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文言文阅读》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六)
① 卒事请以驴还僧?② 吏捕逐不得?③ 青怀刀超其垣入 ④ 往辄得,境为无盗?⑤ 其语捕盗甚有方略云?⑥ 抚左右得其欢心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①②⑥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4:即使这样(做),也希望你们把这件事当作一场游戏,事情完了请把驴子还给僧人。(得分点:虽然、愿、是、戏、卒、请,各各0.5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实质考查一词多义。D多次。(A谢:前句为推辞,后句为道歉。B固:前句为坚持,后句为本来。C:罪:前句为怪罪,后句为名词,罪过。)对于多义词,平时学习要积累整合。
小题2:①写其“贤(于)其类”;③写其如何进入,未突出其“智”;⑥写其御下有恩。做此类题要善于运用排除法,根据①排除AD,再比较②③选出B。
小题3:后来禁不起他们的再三请求,只得答应,要求年轻人备办酒席等他盗取回来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
小题4:翻译时注意“虽然”解释为即使这样,“愿”解释为希望,“是”解释为这件事,“戏”解释为游戏,“卒”解释为完了,“请”表敬词。翻译时要注意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参考译文:
任青,是(安徽)寿春县人。年青时较蛮横无理,做过强盗,凭着他的智慧在同伙中称雄,在强盗团伙中享有声望。但任青做强盗却不常杀人伤人,满足自己需求的事情不多做,跟他的同类相比稍好些。乡里的僧人有一匹健壮的驴子,价值数万钱。这僧人很爱惜它,所以对它防备得很紧,强盗多次偷取不得。于是乡里的年青人凑了几万钱邀请任青来,说:“你如果能偷得驴子,我们就用这些钱给你祝寿。如不能偷得,那么你是徒有虚名。”任青笑着谢绝了年青人,说没这能力。那些少年坚持要他干,任青说:“备好酒席,半夜我会骑着驴来找你们。即使这样(做),也希望你们把这件事当作一场游戏,事情完了请把驴子还给僧人。”少年说:“好的。”半夜,任青带着刀跳进墙内。僧人把驴系在房间外,锁着驴的前脚,任青没办法解开。任青马上拿出刀,轻微刺驴的脚至流血,用刀敲了一下地面就跑了。许久,僧人闻到声音,叫童子拿蜡烛快跑去看驴子。任青马上躲藏起来。童子马上告诉(僧人)是锁弄伤了驴脚流血了。僧人马上去取钥匙,叫童子解开锁头。童子离开,(回到房间)睡熟了。任青马上牵着驴从僧人的门出去,快骑到青年住所,满座的人非常吃惊。第二天,任青叫人去给僧人道歉并还了驴子,说:“我只是把这事当作游戏,希望不要怪罪我。”他谋略很多,大概多像这样。
后来任青慢慢地聚众结党,罪过多被揭发。官吏捕捉不到,报告朝廷,朝廷下令派人招抚他。任青就自己到寿春官府,官府下令把他补为役卒。太守派他捕捉地方的强盗,任青一去就捉到了,境内就没有强盗了,他凭借功劳,职务逐渐提升。以后多次捕捉大盗,朝廷下诏授予他右侍禁。元丰三年,河南伊阳盗贼张晏,聚合同伙抢劫,伤了官吏,朝廷选派任青出任伊阳巡检。元丰五年,张晏在伊阳的小水抢劫,任青追捕盗人到福昌,我因此见到他。任青身高六尺多,性格豪爽为人勇敢,他独自一人持刀进山二百多里,在很短时间内往返。但他外表谦恭谨慎,对待上级官吏非常谨慎,惟恐有什么不符合他们心意的,为官小心谨慎,惧怕犯法,廉洁奉公,对待下属讲恩义,说起捕捉盗贼的事显得很有谋略。之前,朝廷兴师攻取灵州,陕西转运使李察要领兵跟从大将军高遵裕军队出塞,李察与任青以往有恩情,上报朝廷征召任青从行。高遵裕的军队快速进入塞内,李察多次陷入危险境地,任青护卫他,夜里披着盔甲守卫他的卧处,并照料他身旁的人博得他们的好感。李察最终赖以保全性命的,是因任青的帮助啊。
我说:“任青开始为人野蛮,做强盗,后来却改变平日的行为,士大夫们或许对此感到惭愧,他从一开始并没有人教他这样做。中途做善事,尚且不失为一个士人,更何况始终为善呢。然而任青有过人之才干,他虽然做强盗,本来有不同于别人的地方。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端木赐(字子贡),在孔子门生中极善学习。《论语·学而》中有他与老师的一段交谈。?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①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注】①出自《诗经·卫风·淇奥》,诗句大意是,君子修身就像加工骨器玉器,要切磋琢磨。
师生交谈的是人贫穷或富贵时的处世态度,子贡从孔子的言论中得到更高的有关修身的启悟,这种好的学习之法,自然得到孔子的赞扬,说他可以同子贡谈论有深意的《诗经》了。?
(1)从以上对话可以看出,子贡与孔子的处世态度有什么不同?你更倾向于哪一种?为什么?(4分)
(2)“告诸往而知来者”是一种学习方法,试用一个成语概括这种学习之法,并略举一例进行理解。(80字左右)(4分)
参考答案:(1)子贡主张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1分)孔子认为贫穷却乐于道,富裕而又好礼更好。(1分)我更倾向贫而乐道,富而好礼,因为无论贫或富都能做到各安其位,社会就会更加安定。(2分)
(2)成语:举一反三(2分)。举例说明(2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经典研读能力。此题为《论语》研读。(1)引文中,孔子的“可也”“未若”两词态度明确,在肯定了子贡的态度的同时提出了更好的主张。读懂了文本,将子贡和孔子的对话翻译过来就是他们师徒的不同处世态度。按照师徒关系,原则上应该回答倾向于孔子的观点,文本师徒对话的后面,子贡用加工骨器玉器来理解老师的观点,得到了老师的认可。(2)告诸往而知来者:诸,同之;往,过去的事情;来,未来的事情。这里孔子是在赞扬子贡很会学习,老师告诉了他过去的事情,他就能够联系到后来的事,子贡从老师的回答中创造性的用加工骨器玉器来理解老师的观点,这就是举一反三。我们在文言词语的学习,理科知识的学习中都需要有举一反三的能力。不能举一反三,我们学习的知识就无法应用。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成小题。
乐毅者,其先祖曰乐羊。乐羊为魏文侯将,伐取中山,魏文侯封乐羊以灵寿。乐羊死,葬于灵寿,其后子孙因家焉。中山复国,至赵武灵王时复灭中山,而乐氏后有乐毅。
乐毅贤,好兵,赵人举之。及武灵王有沙丘之乱,乃去赵适魏。闻燕昭王以子之之乱而齐大败燕,燕昭王怨齐,未尝一日而忘报齐也。燕国小,辟远,力不能制,于是屈身下士,先礼郭隗以招贤者。乐毅于是为魏昭王使于燕,燕王以客礼待之。乐毅辞让,遂委质为臣,燕昭王以为亚卿,久之。
当是时,齐湣王彊,南败楚相唐眛于重丘,西摧三晋于观津,遂与三晋击秦,助赵灭中山,破宋,广地千余里。诸侯皆欲背秦而服于齐。湣王自矜,百姓弗堪。于是燕昭王问伐齐之事。乐毅对曰:“齐,霸国之余业也,地大人众,未易独攻也。王必欲伐之,莫如与赵及楚、魏。”于是使乐毅约赵惠文王,别使连楚、魏,令赵说秦以伐齐之利。诸侯害齐湣王之骄暴,皆争合从与燕伐齐。乐毅还报,燕昭王悉起兵,使乐毅为上将军,赵惠文王以相国印授乐毅。乐毅于是并护赵、楚、韩、魏、燕之兵以伐齐,破之济西。诸侯兵罢归,而燕军乐毅独追,至于临淄。齐湣王之败济西,亡走,保于莒。乐毅独留徇齐,齐皆城守。乐毅攻入临淄,尽取齐宝财物祭器输之燕。燕昭王大说,亲至济上劳军,行赏飨士,封乐毅于昌国,号为昌国君。于是燕昭王收齐卤获以归,而使乐毅复以兵平齐城之不下者。
乐毅留徇齐五岁,下齐七十余城,皆为郡县以属燕,唯独莒、即墨未服。会燕昭王死,子立为燕惠王。惠王自为太子时尝不快于乐毅,及即位,齐之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曰:“齐城不下者两城耳。然所以不早拔者,闻乐毅与燕新王有隙,欲连兵且留齐,南面而王齐。齐之所患,唯恐他将之来。”燕惠王固已疑乐毅,得齐反间,乃使骑劫代将,而召乐毅。乐毅知燕惠王之不善代之,畏诛,遂西降赵。赵封乐毅于观津,号曰望诸君。
(《史记?乐毅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未尝一日而忘报齐也报:报答,酬谢。
B.先礼郭隗以招贤者礼:礼节。
C.诸侯害齐湣王之骄暴,皆争合从与燕伐齐害:嫉妒。
D.乐毅独留徇齐,齐皆城守。徇:巡行。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明乐毅有军事谋略与才能的一项是(3分)
①及武灵王有沙丘之乱,乃去赵适魏
②齐,霸国之余业也,地大人众,未易独攻也
③尽取齐宝财物祭器输之燕
④乐毅于是并护赵、楚、韩、魏、燕之兵以伐齐,破之济西
⑤乐毅留徇齐五岁,下齐七十余城
⑥乐毅知燕惠王之不善代之,畏诛,遂西降赵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①③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乐毅的祖先乐羊凭借伐取中山国的战功,被魏文侯分封到灵寿,他死后其子孙后代就居住在了那里。
B.齐国多方争战,国力大增,各诸侯国都打算背离秦国而归服齐国。可是齐湣王自高自大,百姓不能忍受。
C.燕昭王征求攻打齐国的意见,乐毅建议采取合纵政策。燕昭王封乐毅为上将军,并授与相印,派他攻打齐国。
D.惠王做太子时就对乐毅不满,他即位后,齐国的田单借此事施行反间计,结果惠王剥夺了乐毅的军权。
小题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l0分)
(1)于是使乐毅约赵惠文王,别使连楚、魏,令赵说秦以伐齐之利。(4分)
(2)然所以不早拔者,闻乐毅与燕新王有隙,欲连兵且留齐,南面而王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1:B
小题1:C
小题1:(1)于是昭王派乐毅去与赵惠文王结盟立约,另派使者去联合楚国、魏国,让赵国用攻打齐国的好处去劝说秦国。
(2)而不及早攻取的原因,听说是乐毅与燕国新即位的国君有隔阂,乐毅想连续不断用兵(故意拖延时间)暂且留在齐国,在齐国面南称王。
本题解析:
小题1:A报复B礼遇C祸害,此处为“以…为祸害”
小题1:③尽取其财物送给齐君,有掠夺的嫌疑,是忠君的表现。⑥表现他有远见,有头脑,非军事谋略。
小题1:授给乐毅相印的是赵惠文王
小题1:(1)约、别使、“以伐齐之利”各1分,句意1分,共4分(2)拔、隙、且、南面而王各1分,句意2分,共6分。
附【参考译文】
乐毅,他的祖先叫乐羊。乐羊担任魏文侯的将领,他带兵攻下了中山国,魏文侯把灵寿封给了乐羊。乐羊死后,就葬在灵寿,他的后代子孙们就在那里安了家。后来中山复国了,到赵武灵王的时候又灭掉了中山国,而乐家的后代出了个有名人物叫乐毅。
乐毅很贤能,喜好军事,赵国人曾举荐他出来做官。到了武灵王在沙丘行宫被围困饿死后,他就离开赵国到了魏国。后来他听说燕昭王因为子之执政,燕国大乱而被齐国乘机战败,因而燕昭王非常怨恨齐国,不曾一天忘记向齐国报仇雪恨。燕国是个弱小的国家,地处偏远,国力是不能克敌制胜的,于是燕昭王降抑自己的身分,礼贤下士,他先礼尊郭隗借以招揽天下贤士。正在这个时候,乐毅为魏昭王出使到了燕国,燕王以宾客的礼节接待他。乐毅推辞谦让,后来终于向燕昭王敬献了礼物表示愿意献身做臣下,燕昭王就任命他为亚卿,他担任这个职务的时间很长。
当时,齐湣王很强大,南边在重丘战败了楚国宰相唐眛,西边在观津打垮了魏国和赵国,随即又联合韩、赵、魏三国攻打秦国,还曾帮助赵国灭掉中山国,又击破了宋国,扩展了一千多里地的领土。各诸侯国都打算背离秦国而归服齐国。可是齐湣王自尊自大很是骄横,百姓已不能忍受他的暴政了。燕昭王认为攻打齐国的机会来了,就向乐毅询问有关攻打齐国的事情。乐毅回答说:“齐国,它原来就是霸国如今仍留着霸国的基业,土地广阔人口众多,可不能轻易地单独攻打它。大王若一定要攻打它,不如联合赵国以及楚国、魏国一起攻击它。” 于是昭王派乐毅去与赵惠文王结盟立约,另派使者去联合楚国、魏国,让赵国以攻打齐国的好处去劝说秦国。由于诸侯们认为齐湣王骄横暴虐对各国也是个祸害,都争着跟燕国联合共同讨伐齐国。乐毅回来汇报了出使情况,燕昭王动员了全国的兵力,派乐毅担任上将军,赵惠文王把相国大印授给了乐毅。乐毅于是统一指挥着赵、楚、韩、魏、燕五国的军队去攻打齐国,在济水西边大败齐国军队。这时各路诸侯的军队都停止了攻击,撤回本国,而燕国军队在乐毅指挥下单独追击败逃之敌,一直追到齐国都城临淄。齐湣王在济水西边被打败后,就逃跑到莒邑并据城固守。乐毅单独留下来带兵巡行占领的地方,齐国各城邑都据城坚守不肯投降。乐毅集中力量攻击临淄,拿下临淄后,把齐国的珍宝财物以及宗庙祭祀的器物全部夺取过来并把它们运到燕国去。燕昭王大喜,亲自赶到济水岸上慰劳军队,奖赏并用酒肉犒劳军队将士,把昌国封给乐毅,封号叫昌国君。当是燕昭王把在齐国夺取缴获的战利品带回了燕国,而让乐毅继续带兵进攻还没拿下来的齐国城邑。
乐毅留在齐国巡行作战五年,攻下齐国城邑七十多座,都划为郡县归属燕国,只有莒和即墨没有收服。这时恰逢燕昭王死去,他的儿子立为燕惠王,惠王从做太子时就曾对乐毅有所不满,等他即位后,齐国的田单了解到他与乐毅有矛盾,就对燕国施行反间计,造谣说:“齐国城邑没有攻下的仅只两个城邑罢了。而所以不及早攻取的原因,听说是乐毅与燕国新即位的国君有隔阂,乐毅连续不断用兵(故意拖延时间)暂且留在齐国,(想)在齐国面南称王。齐国所担忧的,只怕别的将领来。” 燕惠王本来已经怀疑乐毅,又受到齐国反间计的挑拨,就派骑劫代替乐毅任将领,并召回乐毅。当时乐毅本来就明白燕惠王派人代替自己是不怀好意的,害怕回国后被杀,便向西去投降了赵国。赵国把观津这个地方封给乐毅,封号叫望诸君。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贺兰祥字盛乐。其先与魏俱起,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父初真,少知名,为乡闾所重。尚①太祖姊建安长公主。祥年十一而孤,居丧合礼。长于舅氏,特为太祖所爱。虽在戎旅,常博延儒士,教以书传。太祖初入关,祥与晋公护俱在晋阳,后乃遣使迎致之。年十七,解褐②奉朝请,加威烈将军。祥少有胆气,志在立功。寻擢补都督,恒在帐下。从平侯莫陈悦,又迎魏孝武。以前后功,封抚夷县伯。仍从击潼关,获东魏将薛长孺。又攻回洛城,拔之。还,拜左右直长,进爵为公。
十四年,除都督、荆州刺史,进爵博陵郡公。先是,祥尝行荆州事,虽未期月,颇有惠政。至是重往,百姓安之。由是汉南流民襁负而至者,日有千数。远近蛮夷,莫不款附。随机抚纳,成得其欢心。时盛夏亢阳,祥乃亲巡境内,观政得失。见有发掘古冢,暴露骸骨者,乃谓守令曰:“此岂仁者之为政耶!”于是命所在收葬之,即日澍雨。是岁,大有年。州境先多古墓,其俗好行发掘,至是遂息。
祥虽太祖密戚,性甚清素。州境南接襄阳,西通岷、蜀,物产所出,多诸珍异。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梁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③钦其节俭,乃以竹屏风、絺绤④之属及经史赠之。祥难违其意,取而付诸所司。太祖后闻之,并以赐祥。
十六年,拜大将军。太祖以泾、渭溉灌之处,渠堰废毁,乃命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东注于洛。功用既毕,民获其利。
周孝闵帝践祚,进位柱国,迁大司马。时晋公护执政,祥与护中表,少相亲爱,军国之事,护皆与祥参谋。
武成初,吐谷浑侵凉州,诏祥与宇文贵总兵讨之。祥乃遣其军司檄吐谷浑,遂与吐谷浑广定王、钟留王等战,破之。因拔其洮阳、洪和二城,以其地为洮州。抚安西土,振旅而还。进封凉国公。保定二年薨,年四十八。谥曰景。(选自《周书·贺兰祥传》,有删改)
[注]①尚;指娶公主为妻。②解褐:指脱去布衣担任官职。③詧(chá):人名。④絺绤(chī xì):葛布的统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家——家:定居
B.远近蛮夷,莫不款附——款:款待
C.是岁,大有年——年:收成
D.诏样与宇文贵总兵讨之——总:统领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贺兰祥惠民业绩的一组是
[? ]
参考答案:1.B
2.B
3.A
4.(1)周太祖刚人关时,贺兰祥与晋公护都在晋阳,后来(周太祖)才派遣使者接他们到身边来。
(2)到这次重新前往,老百姓因他的到来而感到安心。
(3)当时已经和梁国互通友好,使者往来,官方和私人赠送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古代诗歌鉴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