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昭君怨·咏荷上雨【注】
宋·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泛清波。
【注】本词为作者于庭院中午憩后观雨所作。
小题1:词的下阕写雨主要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5分)
答:?
?
小题2:本词上阕写梦中西湖,下阕写池荷清雨,这样写有何妙处?(6分)
答:?
?
参考答案:
小题1::比喻。作者将落在荷叶上的雨点比作“真珠”,把聚在一起的雨水比作“水银窝”。(修辞2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点随荷叶跳动忽散忽聚,在叶窝聚为一汪晶莹的雨水,表达了作者对雨的赞咏和喜爱之情。(分析作用3分)
小题2:本词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上阕虚写梦中西湖急雨,下阕实写醒后池荷清雨。(简析手法2分)用梦中西湖烟雨衬托庭院荷池——西湖烟雨之美是公认的,而词篇暗示院中的雨荷有着同样的魅力。词人构思巧妙,借助想象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表现生活的惬意和闲适,深化了主题。(分析作用3分)
本题解析:
小题1:“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这两句是说,雨点聚多了,聚成水银般的一窝,此时叶面无法承受它的重量,叶上的积水便泻入池中。作者把荷叶上面晶莹的雨点比作真珠,说这些真珠随着荷叶的跳动忽聚忽散,最后聚在叶心,就像一窝泛波的水银。水银”二字作比喻,形象地写出水珠在荷叶上滚动聚合的状貌。这些描写动荡迷离,而且比喻新颖,都是“人所未言”者。
小题2:一开始反从“午梦”入笔,起手便不同凡响。假如是梦见阴雨倒还罢了,谁知梦见的正是满湖烟雨,氤氲香气,作者正在这迷人的环境里荡舟花底。——这些描写好像跟主题风马牛不相及,其实是用西湖烟雨衬托庭院荷池:西湖的美景是公认的,那么词篇就已暗示给你,院中的雨荷有着同样的魅力。更何况梦中的香正是院池荷花的清香呢!散发的“梦初惊”后该是知道身在家中了,然而他却以为还在扁舟,因为他把荷上雨声误作成了雨打船篷声。这里描写已醒未醒的境界,既自然,又别致,而且更加缩短了西湖与院池的距离。“却是”以下完全离开梦境,并在上半阕已打好的基础上开始了对“荷上雨”的正面咏写。作者用变幻的手法,把“稍纵即逝”“转瞬即改”的景象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词篇的形式同内容一样,活泼而不受羁绊,也体现了杨万里“活法”在抒情写景方面的特殊作用。
点评:本诗鉴赏更多的是鉴赏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因此,在做题之前应该首先分析从哪个角度考虑,才能有的放矢。同时不仅仅要点出表现手法,更应该把侧重点放在分析表现手法的妙处。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小题1: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5分)
小题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或:借景抒情。通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别之情。)(5分)
小题2: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6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从鉴赏艺术手法的角度来把握诗歌情感。从二句和三四句都能看出,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手法,移情于物,将柳和黄莺人格化,通过二者对诗人的留恋来表达他对此地的不舍。
点评: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前提是要明确诗歌运用了哪种或哪些表现手法,然后注意题干所问是对整首诗而言还是就个别诗句而言,据此找出并结合诗句展开赏析,然后再答出表达效果和诗人感情。
小题2:试题分析:本题以品味关键字词的形式,考查对诗歌语言的鉴赏。二句写柳条的动作,因其长而软,故能“系”,四句主要是黄莺的叫声,因其叫声婉转,故作者感到离情依依。
点评:炼字是诗歌鉴赏的重点内容,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要放在具体的诗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分析,首先要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然后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最后点出该字的表达效果,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读下面的唐诗,完成文后问题(共6分)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①如何理解诗题中“怀远”的含义?诗中哪个句子点明“怀远”的含义?
②诗中“情人”指的是谁?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他当时的心情?
参考答案:
【小题1】 “怀远”就是怀念远方亲人的意思;“天涯共此时”是写怀远。
【小题2】诗中的“情人”是诗人自己;他当时的心情很清楚:思念亲人,他眼见一轮明月冉冉升起,清辉洒遍大地,不由得想起远在天边的亲人,认为他们大概和我一样,也在仰望明月吧!诗人由景入情,以明月作媒介,曲折地道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含蓄而又富于深情。
本题解析:
【小题1】首先根据诗的题目“望月怀远”,可以推断这是一首因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的诗。诗的首联“海上生明月”是写望月,而“天涯共此时”是写天涯都在这个时间,是怀远。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意思是说自己是个有情之人。虽然同沐清辉,却难以相见,
难抑的思念使得他整夜不能入睡。他熄灭灯烛,爱怜地看着那一地清辉,披衣来到院里,走进清辉之中,不觉得夜露沾湿了衣裳。想抓一把月光送给亲人却不能够,只好盼望在梦中与远方的亲人相见了。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
丰乐亭游春三首(其二)
欧阳修
春云淡淡日辉辉,草惹行襟絮拂衣。
行到亭西逢太守,篮舆注酩酊插花归。
丰乐亭游春三首(其三)
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尽,来往亭前踏落花。
注:篮舆:竹轿。
(1)“草惹行襟絮拂衣”是写春景名句,试析“惹”与“拂”两字使用的妙处。
(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后两句是如何表达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的。
参考答案:(1)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惹”有招惹之意,写出了春草茂盛,生机勃勃,主动牵惹游人衣襟的样子;“拂”有轻轻拂过之意,写出柳絮纷飞,洒落在游人身上的样子。这两个字写出了春意撩人、春色依依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2)第一首诗中借对太守插花醉归形象的塑造,侧重写醉春之态;第二首则通过对天已暮、春将归时,游人不管这些,依旧踏花赏春情况的描写,将诗人对春天的眷恋之情写得缠绵酣畅。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小题1】这首诗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试作简要分析。(4分)
【小题2】第三联写景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试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这首诗通过繁露、寒月、疏竹、石泉、山鸟等意象,(2分,答出4个即可得2分)生动地勾画出了幽深、寂静的月夜景色,营造了凄清、寂寞的意境。(2分)
【小题2】以动(声)衬静。(1分)用越远越清晰的泉水声和偶尔一喧的鸟鸣,反衬环境的清远、幽静和空旷,渲染了静谧的气氛(1分)表达了诗人孤独愁苦的心情。(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这是一道分析意境的题目。意境是由意象组成,所以第一步先找出诗句中的景物,首联中有“繁露”“西园”,颔联有“寒月”“疏竹”,颈联有“石泉”“山鸟”等;第二步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再结合作者的情感来感悟构成的意境,“露”是“繁”,“月”是“寒”,“竹”是“疏”,“泉”是“响”,“山鸟”是“喧”;将这些景物合到一处,营造的意境自然是凄清、冷落、寂寞。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本题是考查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包括:修辞手法、描写手法、表现手法、抒情手法。题干中问的是“第三联的写景手法”,这个提示很明显,是写景的技巧,主要有动静、虚实、感官、空间等等。“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这两句的景物有一个共同特点是“响”和“喧”,联系整首诗歌,可以发现是“中夜”,诗人“起望西园值月上”,此时是寂静的,那写石泉的“响”和山鸟的“喧”定然是衬托这夜晚的静,与“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