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常见题型》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7-17 21:27:2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我们经常体会着某一个人的目光落在身上或心上的那种灼烫感、尖锐感、潮湿感、温暖感、压迫感……一个人的目光,据说是有重量、有质量的。
请以“?的目光”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参考答案:答案不一,属于开放性题。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写作题  作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24岁的重庆姑娘陈静林是一个聪明且有爱心的人,在帮助邻居和同事排忧解难的过程中她机敏地捕捉到商机,“二伴一”家政公司应运而生,并且一年就赚了50万。这个“二伴一”,意思是两个老人伴一个孩子或一个家庭,公司雇员全部是50岁以上的爷爷奶奶。公司开业以后,“出租”爷爷奶奶大受欢迎,甚至教授夫妇、外国老人也来应聘,生意十分兴隆。
从“二伴一”家政公司的生意十分兴隆可以看出,当今社会,不少家庭急需“爷爷奶奶”的亲情,这一现象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你根据自己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这是一个材料作文题,材料的本身可以给考生提供多个方面的理解,如,可以从“呼唤亲情”的角度去理解,也可以从“善于抓住商机”的角度去思考。但材料之后“当今社会,不少家庭急需‘爷爷奶奶’的亲情,这一现象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这一提示语,却对立意的范围作了必要的限制。这里,明确地提出了“急需亲情”的社会现象,因此,立意构思时就只能从“亲情”的角度去思考,如果从“善于抓住商机”的角度去立意,就不符合命题的要求。其实,“亲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大家应该有话可写。写作时,可以从下面几个角度去构思:
思路一:从表现亲情的无私与伟大的角度去写。这就需要我们从平凡的生活中找出动人的细节、感人的瞬间,通过对细节或场景的描写来表达自己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
思路二:从亲情给予人们的无穷魅力的角度去写。写“亲情”,关键是需要突出一个“情”字,这样才有可能感染读者。要展示亲情的魅力,最好是叙述一个感动人心的故事,通过故事的本身去感动读者。
思路三:从人们渴望或呼唤亲情的原因的角度去写。渴望亲情、呼唤亲情,是因为当今社会存在着亲情的缺失的现象,因而人们“渴望”、人们“呼唤”。这就需要我们在“渴望”或“呼唤”两词上去做文章。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善于奔跑的非洲豹追捕猎物时,不是立即将其咬死,而是有意放生,然后驱逐尾随而来的豹崽追赶失魂落魄的猎物。小豹追赶一阵若停止脚步,母豹则含怒张开大嘴,毫不留情地嘶咬小豹。小豹开始惊叫躲闪,但很快领悟到母豹的意图,又抖擞精神奋力狂追那死里逃生的猎物。
请以“母豹教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参考答案:无


本题解析:定向话题含有一定的内涵指向,包括中心式指向和意向式指向。中心式指向就是话题点明作文的主旨,如2000年“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或者指明写作的意向,如2001年的“诚信”规定了话题作文的中心走向,如果从“健康”、“美貌”、“机敏”、“才学”、“金钱”、“荣誉”等方面,或从艄公说的“有弃有取,有失有得”的角度来谈论,便脱离了指定的话题。话题作文是开放性的,“定向”是相对而言的,因此即使面对定向话题,也要努力拓展写作思维。比如这道题,除了与话题保持同向(赞同“母豹教子”的做法)这条路子可走外,还可以根据话题的实际情况,或运用逆向思维出新(否定“母豹教子”的做法),或在遵从定向的基础上对部分话题提出异议(“母豹教子”出发点是好的,但做法不可取),更可以对话题作进一步的同向挖掘(豹教子易,人教子难)。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当今世界,无论是人与人之间,还是国与国之间,都竞争激烈。竞争促进了发展,推动了进步,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果……请以“直面竞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上海和香港大学生的竞争能力
三十多名浸会大学学生参加完为期四星期的“大都会经验·上海九八”交流实习活动后,亲身体验了上海与香港的竞争力,大部分同学认为香港大学生的竞争力不及上海大学生。这些浸大学生曾于七月到上海多家工商机构实习,体验当地社会文化及工商业运作,并与上海同济大学的师生进行交流。
且听以下同学的感受。首先是语言能力的比较。“上海大学生英语水平挺高的,普通话自不在话下,比好多香港大学生好得多,还有上海话,有的人还学第四种语言,例如日文等。”浸大中国贸易系的谢丽仪说。该交流团的团长张光美深有感触地透露:“我在上海基督教青年中心为中心的会员和外籍教师当翻译,但大部分当地会员都有一定的英文沟通能力,所以实际上需要我翻译的并不多。”上海大学生英语水平有多好呢?浸大政治与国际关系系学生关仲贤这样分析:“他们书写和阅读的能力较强,听和说较弱。”跟着比较两地大学毕业生在职进修的好学程度。宗教系学生许教民印象深刻地回忆道:“我实习的上海东方商厦有八成员工利用晚间进行进修。上海的朋友曾好奇地问我为什么在香港读完大学后一般不去进修。”何丽盈亦是中贸系学生,她认为上海人很刻苦耐劳。她进一步补充:“上海人明白一定要向上争,否则就会被淘汰。”许教民解释上海人会居安思危,并坚信想晋升,一定要有学历。薛慧沁是应届毕业生,她笑言去了上海后,受了上海人的好学态度的感染,打算工作一两年后攻读硕士。
话说回来,香港大学生有创意及敏锐的商业头脑似乎比内地人稍胜一筹。这群浸大学生普遍认为个人在人事方面较为主动,市场触觉也比上海人更敏锐。港人普遍有较强的商业意识。另外,他们也感觉到上海人在仪表、礼貌方面不及香港人。毕竟香港近数十年的发展比上海较为国际化。
三言两语甚难为上海和香港的比较定下结论。不过有两点是可肯定的。其一上海大学生是百中甚至千中挑一的国家级精英,而香港目前入读大学并不是太难,大约两名预科生有一名可以成为大学生。其二城市干劲,上海市民对上海的发展很有信心,单看浦东的干劲已可略见一斑,而港人对现时本港经济环境的信心仍有待提高。 
简评:这是发表在香港报纸上的一篇说明性文字。仅读了标题,我们就可以捕捉主要信息: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上海和香港大学生的竞争能力;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是比较法。


本题解析:
看到这个话题,我们会很自然地想到“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格言。“竞争是社会发展的催化剂”,它是促进人类文明的动力。我们有幸处在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在引进竞争的机制。竞争的机制意味着每个人都有均等的竞争机会。一个引进了竞争机制的单位才会焕发出勃勃生机。
每一届奥运会,都会有运动员打破世界纪录,这是竞争的结果,是竞争促使运动员挑战极限,创造辉煌。
“三个和尚没水吃”,这就是缺乏竞争的弊端。一个集体中,如果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没关系,那么这个集体就是一个瘫痪的集体。
竞争意味着机会,也意味着危机。有些企业在竞争中发展壮大,有些企业在竞争中惨遭淘汰。企业兴衰的关键不是人的问题,是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是人的观念、魄力、智慧和才干的竞争。
如果写议论文,可以写竞争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竞争要遵守公平原则和职业道德。如果写记叙文,我们可以以小见大。


本题难度:一般



5、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成长”是一个关乎教育、人才乃至整个社会的话题。每个学生都渴望知道自己该如何走向成功,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尽快成材,每个老师都期盼自己教出的学生早日取得喜人的成绩。成功不能等同于成长。成功是目标,成长是到达目标的道路。这条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有的人没能坚持到终点,有的人在挫折面前选择了软弱和妥协,也有的人用正确的方法和坚定的信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
  要求:(1)以“成长与成功”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2)立意自定,题目自拟。(3)不少于700字。(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