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语言文字运用》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八)
2017-07-17 22:03:3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默(qì)(zhà)栏(zèng)亮冷嘲热(fěng)
B.(cù)拥(bù)告(cháng)徉(yǔn)身不恤
C.(qiān)细妆(lián)广(mào)乳(xiù)未干
D.磕(pàn)睥(nì)脚(huái)羽扇(guān)巾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 B项, 讣(bù) ——讣告fù(也叫讣文,又叫“讣闻”,是人死后报丧的凶讯);C项,纤(qiān)细——纤细xiān( [xiān]1.细小2.吝啬;[qiàn]拉船前进的绳子);D项,磕绊(pàn) ——磕绊bàn(一般用来形容人生或者感情的坎坷 )。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本题难度:简单



2、语言运用题  现代著名散文家柯灵对微型小说的创作要领有如下形象的比喻:  
(微型小说)“关节处一着棋活,妙手成春;结穴处临去秋波那一转,令人低回不尽。”   
请你将柯灵的话用平易朴实的语言重新表述。(不超过4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关键地方写得生动就满篇生色;结尾点题处应委婉含蓄,意味深长。(意对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因为缺乏位置感,他们根本就不关心老百姓的疾苦;在他们看来,平民意识犹如一块一文不名的破布。
B.文明礼貌,和气待人,这种与人为善的美德不仅商业活动中需要提倡,其他行为的活动中也应该提倡。
C.悲观的马尔萨斯认为,人类所需要的食物与大地所能供给的粮食愈来愈不成比例,人类的处境会日益恶化,贫富不均的情形将每况愈下。
D.你不给资金,却让我盖楼,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让我怎么办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项中的"一文不名"形容一个钱也没有,非常贫穷,用于修饰"平民意识"显然不正确;B项中"与人为善"指善意帮助别人,用来指代"文明礼貌,和气待人"显然是不相符合的;C项中"每况愈下:指情况越来越坏.题中的意思是说:"贫富不均的情形越来越严重")


本题难度:一般



4、语言运用题  请筛选、整合下面文字中的主要信息,拟写一条“年画”的定义。要求:语言简明,不超过40字。(4分)?
年画是民间很常见的一种图画,大多于农历新年到来时张贴。年画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传统年画多为本版水印制作,主要产地有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和山东潍坊等;现代年画则多为机器印制。年画的常见题材有合家欢、看花灯、胖娃娃、五谷丰登等,也有以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为题材的,多含有吉祥喜庆的意义。年画历史悠久,早在宋代就有相关记载;清代中期,年画尤为盛行;至今还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答:?


参考答案:年画是春节时张贴的画面线条单纯、色泽鲜明含有吉祥喜庆意义的图画。(划线处各1分,年画是……的图画1分,共4分)


本题解析:材料的第一句话讲明了年画的属性,即年画是民间的一种图画。然后要依据材料,把握年画的特点:年画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含有吉祥喜庆的意义。最后让这些特点作图画的定语,这样就完成了对年画的定义。
点评:下定义,既是对相关内容的高度概括,又要符合格式上的要求。在内容上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形式上要把被定义的概念放在一个大的概念中,再加上对其本质特征进行描述的限制, 即:被定义的概念对其本质特征进行描述大概念。有的用“种差”“邻近的属概念”“被定义概念(种概念)”的形式。


本题难度:一般



5、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微写作。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这是一首白居易于邯郸驿舍中思家的诗,但诗人没有说自己如何思念家人,而是想象家人如何思念自己。清代学者浦起龙评价这种诗歌手法说:“心已神驰到彼,诗从对面飞来。”
请借鉴这种手法,写一段表达你自己某一种情感的文字。要求:(1)有描写和抒情;(2)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生动;(3)不少于15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示例:似乎长大以后,再也没在下雪的时候去过那老人的家。四年级以前,每到冬天飘雪的时候,那老人总是带我出门,为我扫出一条干净的路,在那棵并不高大的树下堆雪人。我的脸上,那老人的脸上胡子上都挂着白白的冰晶。想必我离开后的每年飘雪时节,他还会缓缓扫出一条细窄的干净小路,自己踱过,一直踱到老树下,看着压着厚雪微垂的树干,看着曾和我堆雪人的一处空地,久久沉默不回去。直到他先离去,我才真正意识到,思念是共通的吧,爷爷。


本题解析:以己之心度对方之心,然后又写对方的情感来表现自己的情感,这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手法,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如“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这种手法学生应该不陌生,能借鉴这种写法虽未写进题干的“要求”中,但这是一个硬性要求。另外,要求“有描写和抒情”,规定了表现手法,描 写就是要求形象性,抒情就是突出情感主旨,两者要自然吻合;要求“结构相对完整”,明确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是“微写作”,要有明确的立意、完整的语意体系。


本题难度:简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