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用》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二)
2017-07-17 21:13:5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5分)
不久前,《中国青年报》报道,读10本学校推荐的名著并通过考试,可以得到两个学分——这是西南大学推行的一项新规定。这个规定一经颁布,就引发了争议,赞成者和反对者都不在少数。
即将成为大学生的你对于西南大学的这项新规定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不少于10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示例一:用“读名著拿学分”来激励学生读名著,很有意义。(1分)首先,名著不仅是精美的文学大餐,更饱含历史、社会等艺术文化价值。让名著走进大学生的精神生活,使之更加奋发向上。(2分)其次,读书也需要刺激,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从读书中尝到甜头,既读了名著又拿到了学分,这样读书兴趣才能不断增强。(2分)示例二:“读名著拿学分”带有强制性质,不宜提倡。(1分)首先,古今中外名著浩如烟海,10部名著难以囊括。各人读书的兴趣爱好不同,强制性“推荐”易使人产生抵触情绪。(2分)其次,被动读书,味同嚼蜡,徒有形式,难收实效。应提倡自由阅读,阅读量达到要求即可,检测手段可以多元化,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养成自觉阅读名著的习惯。(2分)
(若有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本题解析:本题中,西南大学的新规之所以引发争议,根源不在于读名著,而在于“学校推荐”“考试”和“学分”。“学校推荐”使阅读的名著有了质量保证,但也难免有片面性;“考试”和“学分”虽然保证了阅读的积极性,但也可能使阅读带上功利性。考生只有分析出这样的评论关键点,才能使自己的评论既做到观点明确,也能做到合乎情理,自圆其说。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各组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归根结底 旁征博引 莫衷一是 舐犊情深
B.察言观色 胜卷在握 美轮美奂 醍醐灌顶
C.孺子可教 随遇而安 铩羽而归 相形见拙
D.运筹帷幄 励精图治 咳不容缓 沧海桑田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
(1)??,嘈嘈切切错杂弹,?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白居易《琵琶行》)
(2)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而又和羡乎?(苏轼《赤壁赋》)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总是离人泪。(王实甫《西厢记》
推此志也,?。(《屈原列传》)


参考答案:
(1)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2)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苏轼《赤壁赋》)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王实甫《西厢记》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矣。(《屈原列传》)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语言运用题  下面一段话中有两处用词不当,在甲、乙后的横线上分别写出运用不当的词语,并在后面的刮号中填上用词不当的原因(从文后提供的四个选项中选出,将字母填入刮号)。
某学校请一位全国著名的科学家来作报告,经办的同志给这位科学家去了一封信,信中说:"请您来讲一次,想来你也会觉得荣幸的。"报告完了之后,又给这位科学家写信说:"您的报告对我们有些帮助,特此致谢。"
A.颠倒了与对方的相互位置。
B.弄错了词义的感情色彩。
C.误解了词义的轻重大小。
D.造成了成份间的不相搭配。

甲、不当之处                        ,原因(        )
乙、不当之处                        ,原因(         )


参考答案:
甲、不当之处 "荣幸",原因(   A     )
乙、不当之处  "有些",原因(   C     )


本题解析:见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



5、语言运用题  阅读茨威格有关文学创作的四段论述,概括其文学观。不超过20字。(5分)
我最初发表的一些中篇小说带有洒过香水的纸张气味。那些作品是在全然不了解现实的情况下写的。
多看、多学,然后才开始真正的创作!不要带着仓促写成的作品来见这个世界,而要首先了解这个世界的本质。
现实中最戏剧性的瞬间要远远超过和高于任何艺术形式中的现实。
永远喜欢恶作剧的现实,总是能找到最令人开心解颐的点子,因为它比任何想象力丰富的作家更大胆。


参考答案:
文学源于现实,现实高于文学。


本题解析:答题时,要注意异中求同,抓住每段话中共性的话题,即“现实”和“创作(文学)”,然后理顺清二者的关系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