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资料《名句名篇默写》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7-17 21:51:5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文化经典(6分)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论语·先进》 【小题1】下列选项中,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张与子夏,一个张扬,一个内敛;一个做事常有过分之处,一个做事常有不及之处。孔子认为他们都不道。 B.子路问孔子,听到了道理,能不能马上行动起来。孔子告诉他,要先请教父亲或兄长的意见,然后才能去行动。 C.冉求向孔子问起了子路问的问题,却得到不同的答案,这使公西华纳闷,他认为孔子对不同的学生可能有偏心。 D.孔子告诉公西华,冉求做事畏缩不前,所以要鼓励他前进;子路好勇逞强,所以要约束他,让他懂得后退。
| 【小题2】请根据上面的选段,简要谈谈你对因材施教与中庸思想关系的理解。(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冉求做事畏缩不前,所以孔子鼓励其前进;子路莽撞冒进,所以孔子劝其后退。孔子在教育上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恰如其分的教育,这正体现了他的中庸思想。
本题解析: 【小题1】公西华仅仅纳闷纳闷而已,并没有认为孔子对不同的学生有偏心。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2】 解答本题要回到文段中,认真理解孔子对于不同学生所采取的不同教育方式,就不难理解因材施教正是孔子中庸思想的体现。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本题难度:一般
2、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两小题) 小题1: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植《白马篇》) 小题2: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小题3:碧云天,黄花地,__________,北雁南飞。_______________?总是离人泪。(王实甫《长亭送别》)
参考答案: 小题1: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小题1: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小题1:西风紧?晓来谁染霜林醉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次为A,侧重“识记”能力的考查。本题错一字不得分,所以要注意易错字。每处1分,错、漏、添字的不给分。
本题难度:简单
3、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 (2)?苟非吾之所有,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3)__________________?,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4)?想当年,金戈铁马,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5)_____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 (6)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参考答案:(1)濯清涟而不妖? (2)虽一毫而莫取 (3)同是天涯沦落人? (4)气吞万里如虎 (5)梧桐更兼细雨? (6)唯见江心秋月白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阅读题 请简述《红楼梦》贾雨村夤缘复旧职的过程。(5分)
参考答案:贾雨村中进士,任县令,由于贪财和恃才侮上被革职,到盐政林如海家教林的女儿黛玉读书。京城起复参革人员,贾雨村托林求岳家荣国府帮助。林的岳母贾母因黛玉丧母,要接黛玉去身边。林便托贾雨村送黛玉到京。贾雨村与荣国府联宗,并得林如海内兄贾政帮忙,得任金陵应天府。
本题解析:回答此题,要在记忆中搜索关于名著的情节,然后简要叙述。答题时,要注意题中“夤缘复旧职”这个要求组织答案,不枝不蔓,也不“缺斤少两”。 考点:识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叙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能力层级为A。
本题难度:一般
5、其他题 背诵默写。 (1)玉容寂寞泪阑干,_______________。(《长恨歌》) (2)心非木石岂无感?_______________。(《拟行路难》) (3)斜月沉沉藏海雾,_______________。不知乘月几人归,_______________。(《春江花月夜》) (4)_______________,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_______________。(《登岳阳楼》) (5)使秦复爱六国之人,_______________,谁得而族灭也?(《阿旁宫赋》)
参考答案:(1)梨花一枝春带雨 (2)吞声踯躅不敢言 (3)碣石潇湘无限路。落月摇情满江树 (4)昔闻洞庭水,乾坤日夜浮 (5)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