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四)
A.王粲才华出众,幼小时就受到当时的名人蔡邕的赞赏推重,司徒征召他做僚属,皇上下诏任命他为黄门侍郎,他都没有就任。 B.王粲劝刘表的儿子刘琮归顺太祖曹操。太祖任命刘琮为丞相府属官,赐以关内侯的爵位。 C.王粲将袁绍、刘表两人与曹操进行对比,称赞曹操不仅能够收纳贤人豪杰,而且能够让他们各尽其才。 D.王粲博闻强记,过目不忘;撰写文章,一挥而就,即使时人反复斟酌推敲,也比不上他。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B
小题4:(1)王粲进来以后,众人见他年纪小,身材又矮,在座的都很吃惊。?
(2)在荆州避乱的读书人,都是海内的俊杰。
(3) 他擅长写文章,提笔成文,没有需要修改订正的地方。当时人常常认为是事先构思好的。
本题解析:
小题1: “识”是“记住,记忆”的意思。
小题2:①表现蔡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③蔡邕的宾客因王粲“容状短小”而惊讶;⑥是王粲对曹操的贺词。
小题3:是太祖任命王粲为丞相府属官,赐以关内侯的爵位。
小题4:注意得分点:(1)“幼弱”年纪小;“容状”身材;“一”全,都。
(2)“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判断句;“士之避乱荆州者”定语后置句式;“避乱荆州”省略句。
(3)“善属文”省略主语;“属”连缀,写;“改定”修改订正;“宿构”事先构思好。
筛选文中信息。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
点评: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要解释出关键的字词的意思,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内容理解题。一般来说,作者通过短小的文言语段,记叙一件事,表达一个中心或一种哲理。所以我们了解了全文的内容后,还要进一步思考作者蕴藏在文章里的写作意图。有时作者将主旨蕴藏在叙事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就要思考事件的含意;有时作者在文章的结尾时发表议论,直抒胸臆,以此来揭示文章的中心,我们也要倍加注意。
【参考译文】
王粲字仲宣,是山阳郡高平县人。汉献帝西迁,王粲也迁到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到王粲,认为他不同常人。当时蔡邕才学突出著名,在朝廷受到尊敬重视。经常车马满巷,宾客满座。听说王粲在门外求见,没有来得及穿好鞋子就出去迎接他。王粲进来,年龄很小,身材又矮,满座的宾客都很吃惊。蔡邕说:“这是王公的孙子,有非凡的才学,我比不上他。我家里的书籍文章,全部都要送给他。”
十七岁时,司徒征召为僚属,皇帝又下诏任命为黄门侍郎,由于长安局势动乱,都没有到任。后来主粲就到荆州去依附刘表。刘表因为王粲其貌不扬,身体瘦弱,行为又不拘小节,不很看重他。刘表死后,王粲劝说刘表的儿子刘琮归顺太祖。太祖任命王粲为丞相掾,赐予关内侯的爵位。太祖在汉水边摆设酒宴,王粲举杯祝贺说:“当今袁绍在河北起兵,倚仗人数众多,立志兼并天下,不过袁绍喜欢招纳贤人却不能重用,因此有奇才的人离开了他。刘表在荆州一带安闲自在,坐看时局变化,自认为可以效法周文王。来荆州避乱的士子都是海内的豪杰,刘表不懂得任用他们,所以国家危难而无人辅佐。明公您平定冀州的时候,一到那里就整顿军队,收纳那里的豪杰任用他们,来驰骋天下;到了平定江汉地区之后,又使用那里的贤人豪杰并分别安置职位,使天下归心,希望您的到来使社会安定,文治武功一并使用,英雄能够全部施展才能, 这是三王(指夏禹、商;周文王或武王)的作法阿!”
后来王粲被提升为军谋祭酒。魏国建立之后,被任命为侍中。王粲学识渊博,询问他没有不能回答的。当时原有的礼仪荒废松驰,举建制定各种制度,经常是王粲主持的。 先前,王粲跟人一起走,阅读路边的碑文。别人问他说:“你能够背诵出来吗?”王粲说:“能。”于是大家让他背对着碑文背诵,一字不差。看人下围棋,棋局乱了,王粲替他们恢复原来的棋局。下棋的人不相信,用头巾盖住棋局,让他用另一副棋摆棋局。用来互相比较,一道也没错。他的记忆力就是这样的好。王粲擅长写丈章,一下笔就成篇,不用修改,当时的人常常以为他是事先写好的;但就是再精心深思,‘也不能超过了。王粲写作的诗、赋、论、议将近六十篇。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对下列句子加粗的词语解释最恰当的一组是(? )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暴:露
B.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须臾:指长者
C.故不积跬步 跬:半步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省:忽略?
2.以喻代议,寓议于喻是本文的特点,请找出节选部分第二段的议论中心(?)
A.学习全在积累,细水长流,才能得到逐步提高。
B.只有持之以恒,不断积累,才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
C.慢工出细活,学习上应该提倡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
D.只有逆境才能成才。
3.翻译
(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B
3.⑴积累善行,养成良好的品德,于是就能达到很高的精神境界,智慧就能得到发展,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
? ⑵?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走个不停。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王杲,字景初,汶上人。正德九年进士。授临汾知县。擢御史,巡视陕西茶马。帝遣中官分守兰、靖。杲言穷边饥岁,不宜设官累民,不报。?
嘉靖三年,帝将遣中官督织造于苏、杭,杲疏谏,不纳。久之,擢太仆少卿,改大理,再迁左副都御史,进户部右侍郎。河南大饥,命杲往振。杲请急发帑金,诏赉临清仓银五万两以行。既至,复请发十五万两。全活不可胜计。事竣,赐银币。寻以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故事,缮运艘,军三民七。总兵官顾寰以军民困敝,请发两淮余盐银七十万,户部尚书李如圭不可。杲请改折两年漕运十之三,以所省转输费治运艘,勿重困军民,报可。?
逾年,入为户部尚书。后父安平侯方锐乞张家庄马房地。杲言此地二千余顷,正供所出,不可许,宜以大恩寺入官地二十顷予之。帝从其议。时国储告匮,诸边请增饷无虚月,四方多水旱,给事中李文进请议广储蓄。杲列九事以献,已又上制财用十事,帝咸纳之。旧制,岁漕四百万石。杲以粟有余而用不足,遇灾伤率改折以便民。一日,帝见改折者过半,大惊,以诘户部,杲等引罪。敕自今务遵祖制,毋轻变。?
杲掌邦计,事无不办,帝深倚之。后有诏买龙涎香,久不进,帝以此不悦。给事中马锡劾杲及巡仓御史艾朴受贿,给事中历汝进言仓场尚书王炜亦然,并下狱。杲、朴遣戍,炜斥为民。杲竟卒于雷州戍所。隆庆初,给事中辛自修等讼杲冤。诏复官,赐祭葬,赠太子太保。?
注:①茶马,即茶马司,主管榷茶、买马。②中官,宦官,太监。③帑金,公款。?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宜设官累民?累:劳累?
B.勿重困军民,报可?报:回答?
C.再迁左副都御史?迁:调动?
D.杲等引罪?引:引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杲竟卒于雷州戍所?得复见将军于此
B.以所省转输费治运艘?公亦以此自矜
C.杲言此地二千余顷,正供所出?秋毫不敢有所近
D.杲以粟有余而用不足?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3.?下列各组,全都能够直接表明王杲体恤百姓的一项是( )?
①杲言穷边饥岁,不宜设官累民?
②帝将遣中官督织造于苏、杭,杲疏而谏?
③请发两淮余盐银七十万?
④杲请改折两年漕运十之三,以所省转输费治运艘?
⑤杲言此地二千余顷,正供所出,不可许?
⑥后有诏买龙涎香,久不进?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③⑤⑥?
4.下列对于文章内容的分析或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王杲对中官出任地方官吏,一直持反对态度;虽然没有成功,但是,却由此深获信任得以加官进爵。?
B.赈济河南大饥,王杲得到朝廷支持,先后发放赈济灾银二十万两,使很多灾民避免了饥饿致死的命运。?
C.在户部尚书任上,针对社会边穷库虚的实际,王杲献言献策治国,深得信任;积极举措治政安民,却不尽合乎帝意。?
D.阻止安平侯请地一事成功,被劾受贿下狱而又无力自雪其冤,王杲命运的起伏,反映了封建人臣仕途难以自主的社会现实。
5.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授临汾知县。擢御史,巡视陕西茶马。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事,缮运艘,军三民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时国储告匮,诸边请增饷无虚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B
3.C?
4.A?
5.(1)(朝廷)任命他作临汾知县。(后来)提拔为御史,掌管查实陕西茶马事务。
? (2)按照先例,修缮漕运船只(的费用),军队负责十分之三,老百姓负担十分之七。
? (3)当时国库储备上报匮乏,各处边疆请求增加军饷(的要求)没有空过一个月。
(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古代诗歌鉴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