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征:谋取
B.二王我将有所遇焉——遇:契合,投合
C.怀利以相接——接:交接,交往
D.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徒:弟子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季氏将伐颛臾》一文,完成后面问题。
?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解释全部正的是(? )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既来之,则安之。
A. 危险∕颠簸∕搀扶着∕安定?
B. 危害∕扑倒∕搀扶着∕使……安定
C. 不稳定∕扑倒∕搀扶着∕安定?
D. 不稳定∕跌倒∕搀扶着∕使……安定
2、下列“是”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无乃尔是过与??
B.?是社稷之臣也
C.?是谁之过与??
D.?夫如是,故远人不服
3、下列成语中,属于从《论语》中引申出来的有(? )项
A. 祸起萧墙?
B. 望洋兴叹
C.?井底之蛙?
D.?五十步笑百步
4、本文中,孔子批评冉有、季路推卸责任的态度,最有力的话是(? )
A?颛臾是鲁国的社稷之臣
B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C 作为家臣却“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D?季氏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蔷之内”
5、划线部分采用了那些论证方法?孔子说“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有什么深刻含义?请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A
3、A
4、C
5、类比、比喻、引用;一是将季氏比作虎兕,将颛臾比作龟玉;“虎兕出于匣”比作季氏攻打颛臾;“龟玉毁于椟”比作颛臾被季氏消灭。二是将冉有、季路比作看守人,虎兕出笼行凶,龟玉被毁,都是看守人不可推卸的责任。含蓄地批评了冉有、季路的失职。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
文翁,庐江舒人也。少好学,通《春秋》,以郡县吏察举。景帝末,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见蜀地辟陋有蛮夷风,文翁欲诱进之,乃选郡县小吏开敏有材者张叔等十余人亲自饬厉,遣诣京师,受业博士,或学律令。减省少府用度,买刀布蜀物,委计吏以遗博士。数岁,蜀生皆成就还归,文翁以为右职,用次察举,官有至郡守刺史者。又修起学宫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宫弟子,为除更徭,高者以补郡县吏,次为孝悌、力田。常选学宫僮子,使在便坐受事。每出行县,益从学宫诸生明经饬行者与俱,使传教令,出入闺阁。县邑吏民见而荣之,数年,争欲为学宫弟子,富人至出钱以求之。由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至武帝时,乃今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宫,自文翁为之始云。
文翁终于蜀,吏民为立祠堂,岁时祭祀不绝。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选自《汉书·循吏传》)
写出下列加粗词在句中的意思。
(1)遣诣京师(? )
(2)用次察举(? )
(3)县邑吏民见而荣之(? )
(4)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 )
参考答案:(1)诣:到,往
(2)次:按照
(3)荣:以……为荣
(4)比:与……等同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梁彦光字修芝,安定乌氏人也。祖茂,魏秦、华二州刺史。父显,周荆州刺史。
彦光少岐嶷,有至性,其父每谓所亲曰:“此儿有风骨,当兴吾宗。”七岁时,父遇笃疾,医云“饵五石可愈”,时求紫石英不得,彦光忧瘁,不知所为。忽于园中见一物,彦光所不识,怪而持归,即‘紫石英也。亲属成异之,以为至孝所感。魏大统末,入学,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周受禅,迁舍人上士。武帝时,累迁小驭下大夫。母忧去职,毁瘠过礼。未几,起令视事,帝见其毁甚,嗟叹久之。后为御正下大夫,从帝平齐,以功授开府、阳城县公。宣帝即位,拜华州刺史,进封华阳郡公,以阳城公转封一子。后拜柱国、青州刺史。属帝崩,不之官。
隋文帝受禅,以为岐州刺史,兼领宫监,甚有惠政,嘉禾连理,出于州境。上嘉其能,下诏褒美。后转相州刺史。彦光前在岐州,其俗颇质,以静镇之,合境大安,奏课连最,为天下第一。及居相部,如岐州法,邺都杂俗,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政。上闻而谴之,竟坐免。岁余,拜赵州刺史。彦光曰:“臣前待罪相州,百姓呼为戴帽饧[注]。臣自分废黜,无复衣冠之望,不谓天恩复垂收采。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上从之,复为相州刺史。豪猾者闻彦光自请来,莫不嗤笑。彦光下车,发摘奸隐,有若神明,狡猾莫不潜窜,合境大骇。初,齐亡后,衣冠士人,多迁关内,唯技巧商贩及乐户之家,移实州郭。由是人情险詖,妄起风谣,诉讼官人,万端千变。彦光欲革其弊,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常以季月召集之,亲临策试。有勤学异等,聪令有闻者,升堂设馔:其余并坐廊下;有好诤讼惰业无成者,坐之庭中,设以草具。及大成当举,行宾贡之礼,又于郊外祖道,并以财物资之。于是人皆克励,风俗大改。
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孔子庙中韩伯瑜母杖不痛,哀母力衰,对母悲泣之像。通遂感悟,悲愧若无容者。彦光训喻而遣之,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吏人感悦,略无诤讼。卒官,赠冀定瀛青四州刺史,谥曰襄。(节选自《隋史·循吏列传》)
【注】戴帽饧:谓虽戴帽像个人,但柔软如饴糖。比喻软弱无能。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
A.彦光忧瘁——瘁:劳苦,憔悴
B.母忧去职——忧:母亲的丧事
C.未几,起令视事——视事:治事,任职
D.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将:将要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梁彦光治政效果的一组是(? )
①嘉禾连理,出于州境
②合境大安,奏课连最
③吏人感悦,略无诤讼
④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
⑤有规检,造次必以礼
⑥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
A.②⑤⑥
B.①③⑤
C.①②⑥
D.②③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彦光年轻时就性情淳厚,他的父亲很看重他,认为他将来一定能使他们的家族兴盛起来。
B.梁彦光颇具治理才能,他的政绩深得皇上赞赏,曾不止一次受到封赏,历任秘书郎、舍人上士、小驭下大夫、华州刺史、青州刺史、岐州刺史、相州刺史等职。
C.梁彦光生性执著,不肯屈服。在相州时有人作歌谣说他没有治理才能,使得他获罪免官,但他后来自请再回相州任职,虽遭相州强横狡猾而不守法度之人嗤笑,但却毫不退缩。
D.梁彦光在相州任上时,自己出资聘请大儒,用圣哲之书教化百姓,使百姓都能够自励,风气大为改观。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彦光下车,发摘奸隐,有若神明,狡猾莫不潜窜,合境大骇。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C
3.B
4.(1)彦光一上任,就揭发奸邪之人及其隐藏的罪行,如神明一般明察秋毫,从此狡诈之徒没有不潜逃的,相州全境大为震惊。
(2)有一个滏阳人叫焦通,喜欢酗酒,侍奉父母欠缺礼数,被堂弟告上公堂。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胶州柳西川,法内史之主计仆也。年四十余,生一子,溺爱甚至。纵任之,惟恐拂。既长,荡侈逾检,翁囊积为空。无何,子病,翁故蓄善骡,子曰:“骡肥可啖。杀啖我,我病可愈。”柳谋杀蹇劣者。子闻之,大怒骂,疾益甚。柳惧,杀骡以进,子乃喜。然尝一脔,便弃去。病卒不减,寻死,柳悼叹欲绝。
后三四年,村人以香社登岱。至山半,见一人乘骡驶行而来,怪似柳子。比至,果是。下骡遍揖,各道寒暄。村人共骇,亦不敢诘其死。但问:“在此何作?”柳子拱手曰:“适有小故,不暇叙间阔,明日当相谒。”上骡遂去。厌旦俟之,子果至,系骡厩柱,趋进笑言。众曰:“尊大人日切思慕,何不一归省侍?”子讶问:“言者何人?”众以柳对。子神色俱变,久之曰:“彼既见思,请归传语:我于四月七日,在此相候。”言讫,别去。
众归,以情致翁。翁大哭,如期而往,自以其故告主人。主人止之,曰:“曩见公子,情神冷落,似未必有嘉意。以我卜之,殆不可见。”柳啼泣不信。主人曰:“我非阻君,神鬼无常,恐遭不善。如必欲见,请伏椟中,察其词色,可见则出。”柳如其言。既而子来,问曰:“柳某来否?”主人曰:“无。”子盛气骂曰:“老畜产那便不来!”主人惊曰:“何骂父?”答曰:“彼是我何父!初与义为客侣,不意包藏祸心,隐我血资,悍不还。今愿得而甘心,何父之有!”言已出门,曰:“便宜他!”柳在椟中,历历闻之,汗流接踵,不敢出气。主人呼之出,狼狈而归。
异史氏曰暴得多金何如其乐所难堪者偿耳荡费殆尽尚不忘于夜台怨毒之于人甚矣!
(《聊斋志异·柳氏子》)
【注】厌旦:黎明。?夜台:坟墓,也指阴间。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比至,果是?等到
B.适有小故,不暇叙间阔?广大
C.隐我血资,悍不还?凶狠
D.汗流接踵,不敢出气?脚跟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法内史之主计仆也?②何父之有
B.①村人共骇,亦不敢诘其死?②自以其故告主人
C.①翁大哭,如期而往?②主人呼之出,狼狈而归
D.①众归,以情致翁?②以我卜之,殆不可见
7.下列句子属于疑问句代词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A.在此何作
B.言者何人
C.何不一归省侍
D.彼是我何父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西川四十余岁才生儿子,溺爱异常,言无不从。儿子生病,要把家中那头肥壮骡子
杀来吃,柳西川想换一头瘸腿的,儿子便寻死觅活。
B.柳氏子死去几年后,村里人却在泰山见到了他。他骑着一头骡子,对村里人颇为客气,
谦恭有礼,谈笑寒暄,但一谈起他父亲就变了脸色。
C.柳西川跑到泰山想见儿子,客店主人认为神鬼无常,劝他先藏起来。柳氏子满怀仇恨
陈说的一番话语,令藏在柜子里的柳西川冷汗淋漓。
D.作者认为,一下子得到很多钱财当然快乐无比,可偿还起来就不那么好受了;而将家
产几乎破费净尽,到了阴间还念念不忘,这怨恨也太厉害了。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3分)
异史氏曰暴得多金何如其乐所难堪者偿耳荡费殆尽尚不忘于夜台怨毒之于人甚矣!
(2)翻译下面的句子。(7分)
①既长,荡侈逾检,翁囊积为空。
②彼既见思,请归传语:我于四月七日,在此相候。
参考答案:5.B
6. C
7. A
8. A
9.(1)异史氏曰/暴得多金/何如其乐/所难堪者偿耳/荡费殆尽/尚不忘于夜台/怨毒之于人甚矣!
(2)①等到儿子长大,生活放荡奢侈,不受约束,柳翁的积蓄被他花得精光。(关键词“为”)
②他既然思念我,请你们回去传个话,说我四月七日,在这里等候他。(“见”“相”)
本题解析:5.阔:久远。
6. 而:表示修饰关系A之:的/用在宾语和谓语之间,表示提宾,不译B其:他的/其中的D以:介词,把/依照,根据。
7. “何作”为“作何”,作什么,“何”为前置宾语。
8.柳氏子是“大怒骂”;“寻死”意为“不久死去”。
9.无
【参考译文】
山东胶州有个叫柳西川的,是法内史负责算账的仆人,年龄四十多岁,才生下一个儿子,他对儿子十分溺爱,放纵他,只怕违背了他的心意。等到儿子长大,生活放荡奢侈,不受约束,柳翁的积蓄被他花得精光。没多久,儿子生病。柳翁原本喂养了几头骡子,儿子说:“骡子肉好吃,杀了它给我吃,我的病就可以好了。”柳翁想杀那只跛腿的骡子,儿子听说后,就发火大骂,病更加沉重。柳翁害怕,把肥骡子杀了给他吃,儿了这才高兴起来。但他只尝了一块骡子肉就扔掉了,病终于没有减轻,不久就病死了。柳翁悲伤得要死。
过了三四年,村里人到泰山进香,走到山腰时,看见一人骑着骡子很快走来,很像柳翁的儿子。等他到了跟前,果真是这样。柳翁的儿子下骡向大家一一作揖,说了客套话。村里人都很害怕,也不敢问他死后的情况,只问:“你在这里干什么?”柳翁的儿子拱着手说:“刚巧有点小事,没有时间叙说离情别绪,明天再来拜见。”说完骑上骡子走了。第二天清晨,大家在旅馆等着他,柳翁的儿子真的来了。他把骡子系在马棚的柱子上,快步走进来与大家谈笑。大家对他说:“你的父亲日夜思念你,你怎么不回家看看呢?”柳翁的儿子惊讶地问:“你们说的是谁?”大家说是柳西川。柳翁的儿子一听,神色都变了,过了很久才说:“他既然思念我,请你们回去传个话,说我四月七日,在这里等候他。”说完,便告别了。
大家回村后,把这些情况告诉了柳翁。柳翁大哭了一场,按约定的日子前往那家旅馆,把儿子的往事告诉旅馆主人。主人阻止他说:“前些日子看你的儿子,神情冷淡,好像不一定有善意,以我推测,恐怕不宜相见。”柳翁流着泪不相信。主人说:“不是我阻止你见儿子,要知道神鬼无常,恐怕遭遇不测。如果你一定想见他,请藏在柜子里,等他来,观察他的语言和神色,觉得可以见你就出来。”柳翁按他的话做了。不久,柳翁的儿子来了,开口问道:“柳某人来了吗?”主人回答说:“没有。”柳翁的儿子非常气愤,骂道:“老畜牲,他怎么就没有来!”主人吃惊地问:“为什么骂你父亲?”他回答说:“他是我什么父亲!当初他和我是商客伴侣,没想到他包藏祸心,藏了我的血汗钱,非常凶狠不肯还我。现在我要杀了他才甘心,他哪里是什么父亲!”说完就出了门,还说道:“这回便宜了他。”柳翁在柜子里听得清清楚楚,冷汗一直流到脚后跟,不敢出一口气。主人叫他出来,他狼狈不堪地回家去了。
异史氏说:“突然得到许多钱财,有什么比这样更快乐?不过,最难承受的就是偿还罢了。将家产破费几乎净尽,到了阴间还不忘记,对人的怨恨也太厉害了!”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