战,我们的战士究竟付出了多大牺牲?
A.家喻户晓
B.石破天惊
C.泾渭分明
D.苦心孤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B项,石破天惊:像山石崩裂、惊天动地那样,原形容乐声高亢激越,后多用以比喻某一事物或文章议论新奇惊人。C项,泾渭分明:泾渭二水清浊异流,汇而不混,比喻优劣是非的界限非常分明,与“伟大意义”相悖。D项,苦心孤诣:用心良苦,造诣极深,用以称许刻苦钻研学问、创造业绩为他人所不及者,此处误用乃是望文生义。A项,家喻户晓:喻,明白;晓,知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