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名句名篇默写》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六)
2017-07-17 22:15:13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铁骑突出刀枪鸣。?,四弦一声如裂帛。(白居易《琵琶行》)
(2)塞下秋来风景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
(3)寄蜉蝣于天地,??,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参考答案:(1)银瓶乍破水浆迸?曲终收拨当心画?(2)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3)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


本题解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乍”“迸”“画”“雁”“渺”“沧”“粟”“须臾”。


本题难度:一般



2、其他题  按要求写出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小题1:▲?,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诗经》)
榆柳荫后檐,?▲?。(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盘飧市远无兼味,?▲?(杜甫《客至》)
念去去,千里烟波,?▲??。(柳永《雨霖铃》)
郑愁予《错误》中“?▲?,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诗人把两个相互矛盾的词组合在一起,含蓄蕴籍。
小题2:仰观宇宙之大,?▲?。(王羲之《兰亭集序》)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苏轼《赤壁赋》)
李白《将进酒》中表现人生短暂的句子是:?▲??▲?。(李白《将进酒》)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参考答案:
小题1:淇则有岸?桃李罗堂前?樽酒家贫只旧醅?暮霭沉沉楚天阔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小题1:俯察品类之盛?侣鱼虾而友麋鹿?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考点,能力层次为A,侧重“识记”能力的考查。
本题易错点:小题1:淇则有岸——其侧,樽酒——尊酒,家贫——贪,旧醅——涪,暮霭——蔼,达达——得得,的(注意遗漏)。
小题1:俯察——查,麋鹿——迷路、麇,正视——直视,淋漓——琳
很多学生只是根据字音来记忆,忽视字形,造成音形分离,错字很多,还有就是遗漏,特别是文言文虚词,现代文中助词,颠倒现象也很多。


本题难度:一般



3、其他题  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匪来贸丝,_______________。(《诗经·氓》)
(2)_______________,风雨兴焉。(《荀子·劝学》)
(3)山气日夕佳,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
(4)云销雨霁,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5)_______________,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李白《蜀道难》)
(6)乱石穿空,_______________,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参考答案:(1)来即我谋
(2)积土成山
(3)飞鸟相与还
(4)彩彻区明
(5)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6)惊涛拍岸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______________,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2)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3)______________,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小楼昨夜又东风,__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5)千呼万唤始出来,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6)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参考答案:(1)二者不可得兼
(2)直挂云帆济沧海
(3)今日听君歌一曲
(4)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5)犹抱琵琶半遮面
(6)师不必贤于弟子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6分)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论语.颜渊(12.11)》)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子曰:“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论语·子路(13.3)》)
【小题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写一个出自《论语·子路(13.3)》语段的成语(1分)。
【小题2】《论语.颜渊(12.11)》中第一个“君”“臣”“父”“子”的词性都是   ,而第二个“君”“臣”“父”“子”则为       。(2分)
【小题3】 孔子主张“正名”。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中解说道:“在社会关系中,每一个名字包含有一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任何人有其名,就应当完成其责任和义务。这便是名字的意义。”请结合生活谈谈你的理解。(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名正言顺或名不正,言不顺
【小题2】名词,动词
【小题3】赞同。“学生”有以下几种含义,1.学习养生之道。2.在校学习的人。3.借指向人家学习某种知识或经验、技能等的人。 4.晚辈。 5. 明清读书人或官场中自称的谦词。所以,学生就应该谦虚笃志思齐勤学苦练。(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成语的出处,可从文中直接提取或者用现在的成语也可。例如,“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直接提取出“名不正”“言不顺”即可。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2】此题考查词语的词性的理解能力。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第一个君、父、子,自然是名词做主语,第二个则是名词用作动词,故词性为动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解答此题,可根据文段中“明正”的阐述,结合着现实生活来谈。例如,“学生”“老师”“父母”等名字,可从其含义及社会意义角度阐述看法和理由。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