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十)
2017-07-17 20:58:4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用四字短语分条概括成都茶文化的特点(不超过20字)。(5分)
成都是泡在茶缸里的城市。早在公元前59年,资中人王褒的《僮约》里就记载了在西蜀人家里烹茶的情景:“舍中有客,提壹行酤。烹茶尽具,已而盖藏。”成都的茶馆,民国时期就有400多家,时至今日,已发展到3000多家,从豪华时尚的高档茶楼到街边老树下的露天小茶馆一应俱全,消费少至两三元多到数百元,一年四季生意兴隆。茶倌掺茶有许多绝活,他们可以把装满开水、有一米长壶嘴的大铜壶玩得风车斗转,表演的花样有“蛟龙探海”“飞天仙女”“童子拜观音”……普通花茶和绿茶一般都是用盖碗茶具来喝。茶盖谓天,茶船谓地,茶杯喻人,茶水冲上,盖子一盖,意思就是天地人和,您说多有讲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历史悠久(2)茶馆众多(3)档次多样(4)茶技高超(5)茶具讲究
(五个要点,一点1分,语意相近即可;超过字数酌情扣1~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2分)
译:?
②夫人之相与,俯仰一生。(2分)
译:?
③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2分)
译:?


参考答案:①?恐怕不会让我如愿 违背我的心意让我心中煎熬。(“任”“逆”,各1分)②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相与”“俯仰”, 各1分)③任凭小船飘去,越过那茫茫的江面。(“所如”“凌”,各1分)


本题解析:翻译第一句时注意“任”解释为听任,“逆”解释为违背;第二句时注意“相与”解释为交往,“俯仰”解释为很快;第三句时注意“所如”解释为所往,“凌”解释为越过。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父亲收藏的那些产于不同时代、具有不同造型、来自不同国家的玩具汽车,把小小的书房挤得满满当当,间不容发
B.我们不能因为有姚明等人加盟美国NBA,就妄自菲薄地说,我国的篮球运动足以与欧美篮球强国抗衡了。
C.我俩考虑问题时,他习惯从大的方面着眼,我总是从具体方法入手,虽然南辕北辙,但总能殊途同归。
D.沈从文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因在《边城》中描绘了一个独特的湘西世界,展现了豪爽与浪漫的湘西风情而名噪一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来辨识,然后做出判断。A项“间不容发”: 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指事物之间距离极小。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情势极其危急。这里把这个成语错解为“空间狭窄”的意思了。B项“妄自菲薄”: 过分地看轻自己。此句中“我国的篮球运动足以与欧美篮球强国抗衡了”是一种妄自尊大的说法,怎能说是“妄自菲薄”呢?显然这个成语的使用不合语境。C项“南辕北辙”:心里想往南去,却驾车往北走。比喻行动与目的截然相反。这里把这个成语理解为“差异很大”的意思了。D项“名噪一时”的运用是准确的。故选D。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面这首诗是王禹偁的《村行》,次序被打乱了,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马穿山径菊初黄②万壑有声含晚籁③荞麦花开白雪香④棠梨叶落胭脂色⑤数峰无语立斜阳⑥何事吟余忽惆怅⑦村桥原树似吾乡⑧信马悠悠野兴长
A.⑧①④⑤③②⑥⑦
B.⑧①②③④⑤⑦⑥
C.①⑧④⑤②③⑦⑥
D.①⑧②⑤④③⑥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用语的简明、连贯、衔接能力,语言运用要求简明、连贯、得体,能用最经济的语言材料来传递最大的信息,即用语要简明;同时要注意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连贯和衔接,观察文本的上下文,提高语言运用的连贯与衔接能力。一般用排除法解答此类题目较为简单。本题中,第一步,定韵脚。从律诗的押平声韵可看出,①句的“黄”、③句的“香”、⑤句的“阳”、⑦句的“乡”、⑧句的“长”是韵脚,且首句入韵。⑥句的“怅”不是,因是仄声。第二步,找对仗的两联。从词性相同、结构相同、平仄相对可看出:②与⑤相对,属一联;④与③相对,属一联。第三步,确定首、尾联。从意义上看,①“马穿山径”句是写景的开始,⑧句的“信马悠悠”是穿径时人马的情态,是意思上的承接。⑥与⑦是一问一答,带有总结性质,因此断定①⑧是首联,⑥⑦是尾联。第四步,确定颔联和颈联。利用相黏规则,首联的对句⑧句的二、四、六字的平仄为“仄平仄”,而④句相同部分是“平仄平”,②句相同部分是“仄平仄”,由此可断定②⑤是颔联,④③是颈联。因此,此诗的正确顺序是①⑧②⑤④③⑥⑦。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发帖子?兴高彩烈?乱石嶙峋?急于事功
B.拴马桩?神志不清?拭目以待?情随世迁
C.辨护人?焦躁不安?千篇一律?瓦釜雷鸣
D.座右铭?轩然大波?歌声渺茫?好高骛远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古代诗歌鉴赏》..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