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八)
2017-07-17 20:58:1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唐诗,回答问题。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②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③。
  注释:①广陵:今江苏扬州。旧游:即故交。②维扬:扬州的古称。③海西头:即扬州,扬州近海,所以说是海西头。
1.结合前两联谈谈作者是如何通过渲染清寥的环境来表现孤寂之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两联侧重写“寄广陵旧游”,试分析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前两联通过写日暮、山深、猿啼、沧江夜流、风吹木叶、月照孤舟的景象,渲染出清寥孤寂的环境,书写黯淡悲凉的情绪,突出作者不平静的情绪和孤寂之感。
2.后两联是作者向朋友倾诉客居异乡的惆怅和孤独之感,抒发了作者思念故土和怀念友人的真挚感情。(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下列各题。(5分)
西江月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该词写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
小题1:有人说“人生几度新凉?”中的“凉”字用得妙,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2分)
答:?
小题2:词中“月明多被云妨”一句意蕴颇丰,请结合本词主旨谈谈你的理解。(3分)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凉”字用得妙。因为它含义丰富、意味深远:(1)指中秋时节天气凉(2)诗人遭贬,感到悲凉(3)人生命运起伏不定,变幻莫测,暗含世态炎凉。(答出1点得1分,答出2点得2分)。
小题2:既再现了当时云遮月的天气状况,又借此抒发了作者被贬之后的孤寂之感和失意后的苦闷心情(1分)。且“月明多被云妨”多指自古贤良多被奸佞陷害,美好的品质常被污浊掩盖,也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理解。(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晚晴[注]
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睛。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注】李商隐自838年身陷党争后,遭到牛党的不断排挤。后来被迫离开京城,跟随郑亚刭桂林当幕僚,获得信任,在得到一些人情的温暖和精神的解放后,暂时过上了一段平静的生活。晚晴指桂林初夏久雨后转晴的一个傍晚。 ?
诗中的“晚晴”有何特殊的人生含义?一个“重”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答:? ?


参考答案:“晚晴”象征着人生中一段虽短暂却美好的时光。从诗人“重晚晴”的“重”字上我们体味到的不是惆怅,而是一种分外的珍重,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下列对该诗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错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qióng)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A.中国闺怨诗一向是含蓄不露,不违温柔敦厚之旨,这首诗的风格也是明快而不直露,含蓄而不晦涩。
B.诗中所出现的意象也是传统的、中国的,如莲花,东风,柳絮,跫音,春帷,小小的寂寞的城,小小的窗扉,青石的街道。
C.诗歌委婉曲折地表现了思妇的怀人心理,描摹出思妇幽闭的内心世界,形象地刻画出一个寂寞女子哀怨的形象。
D.诗歌营造出了别具感情色彩的意境,尽力渲染浓重的愁绪,亲人久别但最终相聚,这些都曲折地表现了出来。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此题需要结合诗句,逐项排查。D项,错在“亲人久别但最终相聚”。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安晚秋
赵嘏
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因。
(1)这首诗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来表现诗题中“晚秋”的特点?抒发了什么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杜牧对这首诗的颔联极为赞赏,因此称赵嘏为“赵倚楼”。请结合诗句内容谈一谈这一联在景物组合上有什么特点?是如何体现“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一文学特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这首诗作者选取了横越关塞的南归雁阵、紫艳半开的篱边之菊、红衣落尽的水中莲花来表现诗题中“晚秋”的特点。抒发了羁旅思归(思乡归隐)的思想感情。(意对即可)
(2)这一联景物组合有见有闻,动静结合。其中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是动态,人倚楼是静态。这一联借景抒情,“残星几点”“长笛一声”渲染了凄清悲凉的氛围,暗合诗人心绪,大雁南归之景与诗人思乡情怀相一致。(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