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7-17 21:53:2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语言运用题    《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请引用《论语》中与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欧阳修《朋党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
  告诉我们,君子追求义,小人追逐利。这种思想反映在欧阳修的《朋党论》中,即君子交友与小人交友的本质区别在于对义与利有不同的价值取向。(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关于有关文学作品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贾迎春,贾珍的妹妹,由于没有父母怜爱,养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心冷嘴冷,后入栊翠庵为尼。(《红楼梦》)
B.在巴黎愚人节的狂欢活动中,爱斯梅拉达优美的舞姿使侍卫队队长弗比斯为之倾倒,神甫克洛德指使卡西莫多将爱斯梅拉达抢走。在这危急时刻,弗比斯救下了爱斯梅拉达,并把卡西莫多擒获。(《巴黎圣母院》)
C.大卫的是非观念和健全人格是在保姆佩葛蒂的帮助下确立起来的。她教导大卫“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的话可以成为我们每个人的做人箴言。(《大卫·科波菲尔》)
D.堂吉诃德把风车当作巨人,把风车的翅翼看成是巨人的胳膊,要向前厮杀。当他向第一架风车扑去时,刚好一阵风吹来,把他从风车上摔了出去。亏得桑丘上来搀扶,他才爬起来。当天,他们在林子里度过倒霉的一夜。(《堂吉诃德》)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了文学常识知识,平时要注意积累,且重点识记课本中出现的名家名作。正确表述为: A“贾迎春”应改为“贾惜春”,人物错位。B为之倾倒的是穷诗人甘果瓦。 C应是贝西姨婆。


本题难度:一般



3、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2)间关莺语花底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凝绝不通声暂歇。(白居易《琵琶行》)
(3)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参考答案:
(1)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2)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
(3)奈何取之尽辎铢,用之如泥沙


本题解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言(jiù)?
B.联(mèi)?
C.吸(shǔn)
D.骐(jì)?
(yú)? ?
懂(měng)? ?
(yè)? ?
期(qiān)?
(ruí)?  ?
难(lí)?  ?
(shuò)  ?
便言?(biàn)? 
隰则有(bàn)?  
勇善战(xiāo)?  
淇水汤(shāng)? ? 
极泰来(fǒu)?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根据语境和上下句衔接,下面语句语序排列正确的是(?)(3分)
①可见把一切社会现象硬塞到“阶级观点”的框子里,会得出多么荒唐的结论!
②比如说“美”吧,不同的阶级当然有不同的审美观。
③阶级社会里的现象,也并非都是阶级斗争的现象。
④然而不同的阶级有时也有共同的美。
⑤再如语言,那是没有阶级性的,已有公论。
⑥过去封建皇帝、皇后休憩的园林,今天不是成了劳动人民游览的场所,并给人以极大的美的享受吗?
A.①②④⑥⑤③
B.③②④⑥⑤①
C.①⑥②④③⑤
D.③②⑤①⑥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纵观全段,③提出观点,放段首;①中“可见”可知应放段尾。从“比如”、“再如”可知②在⑤前。④中“然而”表转折,它只能与②构成转折关系,故放②后。⑥从句间顺序看,应放④后。所以选B。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