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学类文本阅读》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七)
2017-07-17 22:07:0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闲雨轻敲鱼鳞瓦
钱续坤
  ①难得一次回乡省亲,不想秋雨一直连绵,白天出去走走倒还可以,夜晚根本不便串门,只好呆在家中与母亲杂七杂八地拉着家常。许是兴奋了些,竟然到了子夜时分还辗转反侧,于是坐起披衣,斜靠床头,用一双聪灵的耳朵,去聆听窗外那淅沥的絮语,去感应檐下那滴答的和鸣。
  ②这样的情景已是多年没有经历,记忆中的趣闻乐事甚至都快淡忘,但是母亲在我儿时所说的一个比喻始终萦系于怀:“瓦是?房子的眼皮,雨是屋檐的泪水。”遗憾的是,略知文墨的母亲并不会写诗,“眼皮”与“泪水”的意象在这里巧夺天工,可能是她观察生活最原始最质朴的反映;然而也正是这两个喻体,诱使我无数次地抬起大大的脑袋,关注着那些像弯弓又像括号的鱼鳞瓦,那些像新月又像娥眉的鱼鳞瓦。
  ③鱼鳞瓦是广布于民间最本真也最易被人们忘却的先知,是泥土的另一种形态,是大地的精魂,也是贴近人类头顶最矮的天穹。它是天地之间无数隐秘的收藏者和拥有者——它收藏过煦暖的阳光,如水的月光,柔和的灯光,也收藏过雨的裸足,雾的轻纱,雪的羽毛;更多的时候,它收藏着大面积的黑夜和黑夜的翅膀——梦幻,所以诗人巴音博罗说瓦是“房屋的外套,梦幻的布衣”。这两个意象显然更为奇崛,不过细细地品味,我蓦地感觉心头氤氲着一片浓浓的乡愁,挥之不去,隽永悠绵。
  ④从小就在鱼鳞瓦下长大,梅雨季节总喜欢贴着窄小的窗棂,看银线穿针,听雨落叮咚;有时也翘首对面的屋檐,望水花四溅,听瓦楞摩挲……所有的影像幻化成一幅情景交融的画,所有的声音混合成一支有始无终的曲,催我昏昏然小睡,也使我戚戚然惊醒。母亲的家务活终于忙完了,她轻轻地一声招呼,我们弟兄仨人就雀跃般地聚拢过去,或缠她讲孤魂鬼怪,或听她教拼音汉字,或跟她吟民歌小调……其情融融、其乐陶陶的场景,至今回想起来依然胸荡层云,心生涟漪。但是今夜,母亲已经酣然入睡,她细微的鼾声与喁喁的秋雨合着共同的节拍,如同儿时吟的摇篮曲,这叫我无法去惊扰她幸福的美梦。可我还是无法入眠,索性蹑手蹑脚地从床上爬了起来,静静地伫立于窗前,沉浸在自己无边的闲思遐想之中……
  ⑤瓦是家的符号,家是情的寄托。离开了家,不见了瓦,乡愁自然而然就从心头泛起,马思聪思乡的旋律就会像窗外迷朦的烟雨一样,在灵魂深处弥漫。于是,渭城的朝雨、清明的纷雨、楼台的烟雨、天街的酥雨等等,几乎成了愁苦的代名词,“巴山夜雨涨秋池”表漂泊之忧,“寒雨连江夜入吴”述离别之苦,“天阴雨湿声啾啾”言乱离之悲,“雨中百草秋烂死”感自伤之叹,“夜雨闻断肠声”哭诀别之恨……因此,乡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动人的章节,甚至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根。把身子寄居到泥瓦的屋檐下,把灵魂皈依到故乡的怀抱里,一代一代的文人就是这样在思乡的背景中,病着,痛着,忍着,这是一种顽固的无法根治的传染病,他们的诗文就是他们的病中吟,他们的书画就是他们的梦中影,温庭筠、李清照是如此,李商隐、郑板桥是这样,白先勇、余光中更是亦然。
  ⑥相比之下,我是多么的幸福,至少今夜是何等的幸运。因为上有青瓦为我挡雨,中有母亲与我相伴,下有温床供我栖身,所有的烦恼抛脑后,所有的困顿置之不理,所有的喧嚣全然不顾,这片天地是完全属于我的,我觉得自己还是那个钻到母亲怀中撒娇的孩子,所以家不仅是个安身立命的地方,家还是归宿,是祥和,是精神,是漂泊者渴慕的故土!
  ⑦窗外的秋雨明显地小了,我能敏锐地感应到这是像牛毛也像花针的那种。细密的雨丝在鱼鳞瓦上无声地集聚,形成的豆大水珠?从瓦檐中悄然滑落下来:一滴,两滴,三滴……这是母亲的叮咛,还是我?的眼泪?这是家园的嘱咐,还是我的哽咽?其实无须言表离家总是忧伤,其实不必责怪自己不够坚强,在此时此刻,还有谁能深刻地体验到活着的真实,真切地感受到家园的可亲?故而,乡愁永远都是美丽的,是我唯美生活中最诗意最眷念的部分,它滋润着我在异乡漂泊的干渴的心房,让我一次又一次挣扎在思乡的苦涩和甜蜜里……
1.开头两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为什么说“鱼鳞瓦是广布于民间最本真也最易被人们忘却的先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五段中引用大量诗句有何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为何选取“闲雨”和“鱼鳞瓦”这两个意象来写乡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我们周围的空气多沉重。老大的欧罗巴在重浊与腐败的气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质主义镇压着思想,阻挠着政府与个人的行动。社会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窒息以死。人类喘不过气来。――打开窗子吧!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们的气息。
小题1:与“我们周围的空气多么沉重”修辞手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鄙俗的物质主义镇压着思想,阻挠着政府与个人的行动。
B.老大的欧罗巴在重浊与腐败的气氛中昏迷不醒。
C.社会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窒息而死。
D.打开窗子吧!

小题2:不是造成“我们周围的空气多么沉重”的原因的一句是( )
A.老大的欧罗巴在重浊与腐败的气氛中昏迷不醒。
B.社会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窒息以死。
C.鄙俗的物质主义镇压着思想,阻挠着政府与个人的行动。
D.人类喘不过气来。
小题3:结尾把“自由”与“英雄”放在一起,对其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是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的斗士,他将自由与英雄连在一起。
B.欧罗巴空气重浊,自由受到限制,英雄要担当患难,不能缺少自由。
C.凡英雄总与自由相关,没有自由就没有英雄,自由与英雄同在。
D.没有自由精神,就没有伟大的心灵,就不能在患难中进行超人的奋斗。



3、阅读题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18分)
寿光8万农民工“寒冬”不失岗
□记者?崔永刚?王德贞?报道
本报寿光12月29日讯 今天上午,虽然天寒地冻,但寿光市侯镇项目区内却是春意盎然。山东联盟化工集团在此举行新员工宣誓上岗仪式,25岁的农民工王发亮和 46名工友经过 1个月的岗前培训,今天正式上班,从此成为寿光8 万农民工大军中的一员。
正当一些地方的很多企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纷纷裁员应对经济“寒冬”时,寿光却是另一番景象。寿光市总工会副主席李仁光说,目前全市有大小企业4 088家,其中的8 万名农民工,已全部纳入工会组织。为保障农民工权益,寿光市总工会发出了《致厂长(经理)的一封信》,倡议企业理性应对危机,不做“经济性裁员”,得到了域内企业的集体响应。山东默锐化学有限公司是一家出口型企业,虽然经营遇到暂时困难,但是1 000多名职工无一下岗。公司总经理杨树仁认为,让职工有稳定的收入是企业的社会责任,而且熟练工人也是企业的宝贵财富,裁掉容易招回难。杨树仁说:“关键时刻要有担当,企业愿做农民工的‘挡风墙’。”
目前在寿光,农民工不仅没有因经济“寒冬”而失岗,今年全市146亿元的工业投入还催生了近万个就业岗位,又吸纳了8 622名农民变工人。仅山东联盟化工集团今年就开工了5个项目,新招进了951名农民工。
“寿光企业能从容应对危机,被称为‘寿光模式’的银政企合作,功不可没。”山东社科院研究员秦庆武介绍,寿光的银政企合作,就是由政府建立中小企业协会和政策性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至今,作为银企“红娘”的担保公司,已为寿光25家中小企业提供了4550万元贷款担保,助其在“风雨飘摇”中站稳脚跟。
从今年10月下旬开始,寿光市职业介绍中心专门设立了“失业农民工登记服务窗口” ,该中心主任刘月祯今天告诉记者:“到目前,前来登记失业的人数为零。”
小题1: 在经济“寒冬”中,寿光是怎样保证农民工不失岗的?(4分)
小题2: 这则新闻的导语有何特点?好处是什么?试加以评析。(4分)
小题3:美国著名记者怀特黑特说:“一篇好的报道不是写出来的,而是讲出来的。”本文是一则采写工作经验的新闻,但记者巧妙地采用人物的视角和故事讲述的方式来报道,读来毫不枯燥。请举例分析本文是怎样“讲”新闻的?(4分)
小题4: 这则消息获得了第20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它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也有些许可以改进的地方。你认为哪些地方可以改进?试简要分析。(6分)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即便我们知道了制约宇宙的有关定律,我们仍然不能利用它们去预言遥远的未来。这是因为物理方程的解会呈现出一种称作混沌的性质。这表明方程可能是不稳定的:在某一时刻对系统作非常微小的改变,系统的未来行为很快会变得完全不同。例如,如果你稍微改变一下你旋转轮赌盘的方式,就会改变出来的数字。你在实际上不可能预言出来的数字,否则的话,物理学家就会在赌场发财。
  在不稳定或混沌的系统中,一般地存在一个时间尺度,初始状态下的小改变在这个时间尺度将增长到两倍。在地球大气的情形下,这个时间尺度是五天的数量级,大约为空气绕地球吹一圈的时间。人们可以在五天之内作相当准确的天气预报,但是要做更长远得多的天气预报,就既需要大气现状的准确知识,又需要一种不可逾越的复杂计算。我们除了给出季度平均值以外,没有办法对六个月以后做具体的天气预报。
  我们还知道制约化学和生物的基本定律,这样在原则上,我们应能确定大脑如何工作。但是制约大脑的方程几乎肯定具有混沌行为,初始态的非常小的改变会导致非常不同的结果。这样,尽管我们知道制约人类行为的方程,但在实际上我们不能预言它。科学不能预言人类社会的未来或者甚至它有没有未来。其危险在于,我们毁坏或消灭环境的能力的增长比利用这种能力的智慧的增长快得太多了。
  宇宙的其他地方对于地球上发生的任何事物根本不在乎。绕着太阳公转的行星的运动似乎最终会变成混沌,尽管其时间尺度很长。这表明随着时间流逝,任何预言的误差将越来越大。在一段时间之后,就不可能预言运动的细节。我们能相当地肯定,地球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和金星相撞。但是我们不能肯定,在轨道上的微小扰动会不会积累起来,引起在十几亿年后发生这种碰撞。太阳和其他恒星绕着银河系的运动,以及银河系绕着其局部星系团的运动也是混沌的。我们观测到,其他星系正离开我们运动而去,而且它们离开我们越远,就离开得越快。这意味着我们周围的宇宙正在膨胀:不同星系间的距离随时间而增加。
  我们观察到的从外空间来的微波辐射背景给出这种膨胀是平滑而非混沌的证据。你只要把你的电视调到一个空的频道就能实际观测到这个辐射。你在屏幕上看到的斑点的小部分是由太阳系外的微波引起的。这就是从微波炉得到的同类的辐射,但是要更微弱得多。它只能把食物加热到绝对温度的2.7度,所以不能用来温热你的外卖比萨。人们认为这种辐射是热的早期宇宙的残余。但是它最使人印象深刻的是,从任何方向来的辐射量几乎完全相同。宇宙背景探索者卫星已经非常精确地测量了这种辐射。从这些观测绘出的天空图可以显示辐射的不同温度。在不同方向上这些温度不同,但是差别非常微小,只有十万分之一。因为宇宙不是完全光滑的,存在诸如恒星、星系和星系团的局部无规性,所以从不同方向来的微波必须有些不同。但是,要和我们观测到的局部无规性相协调,微波背景的变化不可能再小了。微波背景在所有方向上能够相等到100000分之99999(十万分之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
  上古时代,人们以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在任何方向上背景都一样的事实,对于他们而言毫不足怪。然而,从哥白尼时代开始,我们就被降级为绕着一颗非常平凡的恒星公转的行星,而该恒星又是绕着我们看得见的不过是一千亿个星系中的一个典型星系的外边缘公转。我们现在是如此之谦和,我们不能声称任何在宇宙中的特殊地位。所以我们必须假定,在围绕任何其他星系的任何方向的背景也是相同的。这只有在如果宇宙的平均密度以及膨胀率处处相同时才有可能。平均密度或膨胀率的大区域的任何变化都会使微波背景在不同方向上不同。这表明,宇宙的行为在非常大尺度下是简单的,而不是混沌的。因此我们可以预言宇宙遥远的未来。
1.作者在第1段中为什么说“即便我们知道了制约宇宙的有关定律,我们仍然不能利用它们去预言遥远的未来”?原因错误的一项是(? )
A.物理方程的解会呈现出一种称作混沌的性质。
B.方程可能是不稳定的。
C.制约大脑的方程几乎肯定具有混沌行为,初始态的非常小的改变会导致非常不同的结果。
D.我们只是对宇宙的有关定律有所了解,缺乏深入地研究。
2.为什么科学“不能预言人类社会的未来”,却“可以预言宇宙遥远的未来”?(? )
A.因为前者是混沌的,不确定的;而“宇宙的行为在非常大尺度下是简单的,而不是混沌的。因此我们可以预言宇宙遥远的未来”。
B.人类社会的未来是复杂的,而宇宙的行为在非常大尺度下是混沌的。
C.因为前者是确定的,所以预言困难;而“宇宙的行为在非常大尺度下是混沌的,因此我们可以预言宇宙遥远的未来”
D.人类社会的未来根本就是无法预言的,因为方程是唯一的,宇宙的行为在非常大尺度下是有规律的,因此我们可以预言宇宙遥远的未来。
3.通读整篇课文,关于作者对宇宙的未来的预言与巫师、宗教预言家对人类社会未来的预言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作者是有科学根据的,是运用天体物理学理论进行的科学推测,科学预言。
B.巫师、宗教预言家是没有科学根据可言的。
C.因为方程是混沌的,所以巫师、宗教预言家对人类社会的预言注定就是荒唐的。
D.作者对宇宙的未来的预言与巫师、宗教预言家对人类社会未来的预言,就本质来说,没有区别,因为人类社会的未来根本就是无法预言的。
4.通读整篇课文,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对宇宙未来的预言,关键是要弄清宇宙的平均密度是多少。
B.作者认为宇宙的未来会有两种可能:“如果它比临界值小,宇宙就将永远膨胀,但是如果它比临界值大,宇宙就会坍缩。”
C.我们周围的宇宙正在膨胀,但不同星系间的距离随时间而缩小。
D.在星系或星系团之外,应该存在有足够的暗物质,这些暗物质能使密度达到临界值,从而可能会使宇宙最终坍缩。但这个时间肯定在一百五十亿年之后。



5、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热爱母语
——写在“国际母语日”前夕
  ①早年我在读法国作家 的《最后-课》时,领悟到,一个民族只有先学会自尊,才能得到他民族的尊重。而自尊包括对自己语言的热爱和尊重。当那位老师说道:“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经常逃课的小学生弗朗茨感到讨厌的法语语法变得格外亲切,不是那么难懂了。
  ②目前全世界约有6000种语言和方言。1999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宣布:从2000年起,每年的2月21日为国际母语日。国际母语日,旨在促进语言文化的多样性,以及多语种化。提高对全世界各语言和文化传统的认识,以此在理解、容忍和对话的基础上,促进世界人民的团结。
  ③语言是根植于民族灵魂与血液的文化符号。她不仅是一种表达工具,还真实记录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踪迹,成为延续历史与未来的血脉。保护母语就是保护自己赖以生存的文化基因。正因为如此,英、德、法、俄、意、加等国都以立法的形式保护本国官方语言文字在大众传媒和公共领域的使用和主权地位。例如,1994年法国国民议会参议院通过了《法语使用法》,规定“法语是教育、劳动、传媒及公共服务部门使用的语言”。“公立和私立的教育机构中,教学、考试、选拔均应使用法语”。我在欧洲工作时,几乎没有在柏林和巴黎的街头见过英文标牌,德国的高速公路路标全部使用德语。
  ④今天,我们对自己的母语似乎不那么重视了。前不久有报道说,现在有的学生“外语六级汉语一级”。也许是我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缘故近来这些消息一直萦绕于心。
  ⑤汉语作为联合国法定的6种工作语言之一,作为中国各民族的通用语言,承载着中国数千年的民族文化。全世界以汉语为母语的总人数居各语种之首。由于种种原因,汉语在国际语言生活中无法与英语相匹敌。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的国际声望和国际地位也提高了,世界范围内学汉语热潮一直在升温。
  ⑥目前全世界有近100个国家的2300多所学校在教授中文,学生的总人数超过3000万。汉语已成为美国的第三大语言,澳大利亚和加拿大(魁北克省除外)的第二大语言。在日本有100万人学汉语。韩国开设中文系的大学已达140余所。国外‘汉语热’升温的同时,中国吸纳外国留学生的人数每年也在递增。目前,仅北京语言大学每年就有来自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0余名留学生。有“中国托福”之称的,用于测试外国人汉语程度的“汉语水平考试”(HSK)已被国际认可。
  ⑦与外国人学汉语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们的国人普遍忽视汉语素养的培养和提高,这不能不令人产生极大的忧虑。
  ⑧的确,英语作为一种国际语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但是,在中国有些地方人们对英语的重视程度让人觉得过头。比如,有些孩子母语还说不清,就开始花钱学英语了。我曾经看到上海有些幼儿园打出的招生广告很可笑,“幼儿园只用英语教学”。现在不少家长希望把孩子送到双语教学的幼儿园或者小学去,额外付钱在幼儿园学英语。不少人认为,语文不过是识几个字、读几本书、写几篇文章,语文成了一门无足轻重、让人厌倦而无奈的课程。学生课外手捧外语书,老师、家长乐呵呵,反之,会受到种种限制。
  ⑨母语和外语的重要性本末倒置,导致现在有的研究生组织不好一篇像样的论文。笔者常感觉一些翻译过来的外国名著读起来很别扭。有的译者甚至不能正确使用汉语中的“的、得、地”。这就可以看出中小学在母语教学中的问题。
  ⑩语言是工具,是载体,它是母语的外在意义和价值,是“形体”。人文性是指母语实践活动,是完善人性的过程,是母语的人文意义,是“灵魂”。学习母语知识,培养母语能力,熏陶思想感情,这是工具性和人文精神的结合,人们常说的“母语素养,就是它的结合体。
  汉语素养重在积累,我们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会形成好的汉语素养。楚辞汉赋唐诗宋词,真草隶篆行,我们历史悠久的汉语是很有魅力的。我们要摆正母语和外语学习的位置,热爱母语,亲近母语。
1.第①段中横线处提到的法国作家是____________。
2.对第①段中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民族,即使是沦为奴隶的民族,也要热爱和尊重自己的语言。
B.如果连牢房都可以打开,那么法语语法就不会感到难于学会了。
C.一个民族如果保存着自己的语言,就能保存自己的民族文化,别的民族是灭不了它的。
D.要掌握祖国的语言,反抗敌人的统治和封锁,求得民族的解放。
3.第⑥段中列举了许多数字,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⑩段中所作“形体”和“灵魂”的比喻,说明了母语的基本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5.波兰医生柴门霍夫博士于1887年创制了世界语,他希望人类借助这种语言,达到民族问相互了解,消除仇恨和战争,实现平等、博爱的人类大家庭。这和本文的主旨是否矛盾?请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的标题为“保护母语”,请根据文中信息,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对“母语”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