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常见题型》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二)
2017-07-17 21:39:3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当虹看见弧形的石桥时,对它说:“我的大地上的姐妹,你比我的生命长。”
石桥回答说:“你那样美,在人们心目中是永恒的。”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从虹和桥的对话所想到的
学习之道何其长也,我们应该多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啊!“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教育我们要注意发现和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不用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愿意不断地学习别人的优点,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同时又引导我们要懂得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这样不仅有利于个人进步。同时用自己的长处来比别人的短处,既不利于个人进步,还影响团结。
在当下突现个性的时代,我们认为,取己之长,补人之短更是一种境界。
首先,要正确认识"取己之长,补人之短"的正确含义,就是要彰显自己美好的一面给大家,督促后进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中国是一个崇尚中庸的国度,"韬光养帏"等等成语教育我们要谦虚,不要显贵等等,其实现实中"取己之长,补人之短"更多的是用于到教育行业,每名教师应该彰显出自己的业务知识,最美好,最渊博的一面给学生,促进学生的求知欲.
其次要正确区分,"取己之长,补人之短"与好为人师的的区别。
再次"取己之长,补人之短""取己之长"要有货可取,有经可取,等等,这就要我们不断在学习中不足能量等等.
每个人都有优点也有缺点,我们要学会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也就是说,我们要学会借鉴他人的优点,以补上自己的短处。那样,我们才会完美。
取人之长是非常有意义的。有一个名人曾说过:“月亮偷走了太阳的光,但她拥有阳光不可替代的价值,月亮的地位便得到了人们的认可。”由此可见,取人之长后用在自己身上同样可以得到别人的认可。
取人之长但不要“照抄”别人。古时有一个人叫黄慎。他拜了当时的名画家上官周为师。他学习起来非常勤奋。不久,别人听说黄慎学成了手艺。他的几个好朋友就过来欣赏他作的画。于是黄慎拿出了自己非常满意的作品,供自己的好朋友欣赏。可他的朋友却认为这是上官周的画。为此,他再三地做出了解释。可别人就是不相信,这件事情发生之后,黄慎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上官周的画有自己的风格,我是学了他的画,可那不过是“照抄”罢了,我的画作没有自己的风格。从此以后,在他努力学习上官周的画的同时,注意形成自己画作的风格,终于学有所成。有一次,他画了一幅《纤夫》。别人都说道:“这才是你黄慎的画啊。”由此可以看出,要有所成就,光会把别人的“拿来”还不够,还要像黄慎一样,注意把拿来的东西真正变为自己所有的东西,那才算是成功了。
《诗经》中这样说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说的是一点没错啊,但我们在借鉴他人的同时,还要学会如何把他人真正变为自己的所有,这就要靠智慧了。


本题解析:这是寓言性的材料作文。这则寓言材料是由虹与桥的对话来表达寓义的。对此要认真把握虹与桥对话的内容,并把握其实质。虹和桥各有优点,它们优点是:赞美别人不夸耀自己,表现了可贵的谦虚美德。本题除诗歌外,文体自选,因此可以写成议论文或者记叙文。如果写成议论文,赞美别人不夸耀自己,表现了可贵的谦虚美德,这可以作为全文的中心论点。并可按照"总分结构"、"对比论证",可以设以下几个论段:①谦虚的人总能看到别人的优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②骄傲的人往往躺在自己的成绩簿上沾沾自喜,固步自封。③谦受益,满招损。如果写成记叙文,上述中心论点,也可以作为文章的主旨,通过对人和事的具体记叙,来表现这一主题,只是记叙时要有描写。


本题难度:一般



2、写作题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漫画大师丰子恺曾挥毫画了幅《卖羊图》:一个农人牵着两只羊,到羊肉馆卖给老板。一位农民看了却连连摇头,笑着说:“多画了一条绳子。”丰子恺仔细看看自己的画:两条绳子牵两只羊,哪里多了绳子?这时,那个农民告诉他:“牵羊只需牵头羊,不管多少只,只要一条绳子就够了!”丰子恺叹服。
对于现实生活中这种“牵头羊”的现象,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议论文或记叙文。(2)题目自拟。(3)不少于700字。(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作文立意参考:
1.不随波逐流,应走自己的路或不盲从,应有主见
2.领导或榜样的带头作用
3.解决问题时,应善于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4.善于发现规律,并为我们所用
5.做事讲究方法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清末封疆大使左宗棠告老还乡,在长沙大兴土木,为子孙后代留下豪华府第,他总怕工匠偷工减料,亲自拄着拐杖到工地督工,这儿摸摸,那儿敲敲。有位老工匠看他如此不放心,就说:大人,放心吧。我活了这么大一把年纪,在长沙城造了不知多少府第,从来没有倒塌过,但屋主易人却是经常的事。左宗棠听了,不觉满面羞愧,叹息而去。
阅读上面的材料,在全面理解材料含意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参考答案:答案不一,属于开放性题。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写作题  请以“推挤”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参考答案:
推挤?
我是一条游鱼,却向往海平面上方的那片天空。
——题记
仰望,并不代表享受,挣扎在海中,我拼命地努力向前,却被逆流狠狠地冲回。痛楚一阵阵袭来,但并不代表放弃,我潜伏在石边,只为了养精蓄锐再次冲击。挣扎着,也彷徨过,透过水底看星空,却看到天空的寂寞。
奋斗,是不甘之树的枝干,谁知,也会结出甜美的果实。
此刻,我适应着更加强壮的身躯。之后,努力地冲向前方,我推开前方拦阻的鱼,因为“适者生存”是不变的真理;我挤开前方挡道的鱼,看着它被逆流冲回,心中默哀,这是残酷社会教会象牙塔中的任何生物的道理。我努力地推挤,只为向海平面靠近,因为我知道,海平面上方的那片蔚蓝天空,是我的向往。
累,无尽的推挤耗尽我最后一丝力气;痛,巨大的礁石划破鱼鳞,身边的水域充满了血腥。活着,是对胜利者最好的奖励,死亡,那是失败者最后的逃避。
面对翻腾的海浪,我没有退后的余地,看着背后越来越黑的深渊,那里透出死亡的气息。没有原因也无法逃避。生命里处处充满了推挤。
向前一点点靠近,一米,两米,……而最后挣扎的毅力也一丝丝耗尽。但我不能停止,我想再看一眼天空的孤寂。
推挤,硬着头皮继续前进,终点就在前方,我看到那耀眼的光明,美得惊天动地。
当我挤开最后一名对手,那不甘的仇恨的眼神让我心存余悸,但我无能为力,这样告诉自己。这是命运给我们出的难题,我们各自为命,前方,就是今生的目的地。
我默默哭泣,但谁能看见我的泪滴,当泪与水交融在一起,只有大海明白我心中的痛惜。
看着伤痕累累的身体,不是自己不懂珍惜,而是命运的注定,只有受尽伤痛,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更何况追逐心中梦想,只能永不停息,不能自已。
我只是一条游鱼,但我却无时无刻不在推挤,推开海水的阻力,挤掉道路上的礁石,终于,我到达了海平面。
我飞身跃起,不顾伤口的疼痛,身躯的疲劳,我明白这一刻天空不再孤单,因为它有我的加入。
我是一只游鱼,却向往海平面上方的那片天空,当我飞身跃起,拥抱天空时,我却却停止了——呼吸。


本题解析:
思路点拨 “推挤”是个动词。含义有二:一是行为动作,又推又挤;二是排挤,是指利用势力或手段使不利于自己的人失去地位或利益。因此有几个写作角度。或写“推挤”的行为是一种游戏方式,是一种特定环境下的行为状态、思想状态的反映。如同学间的游戏、好感等。也可以写“推挤”是一种恶作剧,是无聊的外在表现,会造成身心的极大伤害。如湖南湘乡育才中学的踩踏事件,就是因为推挤所致。也可以写玩弄手段,对人的排挤和倾轧行为,折射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复杂,人性的弱点等。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没有人事先了解自己到底有多大的力量,直到你试过以后才知道。——歌德
你能做到的,比想象的更多。——谚语
每个人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
——某网友
以上是对人的潜能的一些认识,你有没有关于这个方面的认识和体验?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④文体特征鲜明。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文学类文本阅..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