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作文(60分)
话题作文:《在......的路上》
要求:
1、题目自拟
2、立意自定
3、文体自选
4、不低于800字
5、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参考答案:
在初三的路上
鸟儿在卖弄清脆的歌喉,一池的涟漪向行人们展示自然的画卷,然而,我们却无心驻足观赏,不敢苟得一丝松懈,在初三的路上,我们只能昂首向前,无止奔跑。
不知不觉中,我们加快了步伐,仿佛在做最后的冲刺。一切都是紧张而有节奏,繁忙而又充实。
稀疏了以往的欢声笑语,没有了被挖苦后的歇斯底里,同学们之间都不敢松懈,因为谁也不愿在这关键时刻掉队啊!
临近放学时,夜幕早已笼罩了城市,不知从哪天起我们早已放下了手中心爱的篮球,冷落了心仪的网络游戏。身边围绕的,只有无止无尽的书。
我们偶尔也在叹息,初三失去的太多,太多。然而,沉思,细想,却又发现,初三的路上,我们再失去的同时,也有许多收获。
常陶醉于古今诗人的万种风情,呼吸着古今中外名著的墨香,享受着那一个个逻辑陷阱被自已的慧眼识破后的喜悦,初三,使我们变得充实。
岳飞的“八千里路云和月”,是豪放者的旷达,李白的“天生我才必有用”是自信者的不羁,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则是婉约者的柔情。在初三的路上,我们多了一分感受。精神和心灵得到了陶冶。
X、Y、Z之间的较量展示着逻辑的魅力,牛顿的一个个定律引我们邀游于物理的海洋,而原子间的碰撞则挑战着我们的智慧。在初三的路上,我们多了一分惊喜,多了一份成熟。昔日的欢声笑语在这里重新上演。
无心于鸟儿的歌喉,无意于自然的画卷,只因前方的旖旎风光更加绚丽。收敛了欢声笑语,调动起激昂的情绪,迈开青春自信的步伐,在初三的路上,
我们昂首向前,无止奔跑。
在学习语文的路上
儿时,常手托腮,举头望月,想体会诗人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悲怆情怀,那时脑中有了朦胧的语文意识,学习语文的征程也由此开始。
小学时,试着体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急切心情,了解了丑小鸭变天鹅的动人故事。哀伤于凡卡的悲惨遭遇,沉湎于“春来江水绿如蓝”的优美风景,对语文的理解并不单只是“举头望明月”了。也曾在春去秋来的时日写上一首小诗,为东方破晓的黎明谱写几句佳句,可对语文的探求却还远远不够。
上了中学,我对语文的热爱更加强烈了,常常想化作长风拉起孔明的鹤氅,想变成春泥滋养枝头的红花,想化作大雁寄去云中的锦书。也曾在秋水之畔无言地伫立,任凭赭黄色的浑流激荡回旋,刹那间东坡的“大江东去浪涛尽”顿时有了全新的感悟。有时我还想像孔明一样东风招之即来、曹军挥之即去。想像易安一样“东篱把酒黄昏后”,体味“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也“道海棠依旧”,太多的幻想让我对语文越来越痴迷。于是我试着勾勒卡秋莎金发之下的迷离双眼,猜想简的情真意切是否会打动罗切斯特,那黛玉的通关密语呢,也许正是花飞花落花满天吧!在学习语文的路上,一路走来,风光尽收眼底。
斗转星移,日日年年,学习语文的路还在延伸——瞧,我已会用手中的笔描绘昨日的波澜不惊,畅写今天的海天辽阔了,这一路有我的爱,有我的执着和梦想,敢问未来文坛,主沉浮者,舍我其谁?。
语文像一条长廊,挂满了金色的文字,经过岁月的变迁,没有被风吹去韶华。那长廊我没有看到尽头,也许会在下一个转角处能找到答案。可是,即使没有尽头,我也依然会坚定不移地朝前走,在学习语文的路上放歌前行!
本题解析:
命题作文“在?的路上”是一个半命题作文。考生需要从自己头脑中大量的素材、范文中遴选一个最有新意、最深刻的事例或是范文或是论述,然后,根据缩小了的范围,确定自己的立意、构思。
横线上可以是:成长、追求理想、青春等等
本题难度:简单
2、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中国著名企业家,阿里巴巴集团、淘宝网、支付宝创始人马云说:“如果你毕业自名牌学校,你就用欣赏的眼光看看别人;如果你毕业于像我们这样的三四流学校,就用欣赏的眼光看看自己。
这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选文体。②不少于80 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于高处仰望风景
犹记冰心先生的小诗:“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花儿尚且不能孤芳自赏,何况是人呢?即使我们已有很高的学识才干,也不能忘记欣赏别人,向别人学习,博采众长,于高处,也要抬头欣赏别处的风景。
马云说:“如果你毕业自名牌学校,你就用欣赏的眼光看看别人。”意在劝诫我们年轻人不能因为自己的成就心高气傲,“三人行,则必有我师”,世上总有人值得我们欣赏。颇具才干,仍不忘向别人学习,怀一颗谦逊的心,这才是聪明人的做法。
于高处仰望风景,欣赏别人,能助我们攀上更高之地。13岁的范书恺在比别人小一大截的年龄考上清华大学,登上了多人梦寐以求的梦想圣殿。但他仍然觉得自己有很多不足,身边很多人都比自己优秀,于是在学习借鉴他人的过程中更加努力,他的未来必是一片光明。试想,若范书恺在获得如此大的成就时对自己的成果沾沾自喜,自豪自傲之情溢满心间,就此止步,如果他摒弃一贯向别人学习的优秀品质,在清华大学这个天才聚集的地方,他还能前进吗?我想未必,相反,甚至还会倒退。
于高处仰望风景,欣赏别人,能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滋养我们的心灵。当今社会上的许多人总是太过浮躁,在追梦之路上也许能保持谦逊的态度,积极发现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板,却在获得成功之后变得不可一世,盲目自大,眼里不再盛装着别人的优秀而满是自己的成果,坏情绪在心里发芽生长,他们的心胸也就日渐狭窄。这样的心灵还称得上高尚吗?因而我们要时常用欣赏别人的雨露滋养自己的心灵。在这个喧嚣浮躁的社会以淡定沉着的姿态走下去。
于高处仰望风景,欣赏别人,能助我们收获良好的人际关系。有才之人纵然令人敬畏,但如果只看到自己的优秀却不再欣赏别人,必然会引起别人的反感与憎恶。若我们在取得巨大的成就后还能不吝惜自己的称赞,欣赏别人的长处,如莫言一样,在获得诺贝尔奖后还认为自己要向别的作家学习,这样的人,总是令人肃然起敬的,这样的人,也总会得到别人的欣赏。
在高处欣赏别人,体现的是一种睿智与魄力,它能使我们更加优秀,更加强大。也许这也是马云不断进步的重要因素。
欣赏自己
我,就是我,一个独一无二的我。我的思想不同,性格不同,追求不同。我,欣赏一个独特的我。
我欣赏自己的坚强。无论遇到什么挫折,不管是来自家庭的,还是来自学校的,我都不会轻易掉泪。我三岁的时候,妈妈就离我而去,我的生活比别人多了几分孤独,少了几分母爱,我并没有哭,却磨练我的坚强。学校里,考试考差了,或者有同学欺负我,我也不会哭。记得有一次,一直比我差的同学比我考好了,还嘲笑我:“英子,怎么样?你是这个!”边说边用手指往下指,真是气死我了,有什么了不起,这次只是我粗心了一点,让你暂时领先呗,下次有你好看的,把你踩扁,我的心里充溢着坚强,随之笑着说:“你凶,我输了,不过我高兴……”然后哈哈的笑起来。笑给我带来幸福,因此我不能让别人看我笑话——我要坚强。
我欣赏自己的乐观。因为我坚强,所以我乐观。随时随地,人们都可以看见我微笑的面孔。我天生就爱笑,把凡事都看到很开很简单,即使天塌下来,我也把它当作是香软的棉花糖,真的,够乐观了吧。课堂上,我乐观地听课学习,乐观地讨论问题,乐观地回答问题;课间里,我总是和同学们愉快地说笑着,或者扶在走廊杆上微笑地欣赏我们美丽的校园,或者笑看操场上活动的同学们。学校里我快乐,家庭里我幸福,社会里我乐观。这就是我,每天把灿烂的笑容挂在脸上,我很欣赏它。
我欣赏自己的善良。我是一个十分善良的姑娘。在街上,我看到一个乞丐,那可怜的面容、悲悯的讨声、残缺的身体总是打动着我,我会把自己的零花钱给他一半,即使旁边有人说他是骗子。在学校,有些男同学欺负我,即使我当时很生气,但只要他给我说一声对不起,我就很欣然算了。班上一有困难的同学,我就总是想办法帮助他们,尽管我的力量很薄弱。我真的很善良,我喜欢我的善良,我也希望同学们也欣赏我的善良。
欣赏自己,会给自己信心,注入鲜活的动力。一个人不会欣赏自己,就像花儿失去了颜色;一个人不会欣赏自己,就像太阳没有了光泽;一个人不会欣赏自己,就好比大树掉了树叶,会渐渐枯死;一个人不会欣赏自己,就好比天空没了白云,单调得乏味。我们要学会欣赏别人,更要学会欣赏自己,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欣赏自己的长处,成为一个乐观开朗的人。
不管是我乐观,还是坚强,还是我的善良,这都是我的优点,我要永远欣赏他们!欣赏自己,给力!
本题解析:
审题立意说明:
1、关键词是“欣赏”。
“欣赏”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1)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情趣。(2)认为好,喜欢。
2、材料的意思是,一个人成功的因素不仅在毕业学校或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关键还在于个人的态度,即如何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
3、作文材料由三部分构成:一是马云的身份“成功人士”;二、三是他说的两句话,一句是自身条件优越者,要放低姿态,学会欣赏他人特别是那些不如自己之人的优点;一句是自我条件不突出或不如人者,要学会自我肯定,自我认同,找到自己的优点。
成功,就是自己在高处时,要看到低处之人的优点;自己在低处时,多找自己的优点,要喜欢自己,欣赏自己。
4、可就其中一句立意,也可两句都写。但要注意欣赏者与欣赏对象的对应关系,即欣赏者为条件优越者,其欣赏对象应为他人;而欣赏者为条件较次者,其欣赏对象则应为自己。
5、自身条件,除毕业学校、文凭学历外,还可以是身份、地位、声望、财富、能力以及身材、相貌等方面。
6、抛开原材料,单纯谈论“成功”、“欣赏”(欣赏美景、欣赏大自然等)、“名校”、“教育”、“高考”、“自卑”、“自信”、“文凭与水平”、“学历与能力”等,应属偏题或离题。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作文,两题任选其一。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古人曾写过这样的诗句:“一种春声浑难忘,最是长安课归时。”表现了对放学之后那欢快、嬉闹之声的深深怀恋。今天,我们周围的声音多得让人应接不暇,可是哪一种才是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呢?是小院的课钟,还是窗外的风雨?是新年的爆竹,还是梦中的短笛?或者,那是……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诗歌除外),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请以“生活的表情”为题,写一篇不少800字的作文。
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不要写成诗歌),且文体特征明显。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写作题 题目:那年____________(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要求:从括号中选择一个词,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二篇不少于800宇的文章。
在奥运会或世博会上,你一定看到志愿者的身影。志愿者是指不以物质报酬为目的,利用自己的时间、技能等资源,志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前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在“2001国际志愿者年”启动仪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志愿精神的核心是服务、团结的理想和共同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信念。”这句话指出了志愿精神的本质,表达了人们对志愿服务的由衷赞美。
一项调查显示,87%的受访者知道并赞同“志愿精神”,96%的受访者会为“志愿精神”感动,53%的受访者愿意接受志愿者服务,有21%的受访者表示会参加志愿者行动,仅11%的受访者表示参加过志愿服务。?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