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7-17 20:45:4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对词语的解释完全准确的一项是
[? ]

A.还顾:回头看
依依:轻柔而缓慢地上升
几何:多少
B.韵:本性、气质
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
苦多:很多苦
C.墟里:指废墟
同心:指夫妇感情深厚
杂英:杂花
D.遗:遗留
守拙:不随波逐流?
杜康:酒的代称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不甚重也。表卒,粲劝表子琮,令归太祖。太祖辟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太祖置酒汉滨,粲奉觞贺曰:“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明公定冀州之日,下车即缮其甲卒,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及平江、汉,引其贤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力,此三王之举也。”后迁军谋祭酒。魏国既建,拜侍中。博物多识,问无不对。时旧仪废弛,兴造制度,粲恒典之。
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问曰:“卿能暗诵乎?”曰:“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观人围棋,局坏,粲为覆之。棋者不信,以帊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用相比较,不误一道。其强记默识如此。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正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 也。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王粲传》)
[注]①通侻:随便,不拘小节。侻,同“脱”。②军谋祭酒:官职名。③覃思:深思。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西京扰乱,皆不就:就任
B.下车即其甲卒缮:整治
C.粲恒之典:掌管
D.其强记默如此识:认识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王粲才华出众的一组是(?)
①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
②博物多识,问无不对
③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
④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
⑤用相比较,不误一道
⑥文武并用,英雄毕力
A.②③④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②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粲才华出众,幼小时就受到当时的名人蔡邕的赞赏推重,司徒征召他做僚属,皇上下诏任命他为黄门侍郎,他都没有就任。
B.王粲劝刘表的儿子刘琮归顺太祖曹操。太祖任命刘琮为丞相府属官,赐以关内侯的爵位。
C.王粲将袁绍、刘表两人与曹操进行对比,称赞曹操不仅能够收纳贤人豪杰,而且能够让他们各尽其才。
D.王粲博闻强记,过目不忘;撰写文章,一挥而就,即使时人反复斟酌推敲,也比不上他。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3分)
?
(2)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3分)
?
(3)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4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B
小题4:(1)王粲进来以后,众人见他年纪小,身材又矮,在座的都很吃惊。?
(2)在荆州避乱的读书人,都是海内的俊杰。
(3) 他擅长写文章,提笔成文,没有需要修改订正的地方。当时人常常认为是事先构思好的。


本题解析:
小题1: “识”是“记住,记忆”的意思。
小题2:①表现蔡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③蔡邕的宾客因王粲“容状短小”而惊讶;⑥是王粲对曹操的贺词。
小题3:是太祖任命王粲为丞相府属官,赐以关内侯的爵位。
小题4:注意得分点:(1)“幼弱”年纪小;“容状”身材;“一”全,都。
(2)“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判断句;“士之避乱荆州者”定语后置句式;“避乱荆州”省略句。
(3)“善属文”省略主语;“属”连缀,写;“改定”修改订正;“宿构”事先构思好。
筛选文中信息。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
点评: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要解释出关键的字词的意思,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内容理解题。一般来说,作者通过短小的文言语段,记叙一件事,表达一个中心或一种哲理。所以我们了解了全文的内容后,还要进一步思考作者蕴藏在文章里的写作意图。有时作者将主旨蕴藏在叙事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就要思考事件的含意;有时作者在文章的结尾时发表议论,直抒胸臆,以此来揭示文章的中心,我们也要倍加注意。
【参考译文】
王粲字仲宣,是山阳郡高平县人。汉献帝西迁,王粲也迁到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到王粲,认为他不同常人。当时蔡邕才学突出著名,在朝廷受到尊敬重视。经常车马满巷,宾客满座。听说王粲在门外求见,没有来得及穿好鞋子就出去迎接他。王粲进来,年龄很小,身材又矮,满座的宾客都很吃惊。蔡邕说:“这是王公的孙子,有非凡的才学,我比不上他。我家里的书籍文章,全部都要送给他。”
十七岁时,司徒征召为僚属,皇帝又下诏任命为黄门侍郎,由于长安局势动乱,都没有到任。后来主粲就到荆州去依附刘表。刘表因为王粲其貌不扬,身体瘦弱,行为又不拘小节,不很看重他。刘表死后,王粲劝说刘表的儿子刘琮归顺太祖。太祖任命王粲为丞相掾,赐予关内侯的爵位。太祖在汉水边摆设酒宴,王粲举杯祝贺说:“当今袁绍在河北起兵,倚仗人数众多,立志兼并天下,不过袁绍喜欢招纳贤人却不能重用,因此有奇才的人离开了他。刘表在荆州一带安闲自在,坐看时局变化,自认为可以效法周文王。来荆州避乱的士子都是海内的豪杰,刘表不懂得任用他们,所以国家危难而无人辅佐。明公您平定冀州的时候,一到那里就整顿军队,收纳那里的豪杰任用他们,来驰骋天下;到了平定江汉地区之后,又使用那里的贤人豪杰并分别安置职位,使天下归心,希望您的到来使社会安定,文治武功一并使用,英雄能够全部施展才能, 这是三王(指夏禹、商;周文王或武王)的作法阿!”
后来王粲被提升为军谋祭酒。魏国建立之后,被任命为侍中。王粲学识渊博,询问他没有不能回答的。当时原有的礼仪荒废松驰,举建制定各种制度,经常是王粲主持的。 先前,王粲跟人一起走,阅读路边的碑文。别人问他说:“你能够背诵出来吗?”王粲说:“能。”于是大家让他背对着碑文背诵,一字不差。看人下围棋,棋局乱了,王粲替他们恢复原来的棋局。下棋的人不相信,用头巾盖住棋局,让他用另一副棋摆棋局。用来互相比较,一道也没错。他的记忆力就是这样的好。王粲擅长写丈章,一下笔就成篇,不用修改,当时的人常常以为他是事先写好的;但就是再精心深思,‘也不能超过了。王粲写作的诗、赋、论、议将近六十篇。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然谋臣与爪牙之士
B.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
C.生丈夫,二壶酒,一犬
D.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对下列句子加粗的词语解释最恰当的一组是(? )
A.虽有槁,不复挺者  暴:露
B.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须臾:指长者
C.故不积步      跬:半步
D.君子博学而日参乎己?省:忽略?
2.以喻代议,寓议于喻是本文的特点,请找出节选部分第二段的议论中心(?)
A.学习全在积累,细水长流,才能得到逐步提高。
B.只有持之以恒,不断积累,才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
C.慢工出细活,学习上应该提倡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
D.只有逆境才能成才。
3.翻译
(1)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B
3.⑴积累善行,养成良好的品德,于是就能达到很高的精神境界,智慧就能得到发展,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
? ⑵?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走个不停。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王杲,字景初,汶上人。正德九年进士。授临汾知县。擢御史,巡视陕西茶马。帝遣中官分守兰、靖。杲言穷边饥岁,不宜设官累民,不报。?
  嘉靖三年,帝将遣中官督织造于苏、杭,杲疏谏,不纳。久之,擢太仆少卿,改大理,再迁左副都御史,进户部右侍郎。河南大饥,命杲往振。杲请急发帑金,诏赉临清仓银五万两以行。既至,复请发十五万两。全活不可胜计。事竣,赐银币。寻以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故事,缮运艘,军三民七。总兵官顾寰以军民困敝,请发两淮余盐银七十万,户部尚书李如圭不可。杲请改折两年漕运十之三,以所省转输费治运艘,勿重困军民,报可。?
  逾年,入为户部尚书。后父安平侯方锐乞张家庄马房地。杲言此地二千余顷,正供所出,不可许,宜以大恩寺入官地二十顷予之。帝从其议。时国储告匮,诸边请增饷无虚月,四方多水旱,给事中李文进请议广储蓄。杲列九事以献,已又上制财用十事,帝咸纳之。旧制,岁漕四百万石。杲以粟有余而用不足,遇灾伤率改折以便民。一日,帝见改折者过半,大惊,以诘户部,杲等引罪。敕自今务遵祖制,毋轻变。?
  杲掌邦计,事无不办,帝深倚之。后有诏买龙涎香,久不进,帝以此不悦。给事中马锡劾杲及巡仓御史艾朴受贿,给事中历汝进言仓场尚书王炜亦然,并下狱。杲、朴遣戍,炜斥为民。杲竟卒于雷州戍所。隆庆初,给事中辛自修等讼杲冤。诏复官,赐祭葬,赠太子太保。?
注:①茶马,即茶马司,主管榷茶、买马。②中官,宦官,太监。③帑金,公款。?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宜设官民?累:劳累?
B.勿重困军民,可?报:回答?
C.再左副都御史?迁:调动?
D.杲等罪?引:引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杲竟卒雷州戍所?得复见将军此  
B.所省转输费治运艘?公亦此自矜
C.杲言此地二千余顷,正供出?秋毫不敢有
D.杲以粟有余用不足?无恒产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3.?下列各组,全都能够直接表明王杲体恤百姓的一项是( )?
①杲言穷边饥岁,不宜设官累民?
②帝将遣中官督织造于苏、杭,杲疏而谏?
③请发两淮余盐银七十万?
④杲请改折两年漕运十之三,以所省转输费治运艘?
⑤杲言此地二千余顷,正供所出,不可许?
⑥后有诏买龙涎香,久不进?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③⑤⑥?
4.下列对于文章内容的分析或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王杲对中官出任地方官吏,一直持反对态度;虽然没有成功,但是,却由此深获信任得以加官进爵。?
B.赈济河南大饥,王杲得到朝廷支持,先后发放赈济灾银二十万两,使很多灾民避免了饥饿致死的命运。?
C.在户部尚书任上,针对社会边穷库虚的实际,王杲献言献策治国,深得信任;积极举措治政安民,却不尽合乎帝意。?
D.阻止安平侯请地一事成功,被劾受贿下狱而又无力自雪其冤,王杲命运的起伏,反映了封建人臣仕途难以自主的社会现实。
5.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授临汾知县。擢御史,巡视陕西茶马。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事,缮运艘,军三民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时国储告匮,诸边请增饷无虚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B
3.C?
4.A?
5.(1)(朝廷)任命他作临汾知县。(后来)提拔为御史,掌管查实陕西茶马事务。
 ? (2)按照先例,修缮漕运船只(的费用),军队负责十分之三,老百姓负担十分之七。
 ? (3)当时国库储备上报匮乏,各处边疆请求增加军饷(的要求)没有空过一个月。
(意思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古代诗歌鉴赏..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