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请将下列文学常识补充完整。(2分)
韩愈,字 ,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 的倡导者。
参考答案:退之 古文运动
本题解析:重要的文学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本题难度:简单
2、其他题 名句默写。
1.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__ 。多情自古伤离别,?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2.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参考答案:1.暮霭沉沉楚天阔;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4.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5.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6.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君子不以言举人,?。君子以文会友,?。(《论语》)
(2)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________________;其容清明,______________;(《秋声赋》)
(3)苟以天下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六国论》)
(4)_____________,化为狼与豺。____________, 夕避长蛇。(《蜀道难》)
(5)叶上初阳干宿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周邦彦《苏幕遮》)
参考答案:(1)不以人废言/ 以友辅仁。
(2)烟霏云敛;/ 天高日晶;
(3)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4)所守或匪亲/ 朝避猛虎
(5)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化经典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①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论语·公冶长》)
②子产听郑国之政,以其乘舆济人于溱洧①。孟子曰:“惠而不知为政。岁十一月,徒杠②成;十二月,舆梁③成,民未病涉也。 君子平其政,行辟人④可也,焉得人人而济之?故为政者,每人而悦之,日亦不足矣。”(《孟子·离娄下》)
【注】①溱洧:河名。②徒杠:走人的桥。③舆梁:走车的桥。④行辟人:出门时有人在前开道。
【小题1】材料①和材料②都体现了子产是个 的执政者。(2分)
【小题2】孔子对子产评价很高,但对于子产“乘舆济人”这件事,孟子却说“惠而不知为政”,请结合材料②分析孟子这么说的理由。(4分)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仁爱百姓
【小题2】①孟子认为,与其用车子渡人过河,不如建好桥梁,这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表层)②执政者不在于对老百姓施以小恩小惠,而要着眼于大的方面(管理好政事)。(深层)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①中的“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②中的“故为政者,每人而悦之,日亦不足矣。”可得出答案。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2】孟子的话的大意是:“子产仁惠却不懂治理政事的方法。如果十一月份把走人的桥修好,十二月份把行车的桥修好,百姓就不会为渡河发愁了。在上位的人搞好了政治,出行时让行人回避自己都可以的,哪能一个个地帮别人渡河呢?所以治理政事的人,对每个人都一一去让他喜欢,时间也就太不够用了。”从中可得出结论:执政者要着眼大的方面。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一题,5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不蔓不枝。
(周敦颐《爱莲说》)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杜甫《客至》)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2)亦余心之所善兮,?。?(屈原《离骚》)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李白《蜀道难》)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司马迁《屈原列传》)
参考答案:(1)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俯足以畜妻子
(2) 虽九死其犹未悔?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举类迩而见义远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